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芭蕾
舞蹈考研《西方芭蕾史》,是一部深入探究西方芭蕾舞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著作。它详细记载了芭蕾舞从最初的宫廷娱乐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深受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的过程。
编辑于2024-04-03 02:36:44芭蕾
芭蕾一
芭蕾概说
早期芭蕾 浪漫芭蕾 古典芭蕾 现代芭蕾 当代芭蕾
分类
马术芭蕾
席间芭蕾
幕间芭蕾
喜剧芭蕾
歌剧芭蕾
芭蕾歌剧
戏剧芭蕾
心理芭蕾
交响芭蕾
爵士芭蕾
摇滚芭蕾
芭蕾的审美标准
三长一小一个高 二十公分顶重要 开绷直立爹妈给 轻高快稳师傅教
芭蕾二
早期芭蕾
芭蕾发展史上第一个时期芭蕾 从意大利宫廷传播到法国宫廷 从业余性的自娱活动发展到专业性的表演艺术 经历了300多年的孕育和成熟期 1672年 法国宫廷舞者随法王路易十四正式告别舞台 而由专业演员所取代是最重要的转折点 芭蕾从此告别了自娱艺术的阶段 开始向高 精 尖的技术高度和美学理想飞跃
巴尔塔扎·博若耶
《皇后喜剧芭蕾》
“世上芭蕾第一部”
意义
故事情节的融入
动作与音乐同步
几何表现思想
路易十四
《夜芭蕾》
皇家舞蹈学院-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芭蕾教育机构
“巴洛克”的审美风格
吕里-皇家音乐院的首任院长
和莫里哀一道先后 创作了“幕间芭蕾”和“喜剧芭蕾” 这两种早期芭蕾样式
皮埃尔·博尚-皇家舞蹈院的院长
贡献
哑剧和舞蹈技术结合
凡尔赛的舞蹈风格和感情
法兰西舞派 法文术语的推广
五个手脚位置加以规范
创作特点
采用花样芭蕾为基础 几何图形 对称和正面队形
玛丽·卡玛戈
洒脱 技艺高超 长裙剪短
玛丽·萨莱
细腻 服装改革
诺维尔-情节芭蕾之父
《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世界上第一本与芭蕾相关的书籍
舞蹈改革思想
情节芭蕾
重视戏剧结构 强调舞剧特殊性
主张大自然的有利作用
重视情感表达 反对偏重技巧
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多贝瓦尔-诺维尔的弟子和继承人
《关不住的女儿》
1789年首演于法国外省城市波尔多,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唯一剧目, 首演时取名为《稻草芭蕾》意为表现农民生活的芭蕾,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平民 百姓的现实题材舞剧,编剧编导多贝瓦尔 主题思想:通过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体现了主张婚姻 自主反对等级门阀的封建偏见的进步主题鲜明地体现了第三等级的新美学思想 和新道德观念-嘲笑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恶习和偏见,歌颂资产阶级新人争取自由恋爱的斗争
特点
写实
舞剧结构清晰 表现手段以哑剧为主
关于日常生活 而非生活化
意义
发扬“情节芭蕾”
使用贵族风范的芭蕾表现普通农家
将民间舞搬上芭蕾舞台 为“性格舞”模式奠定基础
浪漫芭蕾
是芭蕾发展史上第二个时期 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 与前一时期相比 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 更直接更深刻的诉诸观众的感情 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的迅速改进 这些新舞蹈的题材多半取自神话传说 以爱情故事为主 有的取材于但丁 莎士比亚 歌德等文学名著 其总体特征与整个法国文化一样【高贵典雅 严谨规范 轻盈飘逸 情怀浪漫】 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他的杰出代表是塔里奥尼父女 佩罗 圣列翁 布农维尔等 代表作《仙女》《吉赛尔》
白裙芭蕾
“浪漫芭蕾”的别称,因其主体形象多为身着 过膝白色长纱裙的仙女 精灵 幽灵而得名,如浪漫芭蕾的处女 作《仙女》,巅峰作和悲剧代表作《吉赛尔》等经典剧目中的标题女主人公 这种白色纱裙的使用有助于体现浪漫芭蕾舞剧中轻盈飘逸的审美理想
玛丽·塔里奥尼
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芭蕾明星 第一个穿着白色纱裙和足尖鞋立起足尖起舞的芭蕾舞者
《仙女》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处女作和(早期)代表作 是芭蕾史上开创脚尖舞之先河的里程碑之作 编导菲利波·塔里奥尼,由玛丽·塔里奥尼出演
《吉赛尔》中期代表作
