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上火是中医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部分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 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上火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编写目的在于规范上火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
让人人都能看懂《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内容点总结,分为战略,战术,环境三个模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豆瓣评分8.7!适用于任何场景的谈判经典!两任美国总统首席谈判顾问罗杰·道森代表作!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本!福布斯x罗辑思维联合推荐!
竞争战略是由当今全球战略权威、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所著。被公认为管理学界的圣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指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辛热药食、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人体以头面部口、舌、牙龈、咽喉、眼、鼻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热痛、溃疡为主,并可伴有全身症状的一一种轻微且易反复的疾病。
一、诊断
标准
1个主症或2个次症
头面部主症
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鼻疖、唇口疱疹、目赤干涩。
头面部次症
口角糜烂、目眵增多、口臭、口渴、舌痛、鼻衄、鼻窍干燥。
全身次症
大便干结、心烦、小便黄、多食易饥、五心烦热、痔疮发作、潮热。
二、辨证
辨虚实寒热
辨病位
辨明证型
辨证分型
外邪上扰证
风热上扰型
主症:发热恶寒,头痛,咽痛。
次症:口渴,咳嗽,鼻流浊涕。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燥热上扰型
主症: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皲裂;
次症:头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咽痒,口渴,唇焦,大便干,小便短少;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无苔,少津,脉细数而弱。
邪热内盛证
主症:发热,恶热,烦躁;
次症:面红目赤,口舌糜烂,咽干口苦,口渴,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为邪热内盛。
伴有胃脘痛、多食易饥、口臭、牙银肿痛中1项者,可诊断为胃邪热内盛。
伴有舌体溃疡、舌痛、胸闷、心烦失眠中1项者,可诊断为心邪热内盛。
湿热蕴结证
主症:头身困重,口干不欲饮:
次症: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粘腻;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缓或濡数或滑数。
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为湿热蕴结。
伴有脘腹痞闷、肢体困重、大便营泄中1项者,可诊断为脾胃湿热。
伴有胁助胀痛,外阴痛痒中1项者,可诊断为肝胆湿热。
肝郁化火证
主症:目赤肿痛,烦躁易怒;
次症:心烦,善叹息,胁肋胀满,口千口苦,纳食减少;
舌脉:舌边尖红,苔黄,脉弦细数。
阴虚内热证
主症:手足心热,两顿潮红,午后潮热;
次症: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
舌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为阴虚内热。
伴有腰膝酸软、腰痛、耳鸣中1项者, 可诊断为肾阴虚内热;
伴有咳嗽、咳血、痰中带血中1项以及胃脘痛、胃脘嘈杂、饥不欲食、牙龈红肿中1项者可诊断为肺胃阴虚内热。
气虚证
主症:劳累后发病或加剧,倦怠乏力,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
次症:短气懒言,食少便糖,自汗,容易感冒;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阳虚证
主症: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次症:体倦乏力,头晕喜卧,食少便请,面色觥白;舌脉:舌质淡胖,有齿痕,著白润,脉沉细或迟无力。
三、治疗
原则:治疗本病实火宜泻,虚火当补,并根据证候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治法。属实者,宜以清热、利湿、解郁、疏风、润燥为主,适当配伍滋阴。属虛者,则应以益气、温阳、滋阴为主。另外,对于符合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兽纯疱疹等西医疾病诊断的,也可按上火进行辨治。
分证论治
治法:疏风清热,祛邪润燥。
主方:以风热为主者: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推荐级别: B):
以燥热为主者: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推荐 级别: D)。
常用药:以风热为主者: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劳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淡豆豉、板蓝根、射
以燥热为主者:桑叶、淅贝香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
治法:清热泻火。
主方:以胃火为主者:清胃散(《脾胃论》)加减 (推荐级别: D):
以心火为主者: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泻心 汤(《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 D)。
常用药:以胃火为主者: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以心火为主者: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大黄、黄连、黄芩。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以脾胃湿热为主者:甘草泻心汤(《金匮要 略》)加减(推荐级别: C);
以肝胆湿热为主者: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推
。荐级别: D)。
常用药:以脾胃湿热为主者:甘草、黄芩、黄连、半夏、干姜、大枣:
以肝胆湿热为主者: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治法:疏肝清热。
主方:丹栀逍遏散(《内科摘要》)加减(推荐级别:C).
常用药: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芍药、博荷、茯苓、生姜、大枣、夏枯草。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以肾阴虚内热为主者:知柏地黄丸(《医方 考》)加减(推荐级别: C):
以肺胃阴虚内热为主者: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加减(推荐级别: D)。
常用药:肾阴虚内热为主者:知母、熟地黄、黄柏、制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肺胃阴虚内热为主者: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麦冬、生扁豆、天花粉、知母、芦根、生地、知母、玄参。
治法:益气健脾。
主方: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感论》)加减(推荐 级别: D)。
常用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主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四、预防和调摄
饮食清淡,平时忌烟酒、辛辣肥甘厚味;、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同时避免外邪侵袭;
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身体过度疲劳与过度紧张。
五、转归与预后
上火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为偶发,1年2~3次,症状不严重,病程1周左右,预后较好;重者多为经常反复发作,1年4次以上,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病程2~3周。有病程更长的,应注意其他病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