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歌谣(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
歌谣
分类
乐歌:随乐器唱
乐器:《礼记》:土鼓、土槌儿、芦管儿;《诗经》:琴瑟钟鼓
先秦诗的记录者:大概是些乐工
老板:太师
职能:搜集各式乐歌,乐歌要合贵族的口味;保存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典礼的诗)或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
先秦诗的记录原因: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
《诗》三百:春秋时,太师们保存下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通称做”《诗》三百“
《诗经》六义
雅
本义:同“夏”字,古代乐章叫“夏”的很多,也许是族名或地名
《大序》解释: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臂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 区别与联系:均为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