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代文学
按分体文学史编排,更利于记忆和背诵。考研古代文学或者有中国文学史科目复试初试都可以用。本人中国文学史跨专业考出137分高分。这个导图是呕心沥血将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重点框架和例证肝出,有了这个就不用看书了,只用记例子再带入框架里(自己可以添加,方便记忆),超级好用,高分实践经验。
编辑于2024-03-04 13:03:23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宋代文学
宋词
北宋
前期
晏殊 欧阳修 (五代词因革)
晏殊情中有思的词: 1.晏殊词滤去“花间词”轻佻艳冶,略去对女性色相描写,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2.语言一洗“花间词”脂粉气,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欧阳修:欧阳修词较晏词新变成分多。主动学习民歌第一人,风格清新明畅
1.对作词不重视、“以其馀力游戏” 2.对词革新(1)扩大抒情功能,沿李煜词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险有较深体验 4.通俗化。(1)语言通俗,富生活气息。(2)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范仲淹 张先 王安石 (词境开拓)
范:描写边塞生活的词,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张:1.显著特色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2.善于通过物影表现景物动态和朦胧美“云破月来花弄影”3.贴近日常生活,a.大量用词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b.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王安石词——词风向诗风靠拢,注重抒发自我性情怀抱,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社会人生的反思
柳永词※(简论)
成就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词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趣味等方面的创新。 (一)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改变一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二)柳一改文人词创作路数,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锦堂春》(坠髻慵梳)。 2.表现被弃或失恋女子痛苦心声。如《满江红》(万恨千愁)3.表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愿望。4.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东南形胜)。
体式创新 柳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一)慢词篇幅较大,扩充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 (二)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用133种词调,100多调是柳首创或首用。(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不只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如副词“恁、“怎”、“争”等,用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如“正恁凝愁”,《驻马听》恣性灵,忒煞些。
表现方法的变革:柳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体现铺叙特点,反复皴染一种离愁别绪)和白描手法,多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 (1)时间结构上,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体现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2)空间方式上,柳将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多重空间结构,如《八声甘州》
题材:题材取向自我化。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地位和影响:第一位对宋词作全面革新 影响:1.柳词词调创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意象组合和题材开拓上给苏轼启示:苏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开一代词风。 2.黄庭坚和秦观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秦观雅词长调铺叙点染之法,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吸取小令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3.周邦彦慢词章法结构从柳词脱胎。
中后期
周邦彦(简论)
题材
a(漂零不偶的主题).仕途不得意,深切感受飘零流落的心酸 b.咏物,多将状物态与抒人情合而为一
艺术特色+贡献
诗化之词:诗感物言志(钟嵘)—变—赋化之词:赋,体物写志(观/体)察物来描写(拗体) 周词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1.章法结构:(1)铺叙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时空场景交错,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如《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2)善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把一丝情绪四面展开,层层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2.自铸伟辞,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浑然天成。周词用典往往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并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如《瑞龙吟》(章台路)融化杜甫、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十人的诗句。
3.音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1)自度曲:新创、自度曲调共50多调,如《瑞龙吟》、《兰陵王》和《六丑》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柳永所创的部分俗词俗调,更符合南宋雅士审美趣味。《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重词调声情与宫调音色情调协调,宫调不同,声情各异。 (3)为使音律和谐,审音用字严格精密:不仅分平仄,使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配合。 (4)清真词的独创——擅用拗句,在物怒中追求音律和谐统一
黄庭坚+晃补之
黄:雅词学苏俗词学柳1.雅词,主要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a.抒情自我化 b.词的题材更贴近自我日常生活;晁朴之自抒胸臆吟咏苦闷
晏几道+秦观
晏:a.小令写恋情 b.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 艺术魅力: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秦:1.伤心人的伤心词 2.情韵兼胜,情感真挚,语言优雅,韵味隽永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3.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常用景语作结尾。 4.将身世之感融入艳情,景物描写可以说是情绪的外化。 艺术: A.出色的比喻: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善于对偶句和用典
南宋
前期
李清照
主张
理论上确立词体独特地位,李清照从本体论角度提出词“"别是一家”理论。 (1)别是一家指词是独立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要求,不仅分平,还要“分五音。 (2)词只有保持自身独立文体特性,才能有独立地位。(3)苏轼从诗词同源角度提高词体地位,李清照从本体论进一步确立词独立的文学地位
创作分期
1.前期生活安定,生活世界是闺房,人生理想是美满的婚烟爱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如《如梦令》(绿肥红瘦)
2.靖康后,心境和词境变化,如《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灰冷凝重,是词人情感历程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艺术特色
a.题材:善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现内心世界。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b.语言:(1)提炼熔铸口语和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柳眼梅腮”(《蝶恋花》)等,及《声声慢》开头。(2)善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c.淡雅清雅的审美境界。“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和《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皆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情婉秀逸的意境。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
