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笔记
人如何改变——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这本书通过一位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痛苦时,如何寻求帮助并找到成长和治愈的可能性。
编辑于2024-01-28 17:00:10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问答
我们如何改变?
与他人的相处中
序
你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
承认本身就是最隐蔽也最关键的改变
沉溺于“不痛苦”的幻想,否认痛苦,又是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诚实总是困难的,尤其在自己特别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
当痛苦可以被言说,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
1
心理治疗中又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帮助人们对自己当前的困境负责,因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且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构建生活,他们才能放手去改变.然而,人们常常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或条件等外在因素,既然问题是由别人或客观因素造成的,是外界的错,那又有什么必要去改变自己呢?毕竟就算自己改变决心去改变,外界也还是老样子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完美是幸福的敌人”,那你就剥夺了让自己快乐的权利
心理治疗之所以会引发各种奇奇怪怪的反应,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它就像成人电影——二者都涉及某种层面上的赤裸,也都有可能令人感到紧张刺激
在经历痛苦的最初阶段,人们总是倾向于抨击他人或自己,让怒火向外化或向内化
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穿过它
去做一件事,再让这件事驱使你去做另一件事,用一个良性循环来替代一个恶性循环.
大多数巨大的转变都是靠我们用数百个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察觉的一小步积累而来的
我当时唯一在乎的似乎只有看电视,因为只有那些每周准时更新的剧集才能让我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恢复片刻的感知;或者更准确地说,唯有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我才能屏蔽那些令我不愉快、却又无力改变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能掌控的其实原本就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多,但面对病痛才是最叫人无能为力的事.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一次治疗,人们绝不愿意去想象的是,即使自己把该做的都做对了,还是有可能抽到一只下下签.
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厄运,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
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依恋模式至关重要,因为它也将影响人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影响他们如何选择另一半(安稳的、还是不安稳的),影响他们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是渴爱的、疏远的、或是不稳定的),以及一顿啊关系会如何终结(是惆怅不舍、和和气气,还是彻底撕破脸)
不良的依恋关系可以在成年后进行纠正
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能找到方法来屏蔽那些他们不想直视的问题,或是转移注意力,启动防御机制,来让威胁远离自己
防御机制能保护人们不受伤害
心理治疗师帮助来访者窥探防御机制背后隐藏的问题,帮助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促使他们做出改变,知道他们不再依赖这写防御机制
人们常常杜撰出失之偏颇的故事,好让自己在当下能好受些,但长远来看这样只会让他们更难受.
一种“愚蠢的”慈悲心
即使你知道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现状,也知道此刻的仁慈将带来比诚实更严重的伤害,但你还是不会把事情挑明,只因为你不想伤害别人的感情
人们常常把麻木误认为是放空,但麻木不是感受的缺失,而是人在被太多感受吞噬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
痛和痛苦是有区别的
你感觉到痛,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痛的时候,但你不必让自己那么痛苦,感觉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但你选择了让自己痛苦
你所有无法释怀的执拗,所有关于男友现在生活的反刍和揣测,都增加你的痛楚,使自己更加痛苦
书中作者和男友刚分手
你如此紧抓着痛苦不放,一定是从中得到了什么,痛苦对我来说是有一定意义所在的
我们最抵触的往往是我们最需要看到的东西
心理治疗师都会谈论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的,我们的过往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而我们也会在生命的某个节点意识到,必须放弃虚构关于过往的幻想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历史无法重演这个感念,比如想要父母、兄弟或伴侣去重新理顺许多年年的事,那我们就会被困在过去
改变和过去的关系是心理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却很少谈及与未来的关系同样也会影响当下的情况
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对过去的理解一样,都会成为阻碍我们作出改变的绊脚石
如果你把生命都浪费在哀叹你没有去成意大利这件事上,你就永远不能自由的享受荷兰非常特别、非常美好的方方面面
我们大多是人都把我们所爱的人、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看作理所当让的,直到我们被宣判死期的时候,才知道一切的先决条件是:我们还活着
和死亡的对视迫使他们活的更投入——不是为未来列出长长的愿望清单,而是活在当下
大多数心理健康从业者都认为人格障碍是不可治愈的,因为这不想抑郁或焦虑之类的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是长期存在的、贯穿始终的行为模式组成,它就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人格障碍是自我协调的,这就意味着行为和行为人的自我概念同步的,因此有这类障碍的患者会认为是别人在给他们的生活制造麻烦.而情绪障碍是自我不协调的,所以此类患者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痛苦.他们并不是自愿陷入到抑郁或焦虑,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们总是踏进同一个坑里.为什么不断重复地做着那件一定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呢?
