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精华汇总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编辑于2024-02-27 20:38:5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职场竞争激烈,一场成功的面试就像打仗一样,从面试前到面试中,再到面试后,都要做好关键动作,才能胜利! 本书以作者自身职场成功的经营和发展思维、方法、体系为基础,结合10余年互联网行业职场经验、近2年教练式咨询经历,首次吐露高薪人才赢得面试成功的技术和方法。 区别于市面上的其他图书,本书力求以极简的思维解析高薪Offer面试中的关键动作,将从心态、动机、准备、策略、战术、技巧、问答7个维度,以高薪Offer面试的视角,跟读者分享面试的实操心得与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职场竞争激烈,一场成功的面试就像打仗一样,从面试前到面试中,再到面试后,都要做好关键动作,才能胜利! 本书以作者自身职场成功的经营和发展思维、方法、体系为基础,结合10余年互联网行业职场经验、近2年教练式咨询经历,首次吐露高薪人才赢得面试成功的技术和方法。 区别于市面上的其他图书,本书力求以极简的思维解析高薪Offer面试中的关键动作,将从心态、动机、准备、策略、战术、技巧、问答7个维度,以高薪Offer面试的视角,跟读者分享面试的实操心得与方法。
中心主题
第一夜 不幸溯源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当下的行为抉择和过去没有关系
是一种与虚无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和哲学
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万事以人是可以改变的为前提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对眼前事情和结果发生等问题都可根据经验推测,轻车熟路
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眼前事物,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充满不安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还是愿意保持现状,更加轻松和安心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一定要在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和不变带来的“不满”坚定勇敢得选择后者,不要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人可以改变获得幸福,无一例外
如果以为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就会陷入决定论,导致我们认为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事物决定,且根本无法改变
例如一个人闭门不出,很想改变目前自己,但只要踏出房间就会心悸发抖
此人并不是由于不安才无法走出,而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不安情绪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不出门,为了不出门才制造出不安和恐惧
正是因为闭门不出才能获得父母的关系和小心翼翼的照顾,哪怕踏出家门半步都会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芸芸众生平庸之辈,没人会重视自己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所谓的心理创伤学:“你之所以痛苦只因为过去的事情”是典型的原因论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佛洛依德的心理创伤学说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大都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愤怒均为捏造
愤怒只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
我们运用愤怒为达到震慑控制让对方屈服或其他目的
第二夜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有他人因素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才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
是由于自己太害怕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即目的在于“避免在于他人关系中受伤”
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德语中,劣等感意思就是价值更少的感觉,也就是说,劣等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
例如身高自卑方面,高达强壮男性给人一种震慑感,而矮小的人更能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这是一种好处,价值的转换,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身高以及赋予它怎样的价值
困扰我们的自卑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主观性的事物可以用自己手去选择,是优点还是缺点全凭自己主观决定
区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而自卑情结是把自己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因为有A所以做不到B
外部因果律,将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苦于自卑又没有勇气改变,且又无法忍受自卑情结的人,会用更加简便的方法补偿自己,即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一个常见例子即“权势张扬”
例如大肆宣扬自己是权力者,用此类方式显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也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节
此类情况都是属于我原本并不优秀或特别,而是通过把我和权势结合,似乎显得我很优秀,即虚假的优越感
优越情结
骄傲于自我功绩、沉迷于过去荣光成天只谈自己曾经辉煌业绩的人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得不到周围的认可
夸耀不幸
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人生不应该是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我们应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即“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有竞争的地方就有胜者和败者,若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其实就是因为站在竞争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故无法给予祝福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若遭人当面辱骂或是被对方言行激怒时,我们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目的论:对方只是想通过挑衅来达到让你屈服的目的
此时如果发怒就是正中下怀
倘若压制住争论,权力斗争也未结束,输方会很快转入下一个复仇阶段
例如遭受父母虐待的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自残
目的是间接报复父母
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当事人之间几乎不可能调和,为避免这一点,再受到争权挑衅时绝不可以上当
面对挑衅应当做的是不对对方行为做任何反应,而非所谓的“忍耐”(忍耐想法本身依然表面你深陷权力斗争之中)
怒气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本质也是交流的一个形态,即使不是用怒气也可以沟通取得别人认同
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即步入了权力之争
浪漫红线与坚固枷锁
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与深度
爱的课题纯属最难课题
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只有当人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时,才能够体会到爱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如此
束缚行为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基于不信任感,与不信任之人共处一室根本不可能保持自然状态,想要和谐共处就必须把对方当做平等的人
如果恋爱关系是红丝线,亲子关系就如同坚固锁链联结起来,而自己手里只有一把小剪刀
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应选择逃避,必须勇敢面对,即便最终发展成为可以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面对
逃避谎言
讨厌A不是因为无法容忍其缺点,而是为了逃避与A的关系这个目的所以才要讨厌A
人是任性自私且带有目的性的生物
一旦产生类似结束关系的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找到值得讨厌的理由
为了逃避人生课题或逃避人际关系,我们倾向于捏造谎言借口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去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认可
认可欲求在收获认可层面存在不稳定风险
人为什么要寻求他人认可多数情况是由于赏罚教育
犹太教教义节选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自己不为满足他人期待而活,他人也不为满足自己期待而活
所以当别人行为不符合自己想法时也不可发怒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会批判其“享乐主义”,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谎言借口。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不会说如此话,反而会鼓励年轻人用于争取自由
区分开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自己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课题归属的方法
只需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放任主义,而是例如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告诉他们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在其想学习时父母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时不要指手画脚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干涉别人课题会让自己人生沉重而痛苦,此时的苦恼源于人际关系
