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控制,基本要求。
编辑于2024-02-01 16:49:12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基本要求
任务和功能
红细胞相容性试验
血小板相容性试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LA等相容性试验)
白细胞相容性试验(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LA等相容性试验)
器官、骨髓移植配型
有条件实验室:开展其他免疫血液学相关试验
实验室设置基本要求
设置临床输血实验室
实验室建筑、设施和布局按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级(BSL-2)要求建设,按任务和功能配置人员和设备及质量管理
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控制
基本原则
过程改变控制
制定程序来控制因需要而制定的新流程或新程序,或者修改现有的流程或程序
质量控制
制定完整质量控制计划,确保试剂、设备和方法满足预期质量要求
识别和可追溯性
过程识别和可追溯性
建立方法识别血液相容性试验及其他试验过程的每个关键步骤,采取控制方法,保证试验结果满足要求
血液和标本识别及可追溯性
患者标本采用条形码标签或传统手写标签进行标识
试验后剩余标本应按要求保存7天
人力资源控制
制定文件,明确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资质和能力,各不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及岗位职责、权限和沟通途径
文件控制
文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文件充分性和适宜性
设备控制
设备配置能满足临床输血实验室业务工作需要
物料控制
试剂和物料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新进抗-A、抗-B试剂,进行抗体效价、特异性和亲和力测定
《中国药典》2010版
效价标准:抗-A对A1、A2、A2B型红细胞凝集效价分别不小于128、32、16;抗-B对B型红细胞凝集效价不小于128
特异性:抗-A应与A1、A2B型红细胞凝集,与B、O型红细胞不凝集;抗-B应与B型红细胞凝集,与A1、O型红细胞不凝集;无溶血和其他不易分辨的现象
亲和力:抗-A与A1、A2、A2B型红细胞凝集分别小于15秒、30秒、45秒;抗-B与B型红细胞凝集应小于15秒,3分钟内凝块达到1mm2以上
抗-D、试剂红细胞和微柱卡等试剂,按厂商提供标准进行质量检查
过程控制
输血申请和标本接收
输血申请
医师在输血申请单准确填写患者信息、诊断、输血性质(备血、急诊或平诊输血)、既往输血史、妊娠史等
只接受信息完整、准确和清晰的输血申请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首先粘贴标签,标签必须包含必要的和唯一的患者信息
采集结束后,采集者应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字
标本接受
确认输血申请单所有识别信息与血样标本试管标签信息一致
标签信息不一致,拒绝接收标本和输血申请单,通知用血科室重新采集标本
输血形容性试验
1.ABO血型鉴定
采用试管法或微柱法,不能用玻片法
必须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
2.RhD血型鉴定
试剂
IgM型单克隆抗-D
IgM+IgG混合型单克隆抗-D
结合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检出已知绝大多数RhD血型(包括弱D、不完全D等)
方法
受血者只需用IgM型单克隆抗-D试剂做直接凝集试验,不需做弱D确证试验;因无论弱D型还是不完全D型受血者都只能输注RhD阴性红细胞、血小板或全血
3.红细胞意外抗体筛选试验
筛选试验采用的方法应在37°C孵育条件下进行,保证检出的有临床意义的意外抗体
建立抗体筛查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4.交叉配血试验
实验前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信息与受血者标本试管标签信息一致
能检出IgM和IgG两种红细胞抗体,证实ABO血型是否相同或相容,是否存在针对红细胞抗原IgM或IgG类意外抗体
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试验在控状态下,保证试验结果可靠
5.与过去的记录核对
建立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对比程序,确保本次住院期间再次输血与上次输血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ABO血型、RhD血型和意外抗体检测)
可以有效发现临床科室抽错标本
6.献血者血液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核
全血、各种红细胞成分、机采或手工采集血小板发出前,应做ABO血型鉴定;标识为RhD阴性,应做RhD血型复核,检测结果与血袋标识一致,方可交叉配血试验
7.输血相容性试验注意事项
注意影响试验结果重要环节控制,如血清和红细胞比例、红细胞悬液浓度、试剂选择和使用、试验温度和孵育时间、离心、准确判读并解释凝集和(或)溶血反应等
交叉配血实验,由一个人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受者和供者ABO血型复核无误,方可交叉配血试验
3个月前输过血或输注含红细胞血制品的患者、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病史不清或不能提供相关病史者,应使用输血申请前3天内采集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