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悲剧代表作 巅峰之作 (中期)代表作 正面人物挑高尚的古典芭蕾 反面人物跳民间舞蹈
《葛蓓莉娅》-木偶题材舞剧
在题材上为正在衰落的欧洲浪漫芭蕾舞剧 开辟了一个以木偶形象和动律为主体的崭新天地
芭蕾三
古典芭蕾
芭蕾发展史上第三个时期,古典芭蕾 是以俄罗斯学派为背景的,史学家也称这个时期的芭蕾 为“俄罗斯帝国芭蕾”或“后浪漫芭蕾”,俄国流派的芭蕾 是集意大利和法国这两大流派之大成,同时具有俄罗斯民族 文化固有的气势恢宏 动作凝重 精力过人 酷爱戏剧等特点
佩蒂帕-俄国“古典芭蕾之父”
贡献:为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两大模式 代表作《唐吉坷德》《舞姬》《睡美人》《天鹅湖》《雷蒙达》等
性格舞
由佩蒂帕成立于古典芭蕾时期。根据芭蕾的审美理想和剧情发展的需要,对于各国 的异国情调的民间舞加工改造后的舞段,又称“代表性舞蹈” 这些舞蹈代表着农民水手老人巫师等各色人物,或某些超自然造物的性格 其作用是丰富扩大芭蕾原有的动作语汇,唤起某个特定民族的精神气质,还可以 渲染气氛 烘托场面 丰富色彩,性格舞演员既要有热情奔放的性格,又要有迅速变换舞蹈风格的能力
双人舞
由佩蒂帕成立于古典芭蕾时期。代表着芭蕾技术和艺术的新高峰,大多以浪漫的爱情为主题 按照ABA的 三段式结构来表演,A-男女双双在“抒情的慢板”的音乐中翩跹起舞,B-男女 分别独舞,又称男女变奏,A-男女双双在“辉煌的快板”音乐中再次共舞,最后 以技术高难的动作戛然而止,其在芭蕾中的作用为展示身体条件 肌肉能力 动作技术 音乐感觉以及彼此间的默契
《舞姬》早期代表作
俄国古典芭蕾早期代表作,1877年首演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大剧院, 舞剧题材取自印度古代寺庙舞姬生活的舞剧,“舞姬”是印度寺庙所特有 的职业舞女,职能是用美妙的舞蹈专门侍奉诸神,舞剧中佩蒂帕充分显示了 编排古典芭蕾双人舞 群舞的才能 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巧,走有严谨 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方面都很重视,善于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剧情服务。
《睡美人》-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 中期代表作
110多年以来,《睡美人》以其撼人心魄的音乐,气势恢宏的舞蹈,雍容华贵的服饰,奢华铺张的布景 以及压倒一切的人海战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剧场舞蹈奇观,吸引了各国的舞蹈家和观众。
《天鹅湖》中期代表作
首演于莫斯科大剧院,故事选自穆索斯的《德国民间童话集》 体现出芭蕾美学“抒情至上,技术其次”的诗意品味
贡献
列夫·伊凡诺夫
成功主演过《关不住的女儿》 独自编导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天鹅湖》的二四章
《胡桃夹子》中期代表作
取材于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 剧本分为两部分:一是欢度圣诞节 二是糖果王国
芭蕾四
现代芭蕾 早期阶段
芭蕾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 它是由一批不满现状 锐意改革的俄罗斯古典芭蕾精英 发起的芭蕾运动,代表人物有芭蕾经纪人佳吉列夫,“现代芭蕾之父”福金, 惊世骇俗的编导家尼金斯基等人,他们以“俄国芭蕾舞团”的名义,向巴黎进军 用大批清新别致,富于创意的新作品,为整部芭蕾史开拓一个现代芭蕾的崭新纪元 在原有的“戏剧芭蕾”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交响芭蕾”和“心理芭蕾”
特点
向传统的古典唯美主义开战 过激的编导家
创作思维呈自由开阔型 敢于吸收古今一切的东西为我所用
创作手法多样化选择 摒弃任何固有模式 提倡创新
内容与形式上的关系 使用旧有模式是对自身创造力的否定
规模和长度上追求短小多受
佳吉列夫-芭蕾经纪人
1909年 率领自己的俄国芭蕾舞团赴巴黎公演 由此宣告“现代芭蕾”的诞生
有如此地位的原因
福金-现代芭蕾之父
《仙女们》
“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芭蕾” “现代芭蕾的处女作”
福金五项改革原则
根据主题需要创作相应的新形式
哑剧手势只有在表现剧情时才有意义
程式化动作只有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有意义
组舞 群舞与独舞一道为表现作品服务
提倡舞蹈与音乐 舞美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
