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皮质激素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糖皮质激素的思维导图,从激素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和概述。
编辑于2021-07-31 05:42:59第十四单元、糖皮质激素
【激素分类】
短效类: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中效类: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
长效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记忆要诀:激素三类要分清,短的中尼长米松。
【药理作用】
1.物质代谢:升糖解白脂重布,排钾留钠脱钙质。
2.抗炎作用:强大、各种炎症、各期炎症;无抗菌、抗病毒作用。
(1)抑制磷脂酶A2,因而减少前列腺素类(PGs)和白三烯类(LTs)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2)稳定溶酶体膜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4)抑制吞噬细胞功能 (5)抑制炎症细胞功能 (6)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增生 (7)抑制某些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产生
3.免疫抑制与抗过敏
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破坏和解体淋巴细胞;
4.抗内毒素:
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和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败血症症状。
5.抗休克:(各种休克)
(1)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2)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形成心肌抑制因子(MDF)的酶进入血液。
6.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刺激骨髓造血
(1)吊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2)降低: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记忆:吊红中白板,降淋酸雨。
7.其它:
(1)退热:主要是抑制中性粒释放致热因子,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因子的敏感性。
(2)兴奋中枢:用药后患者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或癫痫样发作。
(3)促进消化: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临床应用】
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小剂量替代疗法。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等。
2.严重感染: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但病毒、肺结核感染一般不用。
3.抗休克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各种休克均有一定的疗效,是抢救休克的重要药物。
(1)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大剂量短效糖皮质激素治疗。
(2)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合用肾上腺素。
4.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及烧伤等,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渗出,减轻由于粘连及瘢痕形成而引起的功能障碍。
5.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
6.治疗某些血液病: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
7.局部应用:接触性皮炎(氟氢可的松)、湿疹、肛门瘙痒和银屑病(牛皮藓)等有效。
【不良反应】
1.医源性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引起物 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满月脸、痤疮、多毛、高血压、提高血脂、高血糖。
2.诱发和加重感染:因为其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
3.消化系统并发症:溃疡。
4.骨质疏松(钙)、延缓伤口愈合(蛋白质)
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突然停药)
6.反跳现象: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病情未完全控制所致。(突然停药)
7.其它:抑制生长素的分泌和负氮平衡。个别患者可诱发精神病或癫痫;诱发青光眼和白内障。
【禁忌证】
1.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病毒或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
2.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骨质疏松、孕妇、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心或肾功能不全。
3.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
4.当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存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慎重决定。一般来说,当病情危急时,虽有禁忌证存在,仍可慎重使用,待危急情况过去后,尽早停药或减量。
记忆要诀: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小结 升糖解白脂重布 排钾留钠脱钙质 抗毒抗炎抗休克;炎:大剂量;病毒结核一般不用。过敏性休克:合用肾上腺;感染中毒性:大剂量短效 抑制免疫全过程 刺激造血:吊红中白板,降淋酸雨。 退热消化兴中枢
一进一退六诱发,突然停药病复发。 一进:糖皮质激素功能亢进:痤疮,高血压。糖尿病 一退,无精打采。发热 六诱发: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病癫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