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汉语——动词的用法
古代汉语中的动词用法多样,既可以直接描述动作或状态,也可以与其他词类结合形成复杂的句子结构,表达丰富的语义信息。
编辑于2024-03-19 22:01:36古代汉语
语法
古代汉语(古时的文言文)中的 ¹动词有哪些用法?(有4种)
1、动词的一般用法。(主要充当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
在现代汉语中
如“我吃饭”、“我买书”。(“吃”、“买”是动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这种用法是古今一致的)
在古代汉语中
如①郑伯克段于鄢。 (“克”是动词,充当谓语,克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郑伯”,“克”是战胜的意思。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②晋灵公从台上弹人。 (“弹”是动词,充当谓语,弹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晋灵公。晋灵公在高台上用弹弓射人)
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娶”“曰”“生”这三个是动词,充当谓语,娶、曰、生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庄公和武姜。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退”是动词,充当谓语,退这一动作发出者是主语臣。我进退两难,实在是狼狈)
⑤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饮”是动词,充当谓语,饮这一动作发出者是主语省略的人。冬天喝热水,夏天喝冷水或冰水)
⑥孟子将朝王。 (“朝”是动词,充当谓语,朝这一动作发出者是主语孟子。孟子准备要上朝见齐王)
⑦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至”“灌”是动词,充当谓语,至、灌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秋水(秋季的霖雨)、百川(千百条小河)。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
⑧涉间不降楚。 (“降”是动词,充当谓语,“降”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涉间。涉间不投降于楚国)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惊”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姜氏”,使……受惊,庄公脚先出来,使姜氏受惊)
②病梅馆记。 (“病”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病”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梅花,使……生病,使梅花生病)
③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来、安”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省略的人,使……来、使……安定,既然你使他们过来,那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④晋侯饮赵盾酒。 (“饮”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饮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赵盾,使……喝。晋侯使赵盾喝酒)
⑤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朝”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朝”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诸侯,使……朝见。武丁使诸侯朝见自己并且占有天下,就像把这一切玩弄于手掌一样容易)
⑥烛之武退秦师。 (“退”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退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秦师,使……撤退。烛之武说服秦伯撤退秦师)
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舞、泣”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蛟龙、嫠妇,使……舞动,使……哭泣。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⑧惊天地,泣鬼神。 (“惊、泣”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惊、泣”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天地、鬼神”,使……惊动,使……哭泣,使天地惊动。使鬼神哭泣)
⑨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走”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走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曹军,使……逃跑。曹操的军队刚刚把战船都连在一起,船头和船尾相连接,可以用火烧的办法使曹操的军队逃跑)
12、(单于)欲因此时降武。 (“降”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降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苏武,使……投降。单于想要趁此时使苏武投降)
⑩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 (“出”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出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孟尝君)
11、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食”这个动词是使动用法,食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士,使……吃(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动作,主语使宾语吃)。将要开战时,华元宰羊犒劳将士)
3、动词做主语、宾语。 (有2种情况)
1、动词意义不变(还是表示动作本身)
①学不可以已。 (“学”用作主语,指的是“学习”这个动作本身,词性没有发生改变。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
2、动词意义发生变化(活用为名词)
①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往、来、死、疾”用作宾语, 不是指动作本身,而是活用为名词,分别指代“去的人、来的人、死了的人、生病的人”。他们私人之间有交际往来,要悼念死者,探望病人)
4、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为”宾语发出的,宾语表示的是动作的原因、目的、间接对象等)(“为、给、替、对、向”这些都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可以表目的,也可以表原因,“给、替、对、向”是间接对象)
表目的
如①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 (死名:意思是为名声而死,“死”的宾语是“名”,表示“死”的目的)
翻译伯夷为了名声死在首阳山下。
②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意思是为国家而死,“死”的宾语是国,表示“死”的目的)
翻译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家而死呢?
③君子死知己。 (死知己:意思是为知己而死,表示“死”的目的)
翻译君子重义气为知已而死。
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序其诗:意思是为他的诗作序,表示“序”的目的)
翻译庐陵文天祥为他的诗作序。
⑤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之:意思是为之哭泣,表示“泣”的目的)
翻译:为他们哭泣了好几天,就发誓要治好他们。
表原因
①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争一言:意思是因为(为了)一句话而争执)
翻译为了一句话话而互相残杀,这是因为他们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
间接对象(宾语是动作的间接对象,表示“给”、替”、“对”“向”宾语做某个动作)
①邴夏御齐候。 (御齐侯:意思是给齐侯驾车,“御”的直接对象是“车”,而“齐侯”则是“御”这一动作的间接对象,表示“给”宾语齐侯做某个动作)
邴夏给齐侯架车。
②文嬴请三帅。 (请三帅:意思是替三帅请求,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母亲,她利用自己的身份,请求晋襄公释放三位秦国主将,表示“请”宾语晋襄公做某个动作)
文嬴替三帅请求。
③蹇叔哭师。 (哭师:意思是对着秦国军队哭泣,表示“对”宾语师做某个动作)
蹇叔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④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谢汉使:意思是向汉使道歉,表示“向”宾语汉使做某个动作)
单于看了看左右的人很是吃惊的样子,向使者道歉。
⑤(齐王)封书谢孟尝君。 (谢孟尝君:意思是向孟尝君道歉,表示“向”宾语孟尝君做某个动作)
⑥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泣臣:意思是对臣哭泣,表示“对”宾语臣做某个动作)
君王多次向下臣哭泣了,敢问是谁的过错?
特殊情况
(动词中的)不及物动词
动词的一般用法(一般用法不带宾语)
例如“生”。(“生”字表示“生还”、“生存”意思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
①丈夫生而愿之有室。 (一般用法)
男子长大后希望他能有妻子。
例如“活”。(“活”字表示“生存”意思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
①自作孽,不可活。 (一般用法)
自己做坏事招来灾祸,无法避免一死的下场。
例如“起”。
①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一般用法)
鸡叫就起来勤勉行善的人,跟舜是一类。
不及物的使动用法(也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用作使动时,后面一般带有宾语 )
例如“生”。(“生”字表示“生还”、“生存”意思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
②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使动用法)
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医活死人。
例如“活”。(“活”字表示“生存”意思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
②项伯杀之,臣活之。 (使动用法)
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
例如“起”。
②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使动用法)
华元夜晚潜入楚军,登上子反的床,让他起来。
动词使动用法与为动用法的异同
相同:都是动词的特殊用法,都跟宾语有关系。
不同: 使动用法的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 为动用法的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原因、目的、间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