朱敦儒 张元干 李纲 岳飞
朱词自传 张词时代感+现实感 李词咏史 岳飞英雄词《满江红》
中期
辛弃疾
(思想)创作道路
英雄才情将略+“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人生经历坎坷 抒写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追求雄豪壮大之美
艺术特色
一、崇拜英雄,抒写英雄精神个性。 二.注重从人物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塑造了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且具变异性、阶段性特征的英雄形象。三.对词的心灵世界的拓展。四、拓展词境的另一层面: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
艺术成就
一、意象的转换 ,扩展了意象群和意境类型,出现了大量军事景观,形成了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a.表现手法的更新:在苏轼“以诗为词“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辞赋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如《答客难》宾主问答体,让人与酒杯对话。 b.善用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词中议论纵横奔放,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幽默感。如用《天问》体写《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c.以前人的文入词,多从前代诗赋中汲取语汇,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也有吸收民间语言,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三.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词风最具代表性。
地位和影响
(一)两宋词史上,辛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最高: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空前绝后。(二)独创“稼轩体,确立豪放派,陆游、张孝详等传其衣钵,或与其词风相近都属豪放派
辛派词人
张孝祥 风格骏厉,自成一家,学苏轼的“放”,兼容李白浪漫奇想精神 陆游词不多,开创不大,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风格多样但未形成独立个性,有众家之长皆不能造其极。
后期
另一派:姜夔等人
题材
恋情和咏物:恋情离别后清冷的情景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思想
将自我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意境意象
冷色调的意象群构成幽冷意境(冷香/月)
咏物多以虚处传神,遗貌取神,善用副词。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取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象征,通感。 用典+国事感慨。如,《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句:锤炼,用字醇雅。学江西诗派。善用虚字使词的语言雅化,刚化
音律:擅长自度曲
结构:词前小序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吴文英
题材
酬酢赠答,哀时伤世,悼亡
思想感情,心态矛盾复杂过于沉溺于梦想
意境意象:词家有文英,亦如诗家有李商隐。词镜真幻不分,风格迷离。1.选取的意象有一种零落荒凉残破的美感;2.不仅写现实意象,而且写幻觉意象,心理活动的意象和现实意象往往结合形成朦胧意境
词句音律:讲究音律和修辞字面。有时候过于堆砌,常用色彩鲜丽的字眼。如腻涨红波来形容池水,倩霞艳锦来形容云彩。词语组合打破正常语序和逻辑。《八声甘州》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艺术手法:喜欢用冷僻的典故,灵活运用借喻暗示的修辞。
结构跳跃,打破逻辑理性,依赖感情思绪变化,类似于现代意识流手法,时空随意转换。如,《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幽阶一夜苔生。
词坛特点:创作活动群体性;题材风格趋同性
宋诗
北宋
白体诗
是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代表有李昉(fǎng),徐铉(xuàn)等。 诗歌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仅仅模仿白诗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 yǔ chēng)也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王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晚唐体
一“晚唐体”诗人群体——贾姚派
(一)宋初模仿贾姚诗风的诗人,因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故名晚唐体”。 (二)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 (三)继承贾姚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 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重视五律,喜多精警的断句,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完整。 (四)内容单调贫乏
二“晚唐体”诗人群体——隐逸诗派
(一)代表: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林逋最有名。 (二)作风稍异于九僧,模仿贾字斟句酌,也颇有白诗平易流畅倾向,表现生活内容较“九僧诗稍为充实。 (三)林逋诗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见风格比较丰富,对贾姚诗风藩篱有所突破 (四)寇准诗绝少功业内容,喜写山林之思,如《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西昆体
背景
白体和晚唐体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诗风并未主宰整个诗坛宋初诗坛上西昆体声势最盛。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无标榜之意。《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等
题材
a.怀古咏史 b.咏物 c.流连光景生活内容
艺术特色
1.最推崇李商隐,师法李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2.得益处: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饰典丽艺术特征,如杨亿《南朝》。
缺点
(1)专模李诗艺术外貌,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得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模得不成功雕缋满眼支离破碎。(2)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3)衰微的真正原因①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②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4.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无本质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
议论平易风格 内容:1.欧诗中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 2.更重要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如《戏答元珍》。
艺术:a.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1)叙议打融合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艰涩之失。《再和明妃曲》(2)欧诗散文手法: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 b.学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结合,形成流丽宛转风格
开拓诗歌题材深度
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艺术风格追求“平淡”——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如《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直率奔放风格
反映时政;写景诗,诗风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风格见长。
王安石诗
前期:(显示了直截刻露宋诗特征)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明妃曲二首》
后期:(向唐诗复归)退出政坛后,心情趋于平淡,诗风趋于含蓄深沉,代表作是写景抒情的绝句。
两宋之际
黄庭坚
题材
丰富的人文意象 (一)题材多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二)其他题材。如《演雅》全诗充满典故。此类黄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律动,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并存;有时用典过多,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
