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学 第23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考研党备考秘密武器!学生党期末必备宝典!
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考研党备考秘密武器!学生党期末必备宝典!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中药药剂学新型给药系统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考研党备考秘密武器!学生党期末必备宝典!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含义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其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的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脂溶扩散、膜孔转运
主动转运
维生素B2
易化扩散
胞饮作用
离子对转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与药物剂型密切相关
胃肠道给药吸收
胃中药物吸收为被动转运
小肠是口服药物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
非胃肠道给药吸收
口腔吸收
舌下片(舌下黏膜吸收)
口腔贴片(颊粘膜吸收)
注射剂
腹腔注射有肝脏首过效应,其他部位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
分布
影响因素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血液中结合型和游离型药物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组织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组织结合与蓄积
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转运
血脑屏障:脂溶性药物易通过,水溶性与极性药物难通过
血胎屏障:随着胎儿的生长达到高峰期,药物通透性增加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代谢
主要在肝脏进行
排泄
药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经肾脏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
肾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除血浆蛋白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
胆汁排泄
肾外排泄的最主要途径
转运机制主要为主动转运
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
药物的剂型因素(重点)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半衰期 ×
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
脂溶性大、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更易透过生物膜(酸性药物在pH较低的环境中、碱性药物在pH较高的环境中吸收良好)
药物的溶出速度与溶解度
药物粒径
药物晶型
稳定型
亚稳定型
会转化为稳定型,属于热不稳定晶型,但由于其溶解度大于稳定型,故常用亚稳定型药物制成多种固体制剂。
不稳定型
药物的处方组成
辅料、用量、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工艺过程
制备方法
工艺技术
剂型与给药途径
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排序
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
注射剂中药物释放速度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
口服剂型药物吸收速度
溶液剂>混悬液、乳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机体的生物因素
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
用药部位的生理状态
药物的相互作用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指活性物质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并被吸收后,在作用部位可利用的速度和程度,通常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评估
生物利用程度(EBA)
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多少,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当参比制剂是静脉注射剂时,则得到的比率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速率(RBA)
是指药物进入体循环的快慢,常用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比表示制剂吸收的快慢
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
被测制剂的药时曲线下的面积与静脉注射的药时曲线下的面积之比
(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100%
进行生物利用度实验时,同一受试者不同时期分别服用受试制剂,其时间间隔通常为1周
生物利用度的指标-反应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参数
峰浓度
是指血管外给药后,体内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又称为峰值。
是与治疗效果、毒性水平有关的参数
达峰时间(tmax)
是指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
反映药物起效的参数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
与药物吸收总量成正比,是代表药物吸收程度的参数
药物动力学
药物的转运速度过程
一级速度过程(缓释)
药物转运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特点
药物消除半衰期、有效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t1/2=0.693/ke
t0.9=0.1054/k
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药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零级速度过程(控释)
药物转运速度恒定,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无关
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模型参数
速度常数
描述药物转运(消除)快慢的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
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指体内药量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体液的容积
公式:Vd=X/C
Vd为表观分布容积
X为体内药量
C为血药浓度
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反映真实的容积,其数值大小能反应该药的分布特性
多数药物的Vd值远远超过实际容量
水溶性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高,表观分布容积小
亲脂性药物通常血药浓度低,表观分布容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