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
八下语文课文预习导图,纯手工,值得选择,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这是一篇关于革命烈士诗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与《红岩》相联系,著名人物及诗篇,诗歌情感,作者及作品。中考新书籍,知识点最新整理。
这是一个关于沁园春雪的思维导图。梳理了毛泽东这首词的壮丽景象,从这首词的背景、内容分析、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语文八下第二单元作文结构提纲导图,绿色出行这种出行方式既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理念,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观念,倡导人们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时间的脚印
作者及作品
陶世龙
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
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
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大自然变迁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进行的,并不是人们所能亲眼所见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地质记录开展研究而推断出来的。文章通过说明这一过程,展现了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趣。
字词
多音字
刨
bao4刨子
pao2刨除
龟
jun龟裂
gui乌龟
成语
海枯石烂
悬崖峭壁
无时无刻
结构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怎样记录时间
非生物的地质现象
岩石记录时间的其它几种情况
记录地壳运动
记录气候变化
化石见证历史
记录古代生物的状况
记录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重大意义
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问题6
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问题5
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问题4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问题3
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问题2
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问题1
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读懂岩石,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