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26 16:59:2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依法从严改革军队,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外交经济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涉及:zg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广州起义、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洛川会议、皖南事变、延安整风、zg七大、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等。
23法考主观题,真题链接:(2002年 · 卷二 · 38题)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对甲乙该如何处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依法从严改革军队,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外交经济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涉及:zg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广州起义、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洛川会议、皖南事变、延安整风、zg七大、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等。
23法考主观题,真题链接:(2002年 · 卷二 · 38题)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对甲乙该如何处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签订不平等条约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 ,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葡萄牙人在明末就已经开始用欺诈手段借居澳门)。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I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2]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岛屿(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如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俄国是侵占近代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岀,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人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资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文化渗透
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l1] 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l1]三元里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在外国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义和团运动[l1] 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l1] ,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l1]中国近代史
其原因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制度的腐败
更根本的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抵抗,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多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这样腐败、无能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l1] ”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l1]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年)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变革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