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三星堆文化
时间跨度
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50年,持续了大约500年。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商朝时期。
地理位置
三星堆文化,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南距成都约40公里。这一文化遗址为古蜀文化遗存中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遗址群之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三星堆文化历史悠久,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050年间,跨越了约500年的历史。
文化特点
1. 青铜文化: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器皿、器具、武器和装饰品。这些青铜器显示了三星堆人民在金属工艺方面的高度技术水平和创造力。
2. 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雕塑,其中包括神树、神人和神兽等形象。这些雕塑被认为与宗教信仰有关,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祭祀和信仰体系。
3. 象形文字: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一种未解密的象形文字,这表明三星堆人民可能拥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至今尚未完全解读清楚。
4. 农业社会:三星堆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人们种植粮食作物,并且发展了灌溉农业。农业的发展为该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文化影响
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三星堆文化在广泛吸收其他文明因素的同时,也对周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古蜀人对源于中原文化的玉璋加以改制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蜀式牙璋。此外,三星堆文化还深深烙印着其他文化的印记,体现了三星堆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吸附性。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这对于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记
第一集 微痕之下
概述
讲述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特别是针对祭祀坑的发掘和研究。本集通过主要人物赵昊的故事,展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以及考古人员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核心事件
K8祭祀坑的发掘工作,这是三星堆已发掘的8个坑中面积最大、器物最多的一个。
赵昊找寻深坑里古蜀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和解密青铜器上的“红斑猜想”。
赵昊的“红斑猜想”得到了新的进展,他用实验排除了红斑是朱砂的可能,然后使用鲁米诺试剂检测到血液中铁离子的存在,从而验证了他的猜想。
主要人物
赵昊
三星堆K8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被称为“坑长”。他在本集中负责K8祭祀坑的发掘工作,这是三星堆已发掘的8个坑中面积最大、器物最多的一个。
第二集 第一层土
概述
围绕三星堆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展开。在这一集中,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带领着一群年轻的考古工作者,他们在田野中寻找古蜀人生活过的痕迹。
核心事件W'z
王瑞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疑似船棺葬的长条形遗迹,这可能为三星堆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傅悦在挖掘城墙遗址时遇到了难题,他希望能够准确地揭示城墙的建造和使用年代。
许丹阳的工作围绕祭祀坑的特殊黄色垫土展开,这可能与古蜀人的祭祀活动有关。
主要人物
冉宏林
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具有丰富的考古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在本集中指导年轻考古人员进行田野发掘,并解决各种现场问题。
王瑞
三星堆考古队伍中的一名年轻成员,承担着寻找古蜀人生活痕迹的任务。她充满热情,富有冒险精神,在本集中首次独立带队。
傅悦
三星堆考古队员,负责三星堆时期城墙的发掘工作。他希望通过细致的挖掘,揭示城墙的建造和使用年代。
许丹阳
三星堆考古队员,她的工作围绕祭祀坑的特殊黄色垫土展开,这可能与古蜀人的祭祀活动有关。
总结
第二集《第一层土》展示了考古工作者们在田野中寻找古蜀人生活痕迹的努力,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通过冉宏林、王瑞、傅悦和许丹阳等人物的故事,观众可以了解到考古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以及他们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这一集也强调了年轻一代考古工作者的重要性,他们不仅需要面对专业问题,还要学会管理和协调,以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集 器与不凡
概述
第三集《器与不凡》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一集中,通过讲述三星堆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及其团队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修复文物过程中的专业技艺和对文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修复后文物的展示对于公众教育和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此外,还揭示了修复工作对于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认识和尊重的社会影响。这一集旨在向观众传达,文物修复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解读
文物修复的重要性
三星堆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修复工作对于维护这些珍贵遗产至关重要。
文物修复的过程和技术
修复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修复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文物的原真性。
修复后的文物展示
修复后的文物可以在博物馆展出,供公众欣赏。通过展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三星堆文明(文化传承)。
修复团队的工作情况
修复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修复专家组成,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精细的手艺,还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
修复工作的社会影响
修复工作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主要人物
郭汉中
三星堆博物馆高级文物修复师,拥有近四十年的工作经验,擅长修复各种类型的文物物。对文物修复充满热情,并始终坚守着“最小干预”的原则,力求在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始状态。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珍贵的三星堆文物得到了成功的修复,并得以在博物馆中展出,让更多的公众有机会接触到三星堆文化。
曾大爷
曾大爷是三星堆考古圈内的知名人物,被誉为“曾院士”。他自31岁起便与三星堆结缘,参与了多个重要考古项目的发掘工作。他精通使用洛阳铲进行钻探调查,其技术精湛,被誉为“打得非常丝滑”。曾大爷不仅在考古发掘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还在文物修复领域做出了贡献。