艺术特色
(一)追求在唐诗外另辟境界。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 (二)黄诗往往包含多层次意思,章法回旋曲折,不平铺直叙,强调:无一字无来处 (三)运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好奇尚硬 1.比喻,如以古代志士仁人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 2.有时求奇过甚,不自然,如以美男子喻花; 3.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赠陈师道》)等。 4.用典故和常见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5.声律奇峭。
山谷体
黄庭坚以鲜明的诗歌风格自成一体,被时人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1)提倡 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2)作诗造语 好奇尚硬,洗净铅华。 (3)音节拗健,想象奇特,有几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 (4)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也具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黄庭坚江西诗派的理论
所谓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 所谓拗体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使文气反常造成音调的突兀,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陈师道
学苏+学黄 寒士生活写照a.闭门寻句苦吟b.生活圈子狭小,诗歌题材内容狭窄; 简练朴拙艺术风格,但有时过于追求言简意赅,以至语意破碎。
江西诗派 n.解释
(形成来源) (一)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即宋代江南西路,黄庭坚等11人是江西人:“宗派原是禅宗名词,可能因当时禅宗流行,黄、陈等人都习禅甚深,故名。 (二)尊黄庭坚为祖,列25人 (三)吕本中指出江西诗派存在是符合事实的,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较相近 (四)该派一直沿续到南宋,吕本中、曾几等也被看作诗派中人: 宋末方回把杜甫称为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一祖三宗“说。 (五)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创作倾向,
创作倾向原因1.宋诗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努力,已基本定型: 2.黄、陈法度森严为后人提供法则3,严酷的政治局势促使诗人心态更内敛
南宋
陆游
思想
深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战士情怀;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题材
内容丰富、几乎涵盖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一)爱国主题,代表陆诗主要思想倾向。更多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善于从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如《游山西村》(三)不幸的爱情生活。如《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艺术特色
A.追求雄浑豪健的风格,形成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独特诗风。
B.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七言古体也不例外。如《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
C.陆游擅长七言诗,七古、七律和七绝成就都很高。 1七律尤以对仗工整、不落纤巧、新奇而不雕琢、平易近人著称 2.七绝笔致流传,情韵深永,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d.善用比喻和夸张
缺点
有些诗流于浅近滑易,字句和诗意重复的现象也很常见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 杨万里 范成大 (出使金朝诗+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最著名 )尤袤
杨万里 诚斋体n.解释
(1)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形成诚斋体 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流转圆活,真正的“活法”诗。如,《小池》题材上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情趣。
(2)要求诗人把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在客观事物上,笔下事物具情感和灵性,给诗歌带来活泼风格
(3)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缺点:粗率滑易、浅俗无味。
南宋后期诗歌
永嘉四灵n.
(一)宋光宗时永嘉地区活动的4位诗人:徐照、徐现、赵师秀和翁卷;出于叶适之门,字中都带“灵”字,故叶适将其合称“四灵”,曾编《四灵诗选》:“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
(二)生活面狭小,创作局限于书斋中;诗歌内容较单薄,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三)以贾岛、姚合为宗
影响:1主观上想打破江西派藩,以晚唐诗人贾岛、合为典范,并少用典故成语,含有与江西派背道而的意图。 2.与宋初“九僧“在诗学宗尚、诗体选择、艺术风格上呼应,对江湖诗派影响
江湖诗派n.
南宋后期,一些未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文为生,成为江湖谒客。 杭州书商陈起为其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集》诗人身份各异,又无公认宗主,只是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只具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大多未能自成一家
内容:1.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也不甘隐逸生活,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内容多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 2.往往即席而成,有时逞才求博,辞意俱落俗套,艺术粗糙。 3.题材来源较丰富,有时写农民及贫民的悲惨处境4.受到“四灵”影响,最擅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开阔,稍胜于“四灵”。如叶绍翁《游园不值》
英雄+遗民
文天祥“集杜诗”,把杜甫诗歌重新排列成诗 +谢翱遗民诗人
宋文
北宋
宋初古文:王禹偁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音调铿锵;柳开,鲜明提出复古主张
欧阳修变革文风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重道轻文,把文学看成道统附庸倾向)不同。“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之
欧阳修文道观:1.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文道并重。(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2)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地位。 3.柳开等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重继承韩愈文学传统。4.欧以韩柳为典范,取法韩文从字顺,对韩柳古文奇险深奥倾向弃而不取
欧阳修的古文,将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充分显示。 对散文文体贡献将骈赋、律赋进行改造,创造了文赋,如《秋声赋》语言简洁流畅,创造出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王安石 曾巩古文
王简洁峻切风格 a.指导思想重道崇经 b.散文多直接为政治服务 c.短文体现其个性风格,直抒己见,短小精悍,简洁峻切。 d.充分发挥古文实际功用,但注重逻辑说服力,艺术感染力不够。《游褒禅山记》
曾:平正周详风格
长于议论,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舒缓,如《墨池记》
南宋
散文
政论文(抗敌)and 笔记此时广泛流行,小品成就最高,晚明小品先驱
四六
南宋四六在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方面继承欧、苏传统,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辽金诗歌
辽代
耶律倍,《海上诗》
金代
元好问金代最重要诗人,诗论家。其诗生动展示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写于金亡前后的纪乱诗为上乘。
成就1.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中,表现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2.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3.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金代最杰出的词人,词风与诗风类似: 1.气象雄浑苍莽,境界博大壮阔,2.推刚为柔、幽婉深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