2
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格雷特尔·埃利希
如果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互动灭有在来访者与外界的关系中重演,通常是因为来访者在生活中并没有与别人建立任何深层次的关系
人们在关系尚浅的时候总是更容易保持融洽的相处
美国记者阿列克斯·提臧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史诗般的故事,他就存在于“负担和欲望的纠结之中”
心理治疗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逼着人们从平时尽量回避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我们都会害怕被冷落、被忽视、被回避,最后变得丧失去爱的能力而孤独一生
卡尔·荣格创造了“集体无意识”这个词,指的是大脑保存“祖先记忆”或全人类共有经验的部分.弗洛伊德从客观层面解析了梦境,即梦境的内容和做梦者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包括人物的角色,特定的情景),而荣格心理学是从主观层面解析梦境,去解释梦境如何于我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共有主题相关联
我们经常梦到自己的恐惧,因为我们确实有很多害怕的东西,梦境有可能是自我告白的前兆,一些深埋的东西被带到了更靠近表面的地方
优质育儿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共情、顺应孩子的秉性
这些简单的原则不会因为尖端的科学发现而改变
幸福等于现实减去期望
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其实都植根于感情上的空虚,这种空虚总是渴求有什么东西来填补
在一个家庭系统里,一旦有一个人开始作出改变,即使这种改变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家庭系统里的其他成员也很可能会竭尽全力想要保持现状,把系统带回稳定状态
批评和抱怨之间是有区别的,前者带有评判的成分,而后者包含了请求
情绪会引导行为,一旦我们理解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可以作出抉择
男性在这个问题上通常出于劣势,因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常不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主要课题——世俗也很少接受男性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就像女性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时刻注意自己的外表,男性的压力要求他们维持良好的情绪表象
安宁不是要身处一个没有嘈杂、烦恼和辛劳的地方,而是即使身处繁杂之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经历成功的心理治疗之前,来访者总是反复的为同一件事费神,而在经历了成功的心理治疗之后,各种叫人费神的事情会一个接一个出现
大多数人在接受心理治疗时都会感到自己被困住了——被自己的思想、行为、工作、恐惧或是过去所囚禁
所有的洞察只是心理治疗的安慰奖
即使你拥有世上所有的真知灼见,但如果你在治疗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不去作出改变,那么再多的洞察、甚至治疗本身,都将毫无价值
追随你的嫉妒心,它会告诉你想要什么
你必须采取行动,愿望才能一项项实现
在我自己的生活里,有什么应该被接受,又有什么应该要改改变
后悔的两种结果
把你禁锢在过去
成为改变未来的动力
只有沉默才能让人们真正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交谈让人们必须不停地转动脑筋,从而安全地避开自己的情绪,但沉默就像是清空脑袋的垃圾.当你停止用语言来填补空虚,就会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浮出水面
当你放手一搏时,你或许会跌倒,但你也可以爬起来,从头再来
深呼吸可以充当一种预防机制,来干扰我们难以抑制的冲动
太符合我的型了
大多人所谓的“型”是一种被吸引的感觉,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种外貌类型,也可能是一种性格类型,但在这种类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熟悉感
父母是易怒的人,自己往往最终会选择易怒的伴侣
父母是酗酒的人,自己往往会被爱喝酒的人吸引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给他们带来了熟悉感
强迫性重复
他们不可避免的被那些人所有一些特质吸引着,即使这些特质在他们父母身上出现过,并对他们的童年带来伤害.
