世界的物质性统一 = 多样性(物质形式的多样性)
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④意识
定义: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独有的)
③规律
自然规律:不需要人的参与,无意识的
历史规律:需要人的参与,有意识的
❌表述:循环往复
人与规律相互制约
改造,创造规律
②运动
静止
定义: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时空
具体物质形态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派
派别 观点 关键词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将物质看做具体形态 金木水火土气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将物质理解成原子粒子,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牛顿,原子,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能动性,规律,实践 马列恩
②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先于物质;观念、想法、感觉创造了世界
主观唯心(唯意志论) 世界本原归为个人感觉、个人意识 我、感觉、心、意念、观念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归结为客观精神里面 绝对精神、道、神
③其他(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无关)
辩证法 承认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矛盾,实践
形而上学 不承认运动变化发展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可知论 思维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 思维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世界不能被认识
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的基础。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践是基本途径;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④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规律)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 ☞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区别:①范畴不同,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
②地位不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联系:意识对物质的反映:能动的✓,直观的❌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可以是促进,也可以是阻碍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凭借客观世界这个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