《火鸟》
独幕两场芭蕾舞剧 首演于巴黎歌剧院
《天鹅之死》
女子独舞 表演巴甫洛娃 主题:虽死犹生
《彼得鲁什卡》
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初俄罗斯芭蕾在现实主义心理描写 和戏剧化方面有较高成就 彼得鲁什卡命运坎坷,倒霉得不到同情与安慰 想冲破牢笼却又做不到
尼金斯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表演家
最大贡献是大胆打破了许多题材上的禁区 为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语言补充大量崭新的元素
《牧神的午后》
《春之祭》
塔玛拉·卡尔萨文娜
擅长表演风格性的舞段和性格化的角色 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表演是在《火鸟》中将斯特拉文斯基 音乐中大量的不协和音程和不匀称节奏表现的易如反掌
切凯蒂-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瓦岗诺娃
现代芭蕾 中期阶段
巴兰钦-交响芭蕾之父
《小夜曲》是一出四乐章的无情节交响芭蕾,剧中设计了两次意外的事故,增添了戏剧性和可看性。
《四种气质》独幕芭蕾舞剧
安东尼·图德-心理芭蕾之父
心理芭蕾
指芭蕾于20世纪上半叶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新品种,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渗透进 西方的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中而出现的艺术形式,英国编舞家安东尼图德(被誉为心理芭蕾之父), 在福金革新主张的影响下,把心理学成功引进芭蕾的创作方法中,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通过时间 空间 力度关系和流畅度的精神调度,而非传统的哑剧手势 复杂的面部表情 繁琐的道具 沉重的布景,着力探索 人物内心世界,在心理芭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导最善于处理那些忧伤的 痛苦的 或者是忧郁缠绵的场 而这正是心理学派芭蕾的最大特点,心理芭蕾代表编导安东尼图德,经典作品《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
独幕芭蕾舞剧 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弗雷德里克·阿希顿
《玲珑剔透》
亚历山大·高尔斯基
费多尔·洛普霍夫
为编导家创作的编导家
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
扎哈罗夫
毕业于基洛夫剧院 首批尝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体系的苏联编导家, 高度重视舞剧的戏剧结构和心理体验
《泪泉》
彼得·古雪夫
《巴黎的火焰》
《红罂粟花》
现代芭蕾 晚期阶段
尤里·格里戈罗维奇
《斯巴达克》
《奥涅金》
芭蕾五
当代芭蕾
芭蕾发展史上第五个时期 “当代芭蕾”是集前四个时期辉煌成就之大成的硕果,开始于 1970年代的中后期,深受“知识爆炸”和“冷战结束”的影响, 共分为两个阶段,两代人之间的大相径庭与各自的艺术创新,使 得当代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的“最高”阶段名副其实
特点
在美学特征上,将古典芭蕾的条件 能力 技术 流畅与现代舞的观念 时代 个性 原则八大特点融为一体
在训练方法上,以欧洲古典芭蕾为科学基础,全面融合了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 格莱姆 坎宁汉 尼古莱 后现代舞大师布朗从“紧张”到“放松”的技术体系
在语言结构上,是古典芭蕾古典现代舞和后现代舞这三种既定的舞蹈语言,沉淀为舞者的身体素质 和运动能力,再根据每个作品的不同题材等具体需要重新回到生活和自然中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炼出崭新的动作语汇
民俗芭蕾
指当代芭蕾的编导大师们,根据民谣 民歌 民间舞 民间美术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因素创作的芭蕾,比如捷克大师基里安在《流浪者》中使用了其祖国捷克的民间舞动律,在《剁地起舞》中使用了澳大利亚原住民视觉艺术中的抽象造型,西班牙大师杜阿托在《封闭的乐土》《流沙》《为你而死》中频繁使用西班牙的民谣等
伊日·基里安
《剁地起舞》
《归去来兮》
威廉·福赛斯
《多少悬在半空中》
鲍里斯·艾夫曼
艾夫曼芭蕾舞团
《红色吉赛尔》
杜阿托
《流沙》
《缓流》
《残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