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
是《非暴力沟通》一书的思维导图,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旨在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情意相通、互尊互爱。
动机相关概念、动机种类、动机理论、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四大部分,其中相关概念和理论是考察重点,导图中有表格配合记忆相关理论,虚线表示了 概念间的联系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语言,包括相关概念、神经生理机制、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四大部分,其中语言理解为重点,导图中配有表格辅助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非 暴 力 沟 通
异化的沟通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大多数人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批判、比较和指责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浪费食物是可耻的”这样含有批评指责意味的语言很可能招徕敌意,增加沟通的阻力,正确的方式是“我们应该珍惜食物,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表 达
诚实地表达自己, 而不批评指责: ①当我观察到... ②我感到... ③因为我需要... ④你是否愿意...
观察
将观察和评价混为一谈,人们将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做出友善的回应。
清晰地描述出在某一时间或情境下,观察到的事情。
例: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里没有进一个球”
感受
生活中人们说的“我觉得...”,常常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尽量少用类似“很好/差”这种笼统的词语
例: ✖“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他说我是个自私的人,这让我非常难过”
需要
通过批评指责表达自己的不满➡对方很难明白话语后潜藏的需要,并且往往回以申辩或反击
(当下的情绪其实是由于对方的行为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明确自己的需要并直接说出,对方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例: ✖“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你大声说话时,我感觉有些烦躁。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请求
请求他人不做某事➡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请求没有得到同意后便指责对方,表示不满➡会让对方认为这是在强迫它们
明确表达出希望别人做什么,内容要具体化,并且使对方明白你没有强人所难之意
例: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在进我的房间前,请先敲门好吗”
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并不意味着压抑或忽视愤怒,而是认识到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且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1.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做
2. 像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 体会自己的需要
4. 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此之前需要先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以使他们能静下心来听我们讲话
例: ✖“我愤怒是因为他们......” ✔“我愤怒是因为我需要......”
倾 听
关切地倾听他人, 而不解读为批评: ①当你观察到... ②你感到...吗 ③因为你需要... ④所以你想...
无论别人用什么样的词语进行表达,用心体会它们的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主动给予对方反馈(我们的理解),反馈时最好用疑问句,且要注意语气,避免让对方感到被批评和嘲讽
例: “我真受不了你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放下面具,直率一些呢!” “对于我说话时过于委婉和注意礼貌,你好像有点不耐烦,你不耐烦是希望我说话的时候更开放一些是吗”
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的时候,我们很少揭露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
1.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
2.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3.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例: “马歇尔,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时,我很欣喜,感到将来有盼头了,我一直在寻找和儿子沟通的办法,这两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