一段感情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特质几乎无法被觉察,但我们的潜意识具备一个意识认知无法企及的精密雷达系统
人们不是说想再次收到伤害,而是他们想掌控一个童年时无法掌控的情境
弗洛伊德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人的潜意识会幻想
或许这一次我可以通过和一个新出现的但感觉熟悉的人接触,从而会到过去,抚平很久以前的创伤.
问题是通过感觉熟悉的对象,人们百分百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旧伤口会被重新打开,人们只会变得更加缺乏信心,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
心理治疗师特里·李尔将我们这种因循守旧的行为解释为“我们将自己的原声家庭内化,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的主旋律”
人们不需要用语言来告诉你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的行动会说明一切
对于夏洛特这种渴望和别人产生联结,却又极力避免亲近的人来说,心理治疗可说是一种完美设定
治疗师和来访者是亲密和疏远的完美组合,可以靠近,又不至于靠的太近
投射的作用是指来访者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而投射性认同是指来访者通过诱导,将想法导入别人的内心
3
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维克多·雨果
转换性障碍
病人的焦炉被“转换”成神经系统的病症,例如瘫痪、平衡问题、尿失禁、失明、失聪、震颤,或是癫痫.通常这种症状都是暂时的,且根源往往和心理应激源相关
经历了一次可怕的高处坠落,即使腿部神经功能没有问题也可能感觉腿部处于瘫痪状态
目击了一次恐怖的谋杀,可能会经历暂时性的失明
转换性障碍的人不是装出来的,他们有一种心理需求,需要认为自己是有病的,有意识、千方百计的制造得病的表象
症状真实存在,但没有确凿的科学解释,似乎是由病人完全无意识的情绪困扰所造成的
更容易出现在规则严格的文化中,以及情感表达机会不多的环境里
有时候我们给自己加戏,可以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不管加的是不是苦情戏,都可以让我们不去面对内心正在酝酿的危机,让自己自欺欺人地获得片刻安宁
我们常常期望由别人来告诉我们自己该干什么,就好像别人手中有标准答案似的,又好像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做的那么多选择真的都有对错之分
人们其实讨厌被告知应该做什么.虽然人们会不断重复地、不厌其烦地要你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但一旦你屈服了,给出建议,他们却不会真正的释怀,而是感到元亨.而且即使后续发展一切顺利,也无法避免人们心中的怨恨,因为人们最终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里掌控话语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从幼年开始就祈求父母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原因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在内心进行这样的斗争:我要当个孩子还是大人?我要安全还是自由,人们在人生连续的变化中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都给予两个因素的考量:恐惧和爱
述情障碍
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或是无法用语言i表达这种感受
当另一半得到了自己求之不得的东西,人们要有多高尚才能理性地去接受这一现实呢?
