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认知
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动机和情绪
推动人活动的内部动力和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叫意志
能力和人格
个性心理特性
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刺激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
心理
“暗箱”(不可知)
行为
有机体的反应内容
关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可通过分析行为来客观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特点)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能够觉察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
不能察觉
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
关系
有主体意识的就是意识
无主体意识的就是无意识(潜意识)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关系)
共性和个性
社会是个体的典型表现
社会直接影响个体心理
心理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过程
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
心理结构
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心理脑机制
揭示脑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
研究心理现象的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和脑发育的关系
心理和环境
揭示心理现象和外部环境的规律关系
研究意义
科学解释心理现象
科学预测心理现象
有效控制心理现象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
生理和心理
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
医学心理
工业心理
军事心理
社会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适用条件
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
控制条件影响某行为出现
社会道德要求
优点
直接了解:第一手资料
简单易操作
便于了解真实情况
缺点
难重复
难检验证实
实验者效应
出现不需要的,需要的未出现
测验法
基本要求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多次实验结果大致相同:高 结果相差大:低
效度(心理品质的程度)
预测准确度高:效度高 准确度低:效度低
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优点
方便
快捷
缺点
有些测验信度不高
有些测验操作复杂
相关法
相关系数
优点
可预测
可进行验证
数量化指标明确
具有方向性
反映变量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缺点
无法确定因果
实验法
优点
可揭示因果关系
可重复、检验
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
主被试效应
难应用于日常生活
个案法
优点
详细解释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 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有时基于其他方法,可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缺点
少数案例,难推广
伦理道德
人类研究
被试充分知情权
守诚信原则,杜绝学术欺诈
风险/收益评估
事后解释
动物研究
减少
替换
改造
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7大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
冯特(1879创建心理学实验室 开创了现代心理学) 铁钦纳
研究方法
内省法和实验法(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意识、分为:感觉、表象、情感三种元素)
主要观点
感觉、意象、激情
评价
开创了现代心理学
为心理学脱离哲学怀抱走 上独立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狭窄、脱离、割裂、主观、难重复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
詹姆斯(美,创始人)、杜威、安吉尔
研究方法
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研究对象
意识的过程和作用
主要观点
意识是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变化、连续、选择性、整体、应用
评价
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生物主义的倾向
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研究方法
实验法
研究对象
可观察的事件(行为)
主要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反对行为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作用
评价
在世界心理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客观方法研究可察行为
不研究心理内部结构和过程(过于极端)
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
实验法
研究对象
意识、认知和现象
主要观点
坚决反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
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先于部分
评价
强调整体的理论观点√
知觉的组织原则、在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
重视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研究方法
释梦、自由联想、催眠和生活史法
研究对象
动机研究、无意识现象
主要观点
理论来源于精神病临床实践经验
人的个体和社会的行为源于欲望或动机, 特别是性欲望的冲动
欲望无意识支配人,表现为异常行为
欲望或动机压抑导致精神病的主要原因
通过释梦,自由联想治疗
评价
潜意识动机、防御机制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过分强调无意识作用,使其与意识对立
早期泛性欲主义特点,夸大性欲是支配 一切的动机(缺乏科学严谨性)
《梦的解析》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经典之作之一
三大思想革命经典之作: 达尔文《物种起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西蒙(人工智能研究奠基)、奈塞尔(《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皮亚杰(守恒实验—认知偏差是研究心理的关键、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贡献)
研究方法
反应时记录、口语报告和计算机模拟
研究对象
信息加工的过程
主要观点
关注人脑发生的心理事件
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有选择 的获取刺激并加工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 人的认知过程
评价
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 学习训练与脑的可塑性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使获得大脑功能变化图像成为可能、提供 更多、更有意义、更直接的信息
认知神经科学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研究对象
人格(人的问题和行为)
主要观点
人性本善,人性是自主的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评价
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格问题研究方法有积极意义
理论体系不够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的 明确目标和充分论证,概念性描述模糊
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