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戊戌维新运动
一个厦门高中生的历史笔记,帮你理清思路,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一个厦门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笔记,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了国家的落后和民族的危机,这也为后来的民族觉醒和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一个厦门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笔记,总结了义和团运动背景、 兴起、中外势力的态度、失败原因、 评价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戊戌维新运动
历史背景
(1)政治形势: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经济形势: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力量不断壮大。
(3)宣传维新思想
1.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借助儒学托古改制,减少改革阻力
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保守性
2.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
“公车上书”
(1)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概况:1895年,在京官员与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组织下联名上书
(3)结果: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
目的
1.提倡民权学说(君主立宪制)
2.发展资本主义
3.提倡实学,传播新学
4.训练新式陆海军
“除旧”
1.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4.裁汰八旗、绿营旧军
“布新”
1.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2.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3.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4.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影响
1.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机构
2.有利于保护农工商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
4.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变法失败
(1)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2)结果
1.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 康广仁六人被杀
2.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幸免外,均被废止
历史意义
1.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晚清进一步改革
2.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实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3.促进了思想解放
4.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5.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变法活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意识 ,唤起了近代 民族意识
失败原因
(1)根本: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客观
1.封建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维新派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局限性
1.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专制体制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百日维新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3.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