我行动的越快,看到的就越少,因为在飞速移动中,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人们想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殊不知一开始导致他们情绪问题的,就时生活中太过匆忙的节奏.他们以为现在的忙碌时为了以后能有机会享受生活,但往往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现代人总是觉得如果做事情不够迅速,就会损失一些时间有.但面对省下来的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打发了事
回避就是以不面对的方式来面对问题
终极问题
死亡
一种本能的恐惧,我们经常压抑它,随着年龄增长,对死亡的恐惧会逐渐加剧
我们害怕的不仅时死亡本身,而是那种消亡,那种身份认同的消失、失去年轻的、有活力的自己
选择拒绝成长或自我摧毁来对抗这种恐惧
孤独
会产生幻觉,引发惶恐、偏执、绝望、注意力无法集中,强迫行为以及自杀的年头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以及自由带个我们的所有存在性困境
无意义
不确定性并不代表丧失希望,而是意味着还存在可能性
当我们面对那些无法言说的痛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行为转变模式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来达成改变
步骤
未准备阶段
切入正题之前处于此阶段
根本没想着去改变
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犹豫不决阶段
充满矛盾的情绪
一种抗拒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愿意讨论问题
理论上不反对采取行动
但无法落实让自己去做
通常会在犹豫不决阶段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采取拖延行为
给自己捣乱避免面对改变
人们不知道改变会带来什么的时候,往往不愿意放弃现在的东西
改变意味着失去
新情况又让人不安
准备阶段
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心里下定了决心
行动阶段
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
维持阶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改变后的成果
不意味着不会倒退
压力
特别的诱因
旧习惯重现
有成瘾问题的人很容易和其他有成瘾问题的人为伍
处于维持阶段的人通常可以在正向的支持下回到正轨
弗洛伊德
人类总是趋向于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弗兰克
人们最主要的驱动力不是以快乐为导向,而是趋向于寻找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可以被剥夺任何东西,除了这个人最后的自由——在既定环境下选择自己抱持什么态度的自由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这个空间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
我们的回应方式包含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如果你要分享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真想,那就意味着你需要面对这个真相,但同时你也将获得一项回报,那就是自由
真相能把我们从羞愧中解放出来
艾瑞克·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希望)——信任/不信任
幼儿期(意志)——自主独立/羞怯怀疑
学龄前(目的)——主动/内疚
学童期(能力)——勤奋/自卑
青少年(忠诚)——同一性/角色混乱
青年成人(爱)——亲密/孤独
中年成人(关怀)——再生力/停滞
老年成人(智慧)——自我实现/绝望
每个阶段都有需要面对的冲突和危机,只有渡过前一阶段的危机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她已经习惯了从一个有缺陷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结果就是,快乐对她来说是陌生的感觉.
如果你习惯了被抛弃,如果你非常了解被别人辜负和拒绝是什么样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并不好,但至少不会有什么意外,因为你已经习以为常
你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你会觉得不安.(即便这个不熟悉的领域对你是有好处的)
幸福恐惧症
经历过创伤的人很容易期待再次遇到灾难,他们不会倾向于靠近生活中出现的好事,他们会变得警觉,总是等着厄运的来临
强迫宽恕
有时人们选择宽恕是为了摆脱一个创伤,他们需要通过原谅那个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人来走出创伤的阴影
人们迫于压力去原谅别人,到头来如果做不到还会认为是自己身上除了问题,认为自己不够开明,不够坚强或去缺乏同情心
你可以心怀慈悲,但选择不宽恕,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生活继续,但其中不包括伪装自己的感觉
真正的恻隐之心不是原谅而是慈悲
有时我们渴望别人原谅,只是为了自我满足,祈求别人原谅,只是为了避免要自己原谅自己,因为自我原谅更难做到
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持续的抑郁也可以是一种逃避
似乎只要避免谈及一些事情,那些事就会不存在了一样,但其实这只会让那些事情变得更可怕
一个人很难对别人说“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认同——觉得如果说了“不”字,别人就不会再爱自己了.而一个人如果很难对别人说“好”,——无论是一段亲密的感情,一个工作机会,还是一个戒酒疗程——这都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会想,我会不会搞砸?搞砸了会不会更糟糕?我留在原地会不会更安全些