试管法交叉配血试验时,不得忽略盐水介质直接离心试验
抗体筛查阳性,应进行抗体鉴定,明确抗体针对哪种抗原,选择缺少相应抗原血液输给患者
发出血液其血袋表面必须标识(含受血者重要个人唯一性信息,方便护士输血前核对)
血液选择及紧急用血
1.红细胞相容性输注血型选择
O型患者
输注O型红细胞
A型患者
输注A、O型红细胞
B型患者
输注B、O型红细胞
AB型患者
输注AB、A、B、O型红细胞
2.血浆相容性输注血型选择
O型患者
输注O、A、B、AB型相容性血浆
A型患者
输注A、AB型相容性血浆
B型患者
输注B、AB型相容性血浆
AB型患者
输注AB型相容性血浆
3.RhD阴性输注RhD阳性血液遵循原则
RhD阴性育龄妇女原则上不能输注RhD阳性血液成分
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应确定受血者无抗-D,交叉配血试验证明血液相容
RhD阴性可输注RhD阳性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残留较少,血小板表面没有RhD抗原)
4.患者血中含有临床意义的意外抗体或有此类抗体病史且需要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时,选择缺少相应抗原且交叉配血试验相容血液
5.紧急用血
指若延误输血将危及受血者生命,在未完成交叉配血情况下,发出并输用同型或相容血液的应急措施
医疗机构应制定程序,规范紧急用血;启动紧急用血程序前,医生要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在病历中记录
ABO血型未知者
只能输注O型红细胞
ABO血型已知者,但未能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时,患者只能接受同型全血和红细胞或血型相容的红细胞
在紧急输血前尽可能早采集患者血标本,对已发出的血液进行补救性交叉配血试验,试验结果及时告知临床科室
发现某份血液与患者不相容,应尽快通知科室,停止输注该份血液,同时采取相应措施
临床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定义及内涵
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操作技术和获得,满足质量要求
监测试验过程,评价及排除质量环节不满意的原因,确保试剂、设备和方法发挥功能达到预期效果,控制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精密度
意义及特点
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几乎都是人为错误造成的
临床实验室错误
使用错误标本
试验错误
交叉配血单书写错误
发血错误
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室内质量控制实施
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室内质量控制
基本要求和方法选择
ABO血型鉴定采用正反定型
试验方法
最好选择试管法或微柱法
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室内质控方法和规则
ABO血型鉴定
控制抗-A检测能力:用A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阳性对照,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阴性对照
控制抗-B检测能力: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阳性对照,用A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阴性对照
RhD血型鉴定
控制抗-D检测能力:用RhD阳性红细胞作阳性对照,用RhD阴性红细胞作阴性对照
防止溶血造成ABO血型判定错误,推荐用EDTA红细胞悬浮液稀释红细胞,用以反定型
发现含冷凝集素或怀疑有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患者,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时,应做患者自身红细胞对照(温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后再鉴定血型)
将ABO血型鉴定程序分解为正定型和反定型2个独立的试验,由2人独立完成
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意外抗体筛选试验方法选择
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假阴性率约为0.5%~3.2%
方法
间接抗人球蛋白技术
抗人球蛋白试管法
手工法
抗人球蛋白微柱法
手工法或全自动设备
聚凝胺法
灵敏度低于抗人球蛋白法
不能有效检出Kell血型系统抗体,但汉族人群K 基因频率几乎为零,kk 型几乎为100%
除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地区外,国内其他内地实验室用聚凝胺法检测意外抗体是可行的
交叉配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方法
盐水介质直接离心
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或微柱法(含抗人球蛋白试剂,微柱法是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替代方法)
采用微柱技术的全自动设备进行红细胞相容性试验
规则
实验室广泛使用37°C条件下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不再主张使用自身对照
只有出现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容时,需做自身对照,以判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