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帮助父母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自渡》大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核心理念:人生五重境界,核心观点总结,适用人群,关键方法与工具,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具体实施自我接纳:一份实用指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每日自我觉察练习,2. 记录每日优点,3. 想象与最好的自己对话,4. 模仿梦想中的自己,5. 正向反馈循环,6. 课题分离练习,7. 允许自己脆弱,8. 自我对话练习,9. 设定小目标,10. 记录成长过程,11. 与他人分享,12. 专业支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原文摘抄
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 少了可以依靠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你一定希望亲子关系变成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将来也成为他们的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
我的理解
看到这段,我发现现在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搞错了亲子教育的本质,以至于用错了方法。 我们都觉得所谓亲子教育就是通过我们的调教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乖巧、听话、懂礼貌、爱学习,总之,就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就好比我们是木匠,孩子就是那一根根等待雕琢的木头。甚至古语云: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不好调教的孩子。
可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是木匠和木头,而更应该是园丁和花草。因为孩子是人,是生命,更像是植物。而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的应该是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只要以上几个因素齐全,孩子是会自发生长的,不需要我们拔苗助长。
相关案例
以前的我就是木匠的角色,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控制。 孩子每天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必须”和“不准”。 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玩;不准作业没写完就出去; 必须按照我定的计划表去做;不准中途偷懒或放弃; 必须要礼貌要主动打招呼;不准说脏话、发脾气。 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上完一天的学会不会累了; 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不喜欢那个人时的感受; 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今天是心情不好,只想静一静。
总结行动
现在的我意识到孩子是植物,而我要担任园丁的角色。 我需要做的不是教他怎么做,而是接纳他的不完美; 我需要做的不是帮他制定计划,而是让他自己制定; 我需要做的不是用各种手段控制,而是放手让他去试试;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德国作家、诗人-威廉·布施
卡卡好书共读第五期 2024-4-4 打卡D1 题记+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