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尚书第三
这是一篇关于尚书第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辞,记言文与记事文,《尚书》。《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
这是一篇关于《水浒传》林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特征,人物作用,梁山泊中的地位,林冲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脊椎动物(这些动物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这是一篇关于文第十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白话文,梁启超“新文体”,八股文,白话小说,话本,传奇,语录,散文,故、解、传、注、义疏,佛典翻译,骈文,赋,史书,寓言,论,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尚书第三
《尚书》
名字含义:”上古帝王的书“
地位: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分类:《尚书》的大部分是”辞“,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
内容:《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
作者: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
记录目的: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
遭遇
焚书坑儒
伏生藏《尚书》,汉朝回家教授《书》于齐鲁之间
惠帝开书禁
文帝鼓励献书
文帝派晁错向伏生学《书》
景帝时期,鲁恭王拆孔府,墙中得《书》,还之于孔安国
武帝时期,孔安国献《书》
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校勘《书》
被伪造:张霸作伪《书》败露而被下狱,后再传弟子子樊谋反,伪书被毁
东汉初,杜林得《古文尚书》,数人为其注
被伪造:三国末年,魏国王肃作伪书,部分依真书,部分自己编撰。东晋时与其它版本的《尚书》并行,唐宋被奉为正宗。宋时被吴棫发难,被朱子怀疑。元朝吴澄找出其真书部分,明朝梅鷟找出本书为伪的证据。直至清朝才被阎若璩、惠栋、丁晏严密证伪,丁晏指出罪人王肃 伪书与真书区别之一为:伪书奉行”德治主义“,真书奉行”鬼治主义“
辞
定义:古代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做”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佶屈鳌牙的古语了。
记言文与记事文
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多 中国的记言文在记事文之先发展。商代甲骨卜辞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