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童庆炳文学理论1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5版的框架和书中相关知识点页数。包含概述、文学创作、文学活动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
导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性质
实践性
价值取向
形态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P7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艾布拉姆斯)
四要素
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其他一些种类文学艺术人员全但社会生活本身不是文学 ,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变成文学文本。文艺模仿说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易经。
作者:古罗马 朗加纳斯《论崇高》;浪漫主义思潮,表现说,诗言志。
作品:俄形式主义:文学性、特异性、陌生化 英美新批评主义,兰塞姆,文学本体论
读者:德国姚斯,接受美学和读者反映批评理论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联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巫术仪式、宗教、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前提 需要 内容 形式
发展
复杂性不平衡
终极原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P9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一般审美
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与话语: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文学与社会:人民性,阶级性
文学与反映:反映外在客观世界,反映内在主体世界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功利/非功利 (目的)
非功利:直接
功利:间接
深刻的社会公功利性
审美的无功利是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的目的
形象/理性(方式)
情感/认识(态度)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 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P12
话语蕴藉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含蓄
含混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话语活动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P13
客体
自然说:古希腊 易经
情感说:启蒙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符号学
原始意象说:荣格
特殊的社会生活
具有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 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主体
模仿者,创造者
旁观者,移情者 毕达哥拉斯
集体人 荣格
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美的体验者,创造者评价者
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过程
发生阶段
材料储备
文学创造材料的含义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书本获取。
艺术发现
含义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感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机缘与内在体验的契合
原来事物在知觉中被创造成新事物
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与外在机缘
创作动机的结构
远景/近景;主导/非主导
高尚/卑下;有意识/无意识
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回忆和沉思
想象与联想
灵感与直觉
理智与情感
意识与无意识
艺术构思的方式
综合
突出与简化
变形与陌生化
物化阶段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即兴与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