总结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第三集《器与不凡》通过深入探讨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特点,展示了这些古代器物的非凡之处。 本集不仅聚焦于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技术,还通过专家学者和修复师的视角,揭示了这些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文物的细致解读,观众能够感受到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并理解考古工作对于探索人类历史的重要性。此外,本集还强调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守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第四集 时间逆旅
概述
通过对谢振斌和他的团队在三星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的深入描绘,展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谢振斌作为文物保护研究馆员,他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对工作的执着精神,成为本集的核心。他和团队成员们面对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还包括如何制定出适合三星堆文物特点的长期保护方案。这一集强调了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们在保护人类共同遗产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解读
文保工作的重要性
文保工作即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星堆文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其保护工作尤为关键。在《时间逆旅》中,谢振斌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象牙的保护、坑壁的保护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文保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于,它往往需要在缺乏参考标准的情况下,探寻适合特定文物或遗址的保护体系,并与自然规律抗衡,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得以维持。
文保工作的具体实施
在《时间逆旅》中,谢振斌作为“文物医生”,带领团队对三星堆的文物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措施。例如,针对象牙易失水裂化的特性,他们采用了石蜡封存的方法来减缓象牙的损坏过程。这种方法的有效性需要长时间的科学验证。此外,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文物状态,李思凡等“大数据专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从而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保工作的挑战与克服
三星堆文物多为金属、玉石、陶器等,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
自然环境因素如湿度和温度对文物保护构成威胁
文物保护的社会意义
三星堆文物的保护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求,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通过保护工作,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三星堆文明
主要人物
谢振斌
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馆员,领导文物保护团队,负责三星堆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结论
文保之物就像蜀道一样,艰难又漫长,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
我们可以更加理解考古工作不仅仅是挖掘和研究,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
第五集 碎片征程
概述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中K5、K6、K7三个祭祀坑的发掘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考古工作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本集中不仅记录了考古队员们在挖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如如何保护脆弱的文物、如何准确解读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等,还体现了考古人员对于古蜀文明深入探究的渴望与决心。
核心事件
K5、K6、K7三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这是三星堆已发掘的多个坑中的一部分。
K5坑的整体切割提取:K5是一个面积只有3.5平方米的小型坑,但五号坑的器物碎如泥渣,现场作业空间又过于狭小,经过缜密的论证,他们决定将五号坑整体切割提取。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既要兼顾坑壁,又要保护文物,完成套箱操作的难度瞬间升级。
主要人物
黎海超
三星堆K5、K6、K7三个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被称为“三坑之长”。他在本集中负责这三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
结论
通过对这些祭祀坑中出土的文物碎片的细致整理与研究,考古专家们逐步拼凑起古蜀文明的片段,揭示了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工艺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此外,节目还强调了年轻一代考古学家的作用,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为三星堆的考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问题
为什么三星堆不继续挖掘了
三星堆的挖掘工作曾经在1986年达到高潮,但随后在1986年后停止了30多年,直到2020年才重新启动1。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技术限制
早期的挖掘工作中,由于设备不先进,可能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破坏。例如,青铜神树的修复就超过了10年,这使得考古人员不得不暂时停止进一步的挖掘工作。
保护文物
三星堆的文物价值极高,任何可能的损坏都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为了避免文物在出土过程中受到损害,考古人员选择了暂停挖掘。
资源限制
三星堆的挖掘工作涉及大量的人力、物资和设备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挖掘工作就很难继续进行。
政策因素
政府可能会出于保护文物、保护遗址等原因,决定停止或暂停挖掘工作。
三星堆镇馆之宝
1.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是三星堆遗址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被誉为“世界青铜艺术的瑰宝”。这棵青铜神树高约3.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神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用铜铸造的,上面刻满了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图案(猜测与祭祀有关)。
2. 青铜立人像
青铜立人像是三星堆遗址中另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人像,身高约2.62米,全身裸露,双手环抱在胸前,面部表情庄重严肃。
3. 商金杖
商金杖是三星堆遗址中的一件重要文物,全长143厘米,重约463克,是中国最早的黄金制品之一。金杖的一端有三组雕刻图案,包括两个前后对称的巫师头像和两背相对的鸟和鱼。
4. 铜纵目面具
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遗址中的一种典型的青铜面具,以其独特的纵向眼睛而得名。这种面具通常用于祭祀活动,被视为神灵的象征
5.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是一件非常精美的文物,头像上的金面罩是其最大的特点,显示出了古蜀人民高超的金工技术。
6. 青铜神坛
青铜神坛是三星堆遗址中的一件重要文物,它是由多个小型的青铜神像组成的一个大型的神坛,显示出了古蜀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