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代的政治和经济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唐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教育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学好唐朝历史能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编辑于2019-07-24 02:38:04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唐末农民大起义
唐代的民族关系
一、突厥及西域诸王国
1.东突厥汗国
①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北巡时,曾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困于雁门;
②贞观元年(627年),在东突厥统治之下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诸部相率起义,并在漠北建立了薛延陀汗国;
③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乘突厥内部分裂之时,派李靖、李勣等为行军总管,率兵十余万分道出击。次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在唐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④东突厥灭亡后,唐政府在东突厥故地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了顺、祐、长、化四个都督府,以安置内附的十余万突厥民众。
2.唐和西突厥争夺西域的斗争
①西突厥在隋末唐初势力日盛,唐朝和西域的联系被隔绝了;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可汗统叶护在内乱中被杀,汗国分裂为两部分;
②贞观九年(635年),唐派兵降服吐谷浑,打通了向西域用兵的道路;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将侯君集攻取高昌,唐朝以其地置西州,并于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48年),西域大部统一于唐;唐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领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
③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军俘虏沙钵罗可汗,西突厥汗国灭亡,唐朝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至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又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西域文化深刻影响了汉族人民,尤其以龟兹乐对唐朝的影响最深,西域的舞蹈也风行内地,于阗画家尉迟乙僧在唐朝传递凹凸法,对唐朝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3.后突厥汗国
①永淳元年(682年),突厥贵族骨哆禄重建突厥政权,据有东突厥故地,通常称之为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虽曾不断对唐朝进行骚扰,但双方仍维持着密切关系。
②天宝元年(742年),突厥三部起兵,攻杀骨咄叶护;天宝四年(745年),回纥怀仁可汗统兵击匈奴,杀白眉可汗,后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突厥人一部分内附唐朝,一部分西迁中亚,而大部分转入回纥汗国。
二、薛延陀和回纥
1.薛延陀汗国
①薛延陀是由薛、延陀两个部落联合而成,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大乱,薛延陀首领夷男率部落7万余家往附东突厥,夷男与东突厥境内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族一起击破东突厥的四部帅,被起义诸族共推为可汗;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遣使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
②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薛延陀汗国迅速壮大,发展为漠北的一大势力;贞观十九年(645年),夷男死,其子多弥可汗立,暴虐无道,贞观二十年诶回纥酋长吐迷度攻杀,唐军乘机消灭了薛延陀的残余势力。
③薛延陀灭亡后,漠北的回纥、同罗、拔也古等十二姓纷纷归属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内附诸部推唐太宗为天可汗,并开辟一条大道,名“参天可汗道”,唐朝的行政权扩展到整个漠北地区。
2.回纥汗国
①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史称“九姓回纥”,隋唐时,回纥与拔也古、同罗等部落结成联盟,史称“九姓铁勒”。贞观二十年(646年),唐与回纥联手灭了薛延陀,回纥尽占其土地和部众;武周时期,后突厥汗国势力强大,回纥受其奴役;
②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次年,怀仁可汗灭后突厥汗国,尽有突厥故地,成为漠北强国。
③回纥的国家制度,兼采突厥和唐制,可汗的子弟称特勤;回纥政权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两次派精兵助唐,加速了安史集团的灭亡;
④8世纪中叶以后,回纥人开始从游牧走向定居,采用唐的开元立法,模仿唐的建筑修建了城市和宫殿;开成五年(840年),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勾引黠戛斯10万骑入侵,破可汗城,杀可汗,回纥汗国至此灭亡; 回纥汗国灭亡后,部众四散,一部分迁入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后来的维吾尔族人,一部分迁到了河西走廊和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
4.吐蕃虽然与唐朝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达到主流; ①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允许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②景龙四年(710年),唐金城公主出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两次通婚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吐蕃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有些羌人迁入,他们和当地人民融合,逐渐形成了吐蕃族;牦牛部建立的吐蕃王朝,从弃聂弃赞普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
2.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629-650)先后征服了羊同和苏毗残部,完成了西藏统一的任务,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政权; ①他迁都逻些城,中央政权机构尚论掣逋突瞿,下设七个宰相,千户府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军事单位; ②他开始使用历法,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创造了吐蕃文; ③论和尚构成统治阶级的核心,松赞干布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3.松赞干布之后,吐蕃与唐朝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后又侵入西域和剑南地区;天宝十载(751年),南诏叛唐归吐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夺取了河西、陇右之地,完全控制了西域;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鼎盛。
5.长庆元年(821年),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长庆三年(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门前。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张议潮发动起义,收复河西十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遣其兄入朝进献十一州地图,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重新归唐所有。
6.咸通十年(869年),奴隶和平民大起义波及吐蕃全境,持续了九年,震撼了吐蕃奴隶制度的基础,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
四、南诏
