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恩格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对杜林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首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划清他与旧哲学,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的有机统一。现代唯物主义不是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最新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恩格斯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上阐明了它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历史观和"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时空观
恩格斯科学地论证了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以及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出发点的原理
从人的存在,即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说明人的意识和人类历史
关于经济基础与道德观、平等观等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原理的阐述
阐述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货币作为资本流通形式和作为商品一般等价物的流通形式是不同的
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卖而买,追求的是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阐发
论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需要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冲突的加剧作为经济和政治的先决条件,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发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推动下的自然历史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从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斗争的历史的经济过程中发现出来的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和历史地位,说名字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性、、、、
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概括
杜林在攻击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时,肆意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硬说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
杜林割裂生产与分配的联系,宣扬庸俗的“分配决定论”,认为分配决定生产和交换
杜林攻击唯物辩证法,将辩证法主张的辩证矛盾与形式逻辑的逻辑矛盾混淆起来,根本否定矛盾的客观存在,污蔑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是背理的顶点
杜林形而上学地对待人的思维,鼓吹人的思维及其产物具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的观点
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
存在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既可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即把存在理解为物质的存在,也可作唯心主义的解释,即把存在理解为精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