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肺源性心脏病
做为常考考点之一的肺源性心脏病来啦! 本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相关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及结果判读、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以及本类疾病的治疗方法等内容。 可用于相关专业复习参考,以及患有本病的患者及家属加深了解之用。
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肺源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
治疗
控制感染
控制呼吸衰竭
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合理氧疗
控制心力衰竭
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扩血管药物
利尿药
利尿药应用后易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痰液黏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原则上宜选用作用温和的利尿药,联合保钾利尿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正性肌力药
慢性肺心病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易致中毒,出现心律失常
原则上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小剂量(常规剂量的1/2或2/3)静脉给药
血管扩张药
顽固性心力衰竭者试用
防治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人+ COPD 病史+右心衰(双下肢水肿、肝淤血)+ P2 > A2
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常有两病共存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三尖瓣疾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
原发性心肌病
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 X 线表现等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象
X线诊断标准(符合其一即可)
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或经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以上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
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其高度≥7mm
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检查
①电轴右偏;②重度顺钟向转位(V5R/ S ≤1);③ V1R / S >1;④ 肺型 P 波;⑤ Rv1 + Sv5 ≥1.05mV;⑥V1~V3可出现 QS 、Qr 或 qr
超声心动图检查
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④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⑤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⑥右心室流出道/左房内径>1.4; 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 a 波低平或<2mm,或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
血气分析
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或合并高碳酸血症
血液化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时可伴肾功能或肝功能异常
其他
痰病原学检查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临床表现
病程缓慢,有原有肺、胸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症状
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少有胸痛或咯血
体征
肺气肿体征,干、湿性啰音,P2>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肥厚体征: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活动后心悸;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辅助检查
右心室扩大衰竭体征: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上腔静脉回流受阻致颈静脉充盈、 肝大、下肢水肿、腹水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澹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
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右心衰竭
明显气促,心悸、食欲缺乏、腹胀、恶心等
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
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腔积液
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常见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以慢阻肺最为多见);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
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如白三烯、5﹣羟色胺(5- HT )、血管紧张素 II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等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
高碳酸血症时,由于氢离子产生过多,使血管对缺氧的收缩敏感性增强,致肺动脉压增高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阻肺及支气管周围炎
肺气肿导致肺泡内压增高
肺血管重构
血栓形成
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升高的肺动脉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
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
概述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疾病
需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流行病学
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中心主题
肺动脉压升高
血容量增多
加重水、钠潴留
肾小动脉收缩
醛固酮增加
血液黏稠度增加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慢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