1.云南地区主要有白蛮和乌蛮两个种族;从7世纪初叶到中叶,乌蛮部落不断向洱海地区扩张,并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建立起六个诏,即六个王朝; 蒙舍诏地居最南,又称南诏,始祖叫蒙舍龙;永徽四年(653年),舍龙子龙独逻开始建诏; 南诏王皮逻阁时,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各诏,都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进入全盛时期。
2.天宝十年(751年),南诏在唐朝的压迫下归附吐蕃;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南诏与唐订立盟约,叛吐蕃重新归唐;太和三年(829年)底,南诏攻陷成都,给唐朝造成巨大损失;
3.参照唐制,南诏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政权组织,中央设平官六人,又设六曹,地方分为十州;经济制度也仿行唐朝的均田制,南诏封建制度已经产生,但奴隶制度还广泛存在,南诏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4.南诏的农业相当发达,灌溉便利,建筑大多仿唐制,由汉族工匠恭韬、微义建成的崇圣寺塔,至今仍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唐朝的文化对南诏的影响也很大; 天复二年(902年),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推翻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
五、靺鞨族和渤海国
1.靺鞨就是后来满族的祖先,主要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带。 粟末部比较先进,大概已经发展到奴隶制的初期阶段;圣历元年(698年),其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震南王。开元元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开元十四年(726年),唐朝正式名之曰渤海国,晋封渤海郡王为渤海国王,国都为上京龙泉府;
2.黑水靺鞨也与唐朝有密切联系,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政府在其部地设置黑水军;次年,又在其最大部落设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官; 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赐其都督姓李,名献城,此后,黑水靺鞨与唐朝一直关系友好,联系紧密。
3.天成元年(926年),渤海为契丹所灭,此后,黑水靺鞨也成了契丹的附属。
唐末农民大起义
一、唐末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
1.甘露之变后,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唐懿宗荒淫堕落,唐僖宗更加腐朽,大小官吏也贪残成风,专以害民为事,在政治极为腐败的情况下,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加紧了对土地的兼并掠夺;
2.唐朝政府的赋役剥削日益苛重,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行不久,由于钱重物轻和税额不断增加,农民所受的剥削逐渐加重,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统治者还通过辜榷制度和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来盘剥人民,辜榷制度是指政府对盐、酒、茶实行专卖的制度,榷盐制最重要,高额的垄断盐价保障了政府的收入,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许多人买不起盐,只得淡食;
4.官僚地主凭借权势,把他们应交纳的赋税转嫁到人民身上,有的竟然“全免科差”;唐政府还以“和粜”和“和市”,即政府以他制定的价格购买人民手中的粮食或布绢等物,而政府制定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物价,多采取强买手段,剥削于人。
5.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悲戚,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懿宗咸通九年(868年),桂林戍卒在庞勋等人的领导下举行起义,两次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二、黄巢大起义的爆发
1.咸通十四年(873年),关东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乾符元年(875年)底,濮州王仙芝在长垣起义;次年六月,黄巢在冤句起义,两支农民军合到一块,乾复三年(876年)七月,起义军在沂州被唐宋威打败,遂采取避实击虚、流动作战的方针;
2.唐王朝看到军事镇压不能取胜,便诱降起义军,结果还是未能得逞;王仙芝与黄巢两人分开行动,南北呼应,互相配合,后王仙芝又发生动摇,派尚君长、蔡温球等人与唐廷谈判,结果被杀死,这让王仙芝认清了朝廷的嘴脸,但却动摇了起义军的斗志;申州、黄梅之役,王仙芝兵败被杀。
3.王仙芝牺牲后,义军大部由尚让率领北上投依黄巢,黄巢挥师北伐,再度威胁东都,但未得逞,便南下进军广州,并向西攻取桂州; 唐王朝对起义军攻占广州极为恐慌,急命宰相王铎进驻江陵,乾符六年(879年)十月,黄巢挥师自桂林顺湘江乘船北上,并占领了江陵; 广明元年(880年)七月,起义军进攻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不敢抵抗,率领文武百官开城向起义军投降,同年十二月初,起义军自洛阳西进攻克潼关,宰相卢携畏罪自杀,唐僖宗仓皇南逃,不久,黄巢亲率大军进入京城。
三、大齐政权的成败
1.起义军占领长安后,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皇帝,建年号“金统”大齐政权建立后,麻痹轻敌,没有派出重兵追歼唐王朝的残余势力,使唐王朝喘上气来,还有起义军一味流动作战,连洛阳也没有派兵驻守,使得义军进入长安之后,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由有利变为不利。
2.广明二年(881年)三月,唐僖宗任命郑畋进攻起义军,郑畋围困长安,黄巢主动把义军撤出长安,东屯灞上,后重新杀回长安城;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唐僖宗任命王铎为宰相,再次将起义军围困于长安,九月,义军朱温叛变投降,成了唐廷镇压起义军的一个忠实走狗; 同年十二月,唐廷又请来了沙陀贵族李克用的四万军队,中和三年(883年)四月,起义军被迫撤出长安向河南退却,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寡不敌众是黄巢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身亡,唐末农民大起义至此失败。
3.意义: ①历时十年,横扫了大半个中国,攻占了唐都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势力经过这次起义军的扫荡,已被彻底摧毁;许多地主的田宅、财产被义军没收,削弱了当时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土地高度集中和农民大量逃亡的现象有所缓和;同时,佃客的身份地位也有了某些改变,为五代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沉重打击了藩镇割据势力,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打出“均平”的旗号,说明这次农民起义已经从反对封建暴政和争取人身自由,发展到了要求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均,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唐王朝的灭亡
1.黄巢大起义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藩镇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攻伐,龙纪元年(889年),朱全忠打败割据河南的秦宗权,光化三年(900年),又打败了刘仁恭,河北诸镇为其所有,天复二年(902年),率大军大败李克用。
2.唐僖宗死后,宦官杨复恭拥立僖宗之弟李晔为帝,是为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宦官韩全悔逼昭宗出长安至凤翔,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打败李茂贞,李茂贞杀韩全悔等宦官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将昭宗交给朱全忠;
3.昭宗回长安后,朱全忠听取宰相崔胤建议,大杀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宦官集团在这次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干预朝政; 天祐元年(905年),朱全忠派人杀死宰相崔胤,逼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又杀昭宗,立其第九子年仅13岁的李拀为傀儡皇帝,第二年,再杀宰相裴枢、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到907年,朱全忠废李拀,自称皇帝,国号梁,都开封,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