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04:“基建狂魔”大宋如何打防御战
中国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漫长的、不间断的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中国读书人,看着眼前的事实,脑子里都能闪现出来一些历史的原型。他们当前的选择,往往是历史上已经有过的选择的翻版。
编辑于2024-03-27 16:24:50《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范仲淹晚年为范氏家族搞了个基金,他给整个家族存了一笔资产,用这笔资产带来的田租收入来帮衬家族里的贫寒子弟。范仲淹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义庄”,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义庄”,它的功能有点像现代的“家族信托基金”。谁家吃不起饭,给他发点口粮;谁家上学考科举没钱,给他垫付点学费。 那“义庄”这个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还延续到了1949年,持续900年这么久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范仲淹晚年为范氏家族搞了个基金,他给整个家族存了一笔资产,用这笔资产带来的田租收入来帮衬家族里的贫寒子弟。范仲淹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义庄”,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义庄”,它的功能有点像现代的“家族信托基金”。谁家吃不起饭,给他发点口粮;谁家上学考科举没钱,给他垫付点学费。 那“义庄”这个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还延续到了1949年,持续900年这么久呢?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漫长的、不间断的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中国读书人,看着眼前的事实,脑子里都能闪现出来一些历史的原型。他们当前的选择,往往是历史上已经有过的选择的翻版。
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单纯就是害怕吗?
如果皇帝去了金陵,这是走东晋路线
如果皇帝去了成都,这是走唐玄宗的路线
这是一个对当前形势和未来前景的判断,是在承认,面对北方来的强敌,这次肯定是打不赢了
思考:跑,一定就是错的吗?
不同 意见
毕士安和寇准都主张皇帝要御驾亲征去前线
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王钦若,主张皇帝去金陵(今天的南京)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的副长官陈尧叟,主张皇帝去成都
军情 紧急
有一天晚上,紧急军报来了五封,值班的宰相寇准并未上奏皇帝
因为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再一份份地分析军情,做处置,已经来不及了的地步
第二天,真宗早朝的时候,寇准建议御驾亲征
没给皇帝仔细思考的时间,只能做御驾亲征的断然处置
战况
1||| 10月31日,河北唐县遭到20余万辽军攻击
2||| 11月1日到3日,河北威虏军、顺安军、北平寨、保州相继遭到辽军攻击
3||| 11月7日,辽军合攻河北定州
4||| 11月13日,山西岢岚军也出现敌情
为什么必须御驾亲征?
择日 开战
1004年10月24日,辽朝举全国之力,发20万人马南征
此时中原已经秋收,辽军南下,边抢边打就行。天气一冷,黄河结了冰,就能直捣开封。
战时 体制
搞文武分权制衡基本是宋朝立国的基本国策
但真宗指示宰相参与军事,群策群力
寇准 拜相
李沆去世,毕士安和寇准继任宰相
毕士安
德高望重
寇准
不近人情
能断大事
大战在即,得用能在关键时刻能拿大主意的人
世界 大事
1||| 亨利二世被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2||| 丹麦维京舰队在诺福克登陆
3||| 北非爆发了一场瘟疫和饥荒
4||| 教皇约翰十八世在罗马开始了他的统治
宋朝 大事
20万辽军骑兵突破到了黄河北岸的澶州
为什么必须御驾亲征?
大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中国古代史上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
制作 | 絮起
主讲人 | 罗振宇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文明之旅》第五期
文明1004:“基建狂魔”大宋如何打防御战
楔子:1004
在1004年的纷飞的战火里,你看到的,更多是宋朝的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还是一个国家的主动转向和文明演进?
胜利的意义
慕强的 后人
“应该有霍去病那样的猛将,应该有灭匈奴那样的战功吧?遥想当年,霍去病发明了骑兵的长途奔袭的闪电战,打的是大迂回、大穿插、大歼灭战。那多痛快?”
"宋,深挖沟、高筑墙,主打一个抗击打能力超强,像个缩起来的刺猬一样,把敌人熬得没脾气,然后给几个钱对方撤走。这算什么胜利?"
大宋的 百姓
生活在1004年的大宋的一名普通老百姓,是更希望把侵略者赶出家园,然后能继续过我的生活,还是更希望利剑出鞘,满足皇帝开疆拓土的雄心呢?当然是前者。
成功的防守
瀛洲一战,辽朝的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击鼓助威,但辽军死了三万人,最后还是没有拿下
辽军的统帅萧挞凛巡视前线,被宋军床子弩射死,辽军士气低落,促成和谈
宋朝丢掉的城池其实并不多,辽军越深入,后路的风险累积得就越高
完全不同的战略文化
进攻战
五代时候的战争,讲究来去如风、速战速决
除了兵力和武器之外,天才的将领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进攻战的胜利,本质上就是把将领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战斗力
防守战
国家的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都能转化为战斗力
经济优势
生造天险,抵御骑兵
公元993年开始,在华北大平原的宋辽边境上,宋朝修建了600里的人工湖泊-“塘泺”
在山区则用树,尤其是榆树形成要塞-“榆塞”
技术优势
打井 守城
在冬天,把井水浇在城墙上,井水制造的冰块,还能替代石头用
连弩机
最大的弩机,需要上百人同时工作才能使用
射程提升到了1580米
大宋军力建设
宋朝的边防军,官和兵永远分流,不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但也大大削弱了抵御外部强敌的战斗力。
被逼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上:拼命强化防守能力
澶渊之战的结果:双方平分秋色,大宋略占上风
我们如果不能充分地看到古人面对的现实,不能理解古人脑子里的那些模型和先例,我们对他们的处境其实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对他们的很多指责就是轻率的
亲征的勇气
如果不理解宋军的那些弱势,那些难处,那些内心的恐惧,我们就既会低估宋真宗的勇气,也无从理解那几十万宋军士兵的兴奋的呐喊到底是因为什么
先例的力量
辽太宗耶律德光灭掉了后晋,短暂地成为过中原皇帝
汉武帝的时候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这件事为什么伟大?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资产
后来的中原人都知道,不管我现在面对什么局面,哪怕是灭国的局面,没关系,我们还能东山再起,驱除鞑虏,把外敌赶出去
士气 加成
宋朝有,但辽朝也有
辽朝已经形成了同时管理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形态的能力,有很强烈的土地家园意识。
幽云十六州,其中瀛洲和莫州,今天的河北河间和任丘一带,在宋朝手里。
宋朝
不仅这两个州,整个幽云十六州,都是我们的
辽朝
1||| 幽云十六州,我们辽朝是合法途径拿到的
2||| 不是从你们宋朝手里拿的
3||| 关南之地是被武力抢走的,我们要武力抢回来
4||| 你主动打我两回,你都打不过,现在我主动打你,你还赢得了?
军事 劣势
中原王朝缺养马场,辽军的骑兵比宋军强太多
幽云十六州在五代时期被辽朝占了之后,中原王朝就失去了北边的天险
大宋凭什么抗住了?
制作 | 絮起
主讲人 | 罗振宇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文明之旅》第五期
文明1004:“基建狂魔”大宋如何打防御战
大宋有几成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