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是一个关于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维导图,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生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等。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的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的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国情(社会性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革命性质: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时代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历史背景(中国)
中国名义的政府
1.1840-1912:清政府 被辛亥革命推翻
2.1912.1-1912.3:南京临时政府被袁世凯窃取
3.1912-1928:北洋政府 被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推翻
4.1928-1949:国民政府 被共产党 解放战争推翻
历史逻辑(国共两党)
1.中共成立1921 历史背景
2.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一1927 大革命(北伐) 北洋政府
3.国共第一次战争1927-1937 十年内战土地革命
4.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1945 全面抗日战争
5.国共第二次战争1946-1949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在《在晋论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的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不能:先天软弱
无产阶级
标志: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核心标志
优点:革命性强、易于组织、易于形成工农联盟
条件: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斗争
经验:独立自主:原则;武装斗争:坚强支柱统一战线:关键;党的建设:根本保证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人民大众的
革命动力
工人:领导阶级(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主力军;贫雇农最可靠的、中农可靠的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小资:可靠的同盟者(劳动者)
民资:动力之一
反帝、反封反官资的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敌人,总根源
封建主义:社会基础,统治支柱
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性质
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支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目的: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联系: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
新民主主义革的基本纲领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行了具体阐述
政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包括民资)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
主要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题中之义:没收官资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极具特色: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
民族的:民族尊严、民族独立
科学的:实事求是、反对迷信
大众的:民主的文化
新民生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文章
1928《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8《战争和战略问题》
原因(国情)
具体国情(必要性)
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一武装夺取政权
农业大国,农民绝大多数一农村包围城市
特殊国情(可能性)
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
群众基础好
革命形势继续向前一客观条件
正式红军的存在一坚强后盾
党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一主观条件
内容(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内容 → 土地革命
形式 →武装斗争
阵地 → 根据地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原因→必要性:阶级状况决定;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不平衡性 可能性:复杂的矛盾
构成→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非劳动者的联盟
经验→独立自主的原则 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最根本的)
历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军队建设→光党指挥枪(原则) 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党的建设
思想 →首位:1941-1945延安整风(学风、党风、文风)
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45中共七大
组织 →1935.1遵义会议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