首先识别好课题归属,然后丢开别人的课题
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从简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康德将人们不想被别人讨厌的自然欲望冲动称为“倾向性”
像斜坡下滚的石头一样按照欲望和冲动生活,只是在做欲望冲动的奴隶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往上推的态度
被某人讨厌是你行使自由以及获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就要付出代价,其在人际关系中代价就是被人讨厌
获得自由的代价
1. 毫不在意别人评价
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课题,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
2. 不害怕被别人讨厌
并非故意去作恶,而是不care 被人讨厌,有选择自己道路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和力量
3. 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认可欲求并不必需,要为满足自己期待而活
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只要改变自身目的,就能够或修复或终止一段关系
其他因素诸如对方什么样,怎么看我,对我主动靠近对方作何态度,这些都无关紧要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与整体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中的individual词源上有“不可分割”之意
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价值观
整体论
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要缔结良好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
太过亲密无法正面对话,也不要太远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共同体感觉 social interest
指将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认为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在内的“一切”
阿德勒本人称之为难以实现的理想
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指标
社会最小单位即“我和你”,以此作为理解起点
在起点上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转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自我中心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以为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是极其自我中心的
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
直面人生课题积极参与到共同体中,不回避工作交友等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去面对
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即对共同体参与和融入
抛弃我是世界中心,他人都是为我服务之人的观点
寻找更大共同体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找不到出路时首先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学校老是欺负你此时跳脱到社会层面,老师和我都是人,我有权正面反对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关注更多其他的“我和你”及“大家”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人会因为表扬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即接纳从属性质的纵向关系,认为自己是低于表扬实施者能力的人
表扬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作评价”这方面特点,存在上下级关系
被表扬是得到他人标准之下的评价,如果希望得到表扬,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强烈否定赏罚教育
赏罚本质就是操纵比自己能力更低点的对方
赏罚行为是把人际关系理解为了上下级的“纵向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提倡“横向关系”
虽不同但平等
自卑感原本就是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自卑情结源于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理解下人们害怕弱者变得比自己聪明比自己挣更多钱或是跟自己顶嘴,目的是掩饰自己强烈的自卑感
如果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线关系,自卑情结根本不会存在
干涉操纵源于纵向关系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出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不应该居高临下命令他人做某事,而是努力地帮助他建立做某事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即“把马带到水边但不强迫其喝水”
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名为“鼓励”
人害怕面对课题的原因并非没有能力,而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
如何鼓励?
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传达内心真实的喜悦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时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语言基于纵向关系
社会体制下也可保有横向关系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盲目服从上级是逃避自身责任
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即能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而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
是主观上就能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不要因为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该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如果你危在旦夕时周围人也会因为你还存在着这件事感到高兴,此时无关什么行为仅仅是平安存在着就难能可贵
第五夜 活在当下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建立共同体感觉三步
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暗示自己能行很强,容易导致优越情结,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这次考了60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
而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对自己撒谎
诚实接受得60分的自己基础上努力思考怎么才能接近100分?
分清楚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有力量去改变“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专注可改变的,可控事物上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者信赖
相信一次需区分成信用和信赖来区别考虑
信用类似银行,一码对一码
信赖则是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事,而是无条件相信
信赖的反面是怀疑
无条件相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深厚的关系
决定背叛你与否是他人的课题,我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源于自我接纳
想要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视作伙伴,而视他认为伙伴需要做到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
他者贡献不是为他人效劳,其目的是为了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不是思考他认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为他人做什么以体现自我价值
只有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怕背叛做到他者信赖,从而才能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又做到自我接纳
阿德勒心理学目标
行为方面目标
1. 自立
2. 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目标
1. “我有能力”的意识
2. “人人都是我伙伴”的意识
幸福就是贡献感
只需要主观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
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
追求优秀还是特别差劲目的都是为了引起他人关注,脱离普通,成为特别的存在
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甘于平凡的勇气
普通不等于无能,只是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不应把人生视为登山,以登顶为目标
人生不是一条线,而要理解为点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
计划人生并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无论是20岁终结还是90岁终结的人生,都是完结的幸福的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纠结过去、关注未来
遭遇困难时向前看思考今后能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