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81集
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教育家、一位政治家、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的功业事迹,完美实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崇高地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代学者赞誉他是立言、立德、立功的圣人,他上马为将,下马为师,在朝美政,在野美俗,用内圣开出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是最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之一,他开宗立派,掀起了明代儒学的一波高潮,对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王阳明,他所开创的王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编辑于2024-01-31 13:39:12053年,辽朝皇帝跟大宋提出,想要一张宋仁宗的画像来看看。但大宋根本没接这个茬。往后几年,辽朝皇帝三番五次想要仁宗的画像,但大宋却推三阻四,犹犹豫豫。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不就是一张画像的事儿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人家找你要一张画像,这就像粉丝找明星要一张签名照片,这不是联系感情的好办法吗?宋仁宗为什么就是不给呢?
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神奇的特质:容纳力非常强,能一点点地把边疆变成腹地,最后能滚动发展成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比如四川、福建都曾经是边陲地区,宋朝才彻底融入中国。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区是怎么融入的呢?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053年,辽朝皇帝跟大宋提出,想要一张宋仁宗的画像来看看。但大宋根本没接这个茬。往后几年,辽朝皇帝三番五次想要仁宗的画像,但大宋却推三阻四,犹犹豫豫。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不就是一张画像的事儿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人家找你要一张画像,这就像粉丝找明星要一张签名照片,这不是联系感情的好办法吗?宋仁宗为什么就是不给呢?
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神奇的特质:容纳力非常强,能一点点地把边疆变成腹地,最后能滚动发展成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比如四川、福建都曾经是边陲地区,宋朝才彻底融入中国。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区是怎么融入的呢?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心学学说
龙岗讲学
当地百姓,为王阳明构建了几间房屋,作为他安居和讲学之所
龙冈书院因王阳明而盛名天下,成为圣学之地
龙岗讲学的盛况传到省城,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率诸生拜王阳明为师,聘请他主讲贵阳文明书院
王阳明在与席书的交谈中首次提出知行合一之说
讲学只是局限在贵州一隅,心学理论体系尚未圆融成熟
江西平叛
治理盗寇
因江西盗寇频发,45岁经荐举,出任都察院左俭都御史,总览赣南、闽西一带的军务
指挥了漳南之役,横水通钢和沥头之役三次战役,平定江西、福建等地的盗贼
认识到欲治世,先治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宁王叛乱
朱宸濠在南昌举兵造反,直至南京
凭借临时凑齐的两三万军队,只用了 35 天就平定了叛乱
朱宸濠的妻子娄妃,是娄谅的孙女,曾经苦苦劝谏,宁王兵败之时投水自尽
致良知
提出致良知之说,丰富自己的心学体系
只有唤醒人人心中的良知,使得人人成为圣贤,才能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心学传播
专事讲学
50岁,因平定宁王叛乱的功勋,被封为新建伯,放弃仕途,回到家乡绍兴府
绍兴的六年时间里,他专事讲学,达到一生思想的巅峰状态
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士子络绎不绝
心学影响
1|||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从根本上重塑了儒家思想的结构
2||| 从 16 世纪到 17 世纪后期,他的哲学主导着中国知识界,近代学者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劢无不推崇他的学说。
3||| 影响远达于欧洲和美洲,在全球的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更为巨大。
梁启超: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为之用也。
4||| 明代中晚期尊重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勇于表达自我的文化思潮同样始于心学
5||| 心学思想直接影响到明末清初的艺术创作动态,形成了艺术发展的异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艺术创作风潮
广西平叛
56 岁,朝廷派他赴广西平定叛乱
临行前留下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的智慧,有代表儒家的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无代表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越,有无之境的融合正是以敬畏求洒脱,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精神气质和境界。
57岁,在平叛叛乱后返程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府青龙铺
弟子问他有何遗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
阳
明
心
学
前半生
狂绢少年
出生
王阳明字守仁,1472年出生于书香门第
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
天赋
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曾即兴创作《蔽月山房》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志向
11岁离开家乡余姚,跟随父亲到京城,阅读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
渴望去探索事物中蕴含的真谛,也渴望去发现外面的位置世界
读书做圣贤,要当圣人
格竹
十五六岁时希望参透程朱理学的真谛
父亲官署后院的那片竹林,成为了少年王阳明寻求天理的载体
他如老僧入定,整整七天,静静地看着竹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最终积劳成疾,无法坚持,没有通过格竹而领悟到天理
游历
远赴边塞,游历了河北境内的居庸关,紫荆关与倒马关
一个月之后,王阳明回京,提出削平草寇的防御之策,请父亲转呈给当今圣上
被父亲棒喝后开始研习兵法
踏入仕途
娶妻
17岁,奉父命,远赴南昌迎娶妻子诸氏
娄谅
婚后的第二年,带着新婚妻子回浙江老家,途经江西上饶时,特地去拜会理学名宿娄凉
是青年王阳明的精神导师,指引他通往向上之路
科举
19岁,学习经义,准备科举考试
明朝以经义取士,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出题
仕途
28岁,考取进士,踏入仕途。
初入官场,被派到工部实习
上《陈言边务疏》
蓄材备急,舍短用长,简师省费,屯田足食,行法振威,弗恩激怒,捐小权大,严守乖弊。
官员只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思想与学问亦无从施展,异常的苦闷与彷徨
龙场悟道
讲学论道
阳明洞
31岁时,请假归乡养病,筑室于阳明洞旁,打坐勤修
洞中所悟:人的自我实现,而应以接受人类的普遍情感为前提
弃绝佛老而回归儒学,开始打破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34岁时, 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他开始在北京正式招收门徒,讲学论道
遇到了理学家湛若水,找到了思想上的知音
湛若水
老师陈白沙是明初著名的理学家
主张弃书册,废文字,去闻见,静中体验心体,是开启明代心学的重要人物
与王阳明的思想暗中吻合
被贬
明孝宗死后,武宗继位,时年十五岁,太监刘瑾等人专权
先朝顾命大臣无奈辞职回乡,言官疏谏被下诏狱
王阳明挺身而出,冒死进谏,建议宽恕言官
投入诏狱,廷杖四十打的昏死过去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龙场
37岁,历经千辛万险,长途跋涉到达龙场
居于东峰一处洞穴,称之为阳明小洞天,日夜端居其中,冥想人生,要参透生死
吾性自足
假如是一个儒者,你在一个一无所有,只剩下自己一人,你还能做到儒者吗?
那个时候他的顿悟,叫做吾性自足,作为一个人就圆满了
他日夜在石窟中端坐,逐渐体验到内心的平静
心即理
一天晚上,正直中夜之时,仿佛梦寐中有人与他说话,长久以来困扰的格物穷理问题终于被他找到了满意的答案,那就是心即理
龙场悟道是心学构建的开端,自此创立的心学学说是对朱熹以来的儒家正统思想的一次革命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81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