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一思维导图
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 “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
编辑于2021-07-30 16:38:36政治必修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阶级: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特点
基本单位:氏族
奴隶社会
特点
对立阶级: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主要矛盾: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主要剥削方式:只给奴隶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特点
主要矛盾: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对立阶级:封建主和农民阶级
主要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资本主义社会
特点
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形成条件:资本和有大量自由时间的人
对立阶级:资本家和工人
主要剥削方式:占有工人创造的除了工资以外的剩余价值
一段时间后会有资本主义危机
原因
生产无限大的趋势和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个别企业之间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生产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产生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中逐渐产生的矛盾的显现
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仅从理性出发,没有结合实际
工人组织的起义
代表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掀起
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代表事件: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性
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经过尝试得来的结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里,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另辟新路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引子:1917年十月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实际条件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使中国社会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必须相互衔接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结合中国的形势,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
一是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的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对他们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三是个体经济难以独自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趋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加快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八大的召开
性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子主题
时间:1956年
最主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了规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应该集中发挥发展我国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体现了我国从东亚病夫发展起来的伟大飞跃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我国新的历史方位:随着不懈努力,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时代内涵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中国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
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
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在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际地位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基本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中国要一始贯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组织路线
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路线
改革开放的决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
时间:1978年
内容
一是分田到户
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
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意义: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城市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建立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1984年开发了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
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性质
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邓小平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进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破解难题、创立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四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