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
市政工程规范导图,明确了交通设施的等级分类,包括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并根据道路等级提出了相应的适用范围。接着,详细列出了交通设施的各个等域,如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等,并给出了它们的详细分类、设计标准、材料要求以及设置位置等。
这是一篇关于《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物设计规范》GB 50069-2002的思维导图,该规范是对原《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的修订,以适应当时快速发展的水利工程技术和不断提高的水工艺要求。
注册道路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张脑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5架空敷设,4地下敷设,3基本规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品牌设计分析思维导图
系统开发设计
门户网站功能设计
艺术设计史
APP产品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
图案设计
设计任务管理
详情页设计
图表详解塑料模具设计技巧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
4总体设计
4.2交通设施分级
5交通标志
5.2分类及设置
5.2.1按作用分类
主标志
辅助标志
5.2.2按版面内容分类
静态标志
可变信息标志
5.3版面设计
5.4材料
5.4.1标志板版面应采用逆反射材料制作
5.4.2反光膜
快速路、主干路应用1~3级反光膜
曲线或其他危险路段应采用2级及以上反光膜
次干路及以下应采用4级及以上反光膜
5.5支撑方式与结构设计
结构验算
连接件的强度和变形
抗倾覆、抗滑动、基底承载力
风荷载验算
应采用距离平坦空旷地面10m高,50年一遇10min的计算平均最大风速
缺乏资料时按《全国基本风速值和基本风速分布图》,但不得小于22m/s
6交通标志
6.2标线
6.2.1一般路段
车道分界线
应
对向车道之间
黄色分界线
同向车道之间
白色分界线
车行道边缘线
城市快速路在机动车道外侧边缘(路缘带内侧)
机非混行时,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界
宜
其他等级,位置同快速路
标线宽度
6.2.2特殊路段
视距受限路段
应设置禁止跨越车行道分界线,线宽15cm
车道数变化路段
应设置行车道宽度渐变段标线
可
渐变段起点可设置窄路标志或车道变化标志
文字标记路段
6.2.3平、立交标线
导向线
交叉口过大、交通复杂、寻找出口车道困难时设置
导流线
过宽、不规则或形式条件复杂的路口、立交匝道口等
导向箭头
立交分合流段设置出入口标线及导向箭头
6.3材料
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反光标线
白色反光标线
亮度因数≥0.35
初始逆反射系数≥150
黄色反光标线
亮度因数≥0.27
初始逆反射系数≥100
6.4轮廓标
设置情况
城市快速路主路行车道两侧
立交出入口匝道行车道两侧
小半径段、连续转弯段、视距不良段等事故易发段
设置位置
中央物理隔离
白色轮廓标在道路右侧
黄色轮廓标在道路左侧
无中央物理隔离
左右两侧均为白色
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设置要求
直线段
间隔50m
曲线段
7防护措施
7.2防撞护栏
7.2.1分级
防护能量<70KJ
可确定特殊碰撞条件
防护能量>640KJ
应确定特殊碰撞条件
7.2.3形式选择
混凝土护栏
大型车占比较高
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景观有特殊要求
金属梁柱式护栏
钢结构桥、减小恒载要求的桥
通透性较好的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波形梁护栏
弯道、交叉口、出入口
防护等级
7.2.4路侧护栏
快速路
主干路、次干路
水源保护区、铁路、轨道交通、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塔、电站
提高1个及以上等级
7.2.5中央分隔带护栏
主干路
V≥50km/h的主干路宜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
活动护栏
快速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并与中央分隔带护栏衔接
活动护栏的防撞等级宜与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撞等级一致
7.2.7桥梁防撞护栏
外侧防撞护栏
桥梁应设置外侧防撞护栏
其他等级
桥梁应设置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
高路缘石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
桥梁应设置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
V=60km/h的主干路
桥梁应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或25cm以上的高路缘石
设置高路缘石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应≥2m
路缘石高度宜为25cm~35cm
易造成碰撞严重后果的路段提高一个及以上等级
大型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特大悬索桥、斜拉桥等缆索承重桥宜用HB级
跨越铁路桥梁应按相关铁路标准
快速路的小桥、涵洞、通道应设置与路基形式相同的防撞护栏
7.2.9防撞护栏过渡段
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防撞护栏链接时,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防护等级不低于两端较低的防护等级
桥梁防撞护栏与路基防撞护栏形式不同时,应设过渡段
隧道洞口衔接路基段或桥梁段防撞护栏,应设过渡段
7.3防撞垫
7.3.2~3位置
快速路主线分流端
快速路匝道出入口护栏端部
主干路主线分流端
主干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端部
主干路匝道出口护栏端部
快速路、主干路路侧构造物前端、收费岛前端
7.3.4防撞等级选择
7.4界限结构防撞设施
定义
车辆宜越出行驶限界的位置应设置限界结构防撞设施(跨线桥梁墩柱、主梁、隧道洞口等)
正面界限防撞
防撞垫、防撞岛、防撞墩
侧面界限防撞
防撞护栏
变形不能达到保护两侧结构时,应加密立柱,或不低于“公路”SB级防撞设施
顶面界限防撞
防撞结构、警告界限标志
7.5人行护栏
7.5.1位置
7.5.2设计规定
道路
高宜≥1.1m且应≥0.9m
桥梁
临空侧为人行道,应H≥1.1m
临空侧为人非混行或非机动车道,应H≥1.4m
不宜采用蹬踏面结构
有跌落危险处竖直杆件净距应≤0.11m
计算荷载
有跌落危险或有快速机动车通行的路测护栏,竖向荷载1.2KN/m、水平荷载1.0KN/m,两者不同时作用
桥梁、天桥护栏,竖向荷载1.2KN/m、水平荷载2.5KN/m,两者不同时作用,且不与其他可变荷载叠加
7.5分隔设施
分隔栏杆
分隔柱
分隔柱间距宜1.3~1.5m
7.7隔离栅和防落网
7.7.1隔离栅
城市快速路主路和V≥60Km/h匝道两侧应设置隔离栅,但符合一定情况(详见P28)可不设
应H≥1.8m
7.7.2防落网
人行天桥跨轨道交通线、铁路干线、设计时速≥60Km/h的道路,应设置防落网,超过被交线两侧各10m
应H≥2m
7.8防眩设施
快速路中央分隔带应设置防眩板,但分隔带宽度>9m,或双向路面高差>2m可不设
7.9声屏障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8交通信号灯
9交通监控系统
10服务设施
10.2人行导向设施
应设置在设施带内
导向设施间距300~500m
10.3人行过街设施300~500
间距
快速路、主干路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300~500m
次干路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150~300m
宽度
宽度与过过街人数及信号时间相关
主干路宜≥5m
其他等级宜≥3m
1m增减
安全岛
机动车道≥6条或人行道长度>30m时设置
宽度宜≥2m,困难时≥1.5m
信号灯
10.4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10.5机动车停车设施
10.6公交停靠站
一般应≥2m,受限≥1.5m
快速路公交专用站台,双侧停靠应≥5m,单侧停靠应≥3m
11道路照明及变配电
机动车道照明
快速路和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非机动车道照明
人行道照明
12管理处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