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
这是一篇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高血压、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
药理学之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总结,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及泌尿用药、抗心肌缺血药、抗高血压药、心力衰竭药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呼吸系统(慢阻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课后题。
这是一篇关于呼吸系统(肺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病因、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改变的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
高血压标准:(安静休息状态下) 正常成人血压<140(18.4Kp)/90(12Kp)mmHg 成人高血压标准≥140(18.4Kp)/90(12Kp)mmHg
高血压类型
(1)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primary 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 -最多见,占90%-95% -原因不明 -多见中老年人
(2)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继发于一些疾病如慢性肾炎、肾A 狭窄、肾上腺、垂体肿瘤的症状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
概念: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的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主要表现,常引起心、脑、 肾及眼底改变。 多发于中老年人。
病因
遗 传因素:75%有遗传素质,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多基因的变异和突变
体力活动: 与高血压呈负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缩血管神经持久兴奋
过度摄盐
酗酒
肥胖
饮食因素
吸烟
神经内分泌因素: 细动脉的交感神经兴奋性 ;缩血 管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具有升压作用;
发病机制
遗传机制
神经、内分泌、代谢等多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分布于各组织器官 ①心脏β1受体→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②血管 →缩血管 ,增加外周阻力 ③肾→肾血流量↓→肾素↑ ④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胰岛素抵抗
血管重构机制
病理变化
(1)良性(缓进性)高血压
1、功能紊乱期: 细小动脉间歇性收缩、痉挛,血压升高,无器质性改变
2、动脉病变期
⑴细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变特征,玻璃样变(形成机制①②)(血浆蛋白、胶原及蛋白多糖) ①痉挛→内皮间隙扩大→血浆蛋白渗入 ②SMC→细胞外基质变性、坏死→修复性胶原纤维、蛋白多糖 细动脉玻璃样变易累及肾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2)肌型小动脉硬化(纤维化) 肾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脑小动脉 ①内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管腔狭窄 ②中膜:动脉痉挛→中膜SMC增生、肥大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管腔狭窄
(3)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3、内脏病变期
心脏: 长期慢性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病变—左心室肥大 早期:“ 向心性肥大”— 代偿期 肉眼:左室壁厚1.5-2.0cm,肉柱、乳头肌增粗, 心腔不扩张 镜下:心肌细胞粗、长,分支多,核大、深 晚期→离心性肥大→失代偿→心衰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肾) 镜下: ①血管: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小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纤维化 ②肾实质 病变区:肾小球纤维化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 残存区: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可见蛋白尿或蛋白管型 ③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肉眼: 双肾对称性体积↓,重量↓,表面均匀细颗粒状
脑
细小动脉硬化、痉挛等引起脑水肿、脑软化和脑出血。
①脑水肿: 高血压危象:患者因为血压急剧升高 出现剧烈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
②脑软化: 细小动脉硬化、痉挛→脑组织缺血→多个液化性小坏死灶→坏死组织吸收,胶原组织修复→小瘢痕 镜下: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称微梗死灶
③脑出血:俗称中风。严重、致命的并发症 a.部位:基底核(尤其豆状核)、内囊。 b.原因: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成直角分出, 受到血流冲击力大,容易破裂 c 病变特点:大片、充满血液和坏死组织的囊腔 d 临床表现 : 出血部位:内囊—对侧偏瘫,感觉消失;侧脑室—昏迷,甚至死亡 左侧脑—失语;脑桥—同侧面神经,对侧上下肢瘫痪; 出血量:因血肿形成占位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并发脑疝。
视网膜
反映高血压病进程的窗口,可判断预后。 眼底镜: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血管迂曲,反光性增强,动静脉交叉处可见压痕)。严重者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出血。
(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1、青少年多见,多数为原发。 2、BP> 230/130mmg 3、进展迅速,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肾衰等。 4、病理变化: 主要累及肾、脑
镜下: ⑴坏死性细动脉炎 (肾入球小动脉): 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单核,中性粒浸润)→血栓→微梗死 ⑵增生性小A硬化(小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内膜厚,其内有SMC↑,胶原纤维↑—洋葱皮样改变
肉眼:肾、脑出血点,微梗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