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交通运输
2024一轮复习, 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编辑于2024-02-22 09:23:58交通运输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考情分析
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交通相关的知识点考察在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无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均有出现。在命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交通融合在其他产业区位当中进行综合考察,说明交通对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在我国新基建背景下,新交通方式出现下,综合评价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核心素养分析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情景资料,说明区域运输方式和运输布局现状 地理实践:调查本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地协调:通过对交通运输区位条件的分析,理解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维建构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概念
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作用
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发展变化
古代
北方
以陆路交通为主,把马匹和马车等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南方
水运发达,相对降低了运输成本
现代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及其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高速铁路
概念:指设计时速250千米及以上的铁路客运专线。
发展:我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的65﹪以上。
影响: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
发展特点
高速化
表现: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运输能力 运输工具: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超音速飞机、磁悬浮列车等
大型化
表现: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工具:巨型油轮、巨型运矿船、重载列车、重载汽车等
专业化
表现:①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②便于实现装卸作业的机械化;③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运输工具:集装箱运载、油轮、运矿船、管道运输等
网络化
点
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线
铁路 公路 航线等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铁路、公路、航道)和站点(汽车站、航空港、港口)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立体化
①有效缓解拥堵,节约行车时间;②可以减少或消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的混行概率,提高道路整体安全系数;③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方式
铁路运输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耗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适合运输的货物: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粮食等。
公路运输
优点:机动灵火、周转速度快、可实现“门对门”的运输,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适合运输的货物: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适合运输的货物:大宗、远程、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运输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适合运输的货物: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物品;
管道运输
优点: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损耗小,
缺点: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合运输的货物: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液体或气体货物;
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
①增强了人口流动。②强化了区域之间的联系。③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④缩短了交通时间
布局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限制因素)
气候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经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降水量等条件进行设计。
地形
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运行安全,速度较快,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 山地:①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②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
水文水系
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在海洋中施工时要考虑工程施工材料是否能而得住海水的腐蚀等等,因为高盐的环境既影响施工也影响材料的使用时长。
地质
断层处、滑坡、塌方、地震多发处、河流侵蚀岸一侧、喀斯特地形区、地壳活动活跃区、冻土、沼泽等地基不牢区一般不适合进行大的工程施工,如果施工则一定是应用了某种先进技术。
生态环境
减少沿线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港珠澳大桥地下隧道其实也有一部分是考虑到了尽可能少改变水流变化从而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活动等。
经济因素 (决定性因素)
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国道干线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尽量通过当地的居民占、车站码头。
社会因素
维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保障因素)
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使交通线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
“以桥代路”的作用
①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同时可减少冻土对线路的影响。 ②京沪高铁“以桥代路”是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③山区交通线“以桥代路”是为了降低交通线的坡度,减少里程,减少运输时间。 ④城市中交通线“以桥代路”是为了形成立体交通,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 ⑤部分管道运输:采用高架方式少占耕地,利于冬季管道保温,以免管道冻裂。
交通运输布局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促进民族团结等。
影响
城市
水运交通与城市: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供水、运输、军事(古代))
陆路交通与城市: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
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
经济
交通沿线经济带
形成原因:交通运输的发展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聚集,进而形成经济带。
特点: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径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类型: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
沿海型
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河型
沿河型经济带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
沿路型
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一兰新经济带。
复合型
复合型经济带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自然环境
不合理的交通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滑坡、泥石流。
农业
交通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 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需要沿交通线分布; 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促使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形成。
工业
工业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业企业多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旅游业
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能力提升
例1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纵坐标①~⑤代表各种运输方式。1~5代表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 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⑤ A.a、b B.b、c C.c、d D.b、d
方式①运量最小,运价最高,但速度最快,为航空运输; 方式②机动灵活,速度较快,运量较小,运价较高,为公路运输; 方式③速度最慢,灵活性差,但运价较低,为内河航运; 方式④在运价、灵活性、速度方面都居中,但运量较大,为铁路运输; 方式⑤运量最大,运价最低,但灵活性最差,速度慢,为海洋运输。 从中国运小麦到美国、从伊朗运输石油到日本和从澳大利亚运输铁矿到上海都适合⑤海洋运输,a c合理,d合理;从中国到日本运鲜花适合①航空运输,b合理;故b、d合理,故选D。
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最强的是( ) a.石油化工b.坑口电站c.商品粮基地d.大型仓储 A.a、d B.b、c C.n、c D.b、d
石油化工和大型仓储离不开大量物资进出,必须接近交通便利的地点;而坑口电站直接在煤矿附近建电站,对交通要求较小;商品粮基地主要看当地的粮食发展情况而建设,主要依赖的应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粮食商品率的高低,a、d正确,故选A。
例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据图可知,为提高通行效率,200千米距离以内最合理的交通方式是( ) A.高速公路 B.高铁 C.航空 D.高速公路或高铁
据材料“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200千米距离以内高速公路的旅行时间是最少的,高铁 、航空所需时间均大于高速公路,因此为提高通行效率,200千米距离以内最合理的交通方式是高速公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例3
中国将建烟台到大连的海底真空超级高铁,最高时速达1000千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高铁第一。真空管道运输技术是超级高铁在真空管道中运行,车厢像一个胶囊,被放置于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真空管道中,像炮弹一样被发射至目的地。真空管道超级高铁在理想情况下最高可以达到时速6500千米,以此速度,从北京(116°E)到纽约(75°W)估计需要约(cos40°≈0.8)( ) A.半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由题可知,北京的经度是120°E,纽约是75°W,两地经度差约165°,纬度是40°N,两地之间的距离=165×111×cos40°≈14600km,真空管道超级高铁在理想情况下,最高可以达到时速6500千米,以此速度,从北京到纽约的用时约在2.25小时左右,估计需要约2小时,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