痛苦没有高低等级之分
人们所受的折磨不应该被拿来比较,因为痛苦并不是一场比赛
伊丽莎白·库博勒·罗丝的哀伤“五段论”
否认
愤怒
讨价还价
抑郁
接受
深爱的代价就是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悲伤和痛苦.这也是一种恩赐,是鲜活生命才能拥有的恩赐.如果我们不能在体会任何感情,我们就该为自己的将死而悲伤了
无常
当人们处于痛苦之中时,他们常常会以为这种痛苦将会永远持续下去.但实际上我们的感觉就像天气一样风云变幻,你在当下一秒,这个小时,这一天里感到难过,并不意味着你在十分钟之后,当天午后,或是下个星期还会是那个心情——焦躁不安、兴高采烈、悲痛万分——变幻都在瞬息间
悖论干预
治疗师指示来访者不要去做他们本身就无法做到的行为
如果来访者相信某个行为是自己无法控制的,那我们就将对这个行为赋予自愿性,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选择做或不做,再把这个信念引入他们的思考中.一旦来访者意识到是自己选择了某个行为,他们就可以无意识地收获其中附带的益处——逃避我们给出的指示,进行反抗,或是呼救
在进行伴侣治疗的时候,治疗师常常会讨论隐私和秘密之间的区别
隐私是每个人在一段健康的感情中都会需要的心理空间
秘密是源于羞愧,常常会腐蚀一段关系.荣格把秘密称为“心灵毒药”
人们倾向于根据事情的结局来记住自己经历了什么所以说终结过程对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会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焦虑、挫折.或是某些我们无法接受的冲击,但最惊人的是,我们在运用这些防御机制的时候通常都是无意识的
否认
烟民感到胸闷七段是因为天气太炎热,而不是吸烟
合理化
给自己找借口
接受一些丢脸的事情
反向形成
讨厌一个人却非要和他交朋友
防御机制有原始的,有成熟的
“升华”
把潜在的有害的冲动转化为不那么有害的表现
有冲动暴力的人去练习拳击
置换
将情绪转移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对象身上——一种神经性防疫机制
不是原始的
不成熟的
生活的本质是变化,而人类的本性是抗拒变化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即使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我还是要去面对它,处理好自己的担忧,把生活的重点放在当下
年轻的时候,我们把生活看作是一种开端,一种过程和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每个“过程”都是一次人生抉择,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过程更有意义
无论爱于被爱,总免不了要面对失去,但知道有可能失去,和害怕面对失去是两回事
暴露内心的脆弱让他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照顾.和别人交心对他来说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一件事
即使是在现实世界最完美的亲密关系中,你也难免会收到伤害,而且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有时难面也会伤害到那个人,这并不是因为你想要伤害谁,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
你难免会伤害到你的伴侣、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们、你最亲密的朋友——而他们也会伤害到你——这都是你们选择了亲密关系,而受伤是亲密关系的附属条款
不要急着去评判,可以保持谨慎,但不能抱有成见
我见过许多亲密关系的崩塌,仅仅就是因为其中一方害怕被抛弃,反而竭尽全力将对方推开
当我尝试过悲伤的滋味后,重新经历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段好时光,都让我感到十倍幸福
失败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怎样才能感到安全呢?
我们谈的不是那些扭转形象的林中对话——那些大多是虚幻的空谈.人们祈求临终时平静、清醒,得到理解和治愈,但临终阶段往往是混合着药物、恐惧、困惑、虚弱的大杂烩.所以我们必须“现在”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子啊我们还有能力变得更开放更豁达的时候就采取行动
有多少人不去尝试他们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是因为如果里达成目标只差一点,会比一开始就不去尝试更令人痛苦
或许我们都需要先经历怀疑、批评、质疑,然后才能真正放手
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都会有个“他们”,即使并没有谁在观察我们的生活,我们总以为他们在看.而真正关注我们的人——那些看透我们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伪装的自己、那个我们表演出来的自己
得到又失去,失去又得到,究竟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自由并不在前方,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都可以选择如何去生活,而无论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失去了什么,也不管我们多大年纪,没到最后就不算结束
你得先放手去做,然后才能有所领悟
有时候你必须放胆一试,从行动中去体验,意义才会最终显现
摒弃自我限制的思维是一件事,让自己做事不那么束手束脚又是一件事.这是从语言到行动的转化
我们生命中经历过的各种关系都不会真正结束——哪怕你永远都不再见到对方,每一个你亲近过的人都会活在你内心深处.有意或无意,他们都会唤起一些记忆,而且你常常能从他们身上看出自己是如何和别人相处的.有时你会在心里和他们交谈,有时他们会在梦里和你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