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翻译:孙平,博士,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师
开篇语:我乐于与垂暮之年者交谈,因为他们走过那条我们必将走吧路。对我而言,我可以从他们那里看到那条路的模样,看看他是艰难的险路还是轻松的坦途。
——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之言
甲骨文中的“父”字,是右手持棒的形状。《说文解字》解释为“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棒“举”而非“打”,一个父亲不管以什么理由打孩子,都是在以向孩子泄愤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无能——那个棒子本来应该落到他自己身上的。(推荐序)
第一,能看够看见并接纳自己内在未成长的小男孩,所以不会通过巨大的外在成就来掩盖小男孩的弱小和无助。
第二,挣脱了“纯爷们儿”的咒语,即只有阳性特征而没有丝毫阴性特征的人类个体。
足够好的父亲
——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
主旨:一个高度参与孩子成长的父亲,不光可以影响和充盈孩子的一生,这个父亲本人,也会在获得父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为一个大写的男人
第10单:结语——生命的弧线
只有父爱本身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不断用理解权威、谦逊、努力、耐心和耐受不确定性的勇气,使父爱持续在场
第7章:成年早期——在场边指导
适应“远距离父亲”这个角色——元气克制自己的评价欲,把直接指导权留给儿子生命中其他年长的男性
对我们的孩子放手,不再期待他们去完成我们的梦想,这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第6章:青春期——从英雄到狗熊
共情、接纳、支持儿子找寻他在世界上的身份,同时也要为他的找寻过程设定恰如其分的边界
第5章:童年中期——鼓励孩子拥有掌控力、胜任力以及骄傲感
看到孩子的归属需要,也要教他们在面对某些集体行为产生的压力时,保有自己的底线
帮助儿子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教他通过语言来表达情绪
第4章:童年早期——父亲把俄狄浦斯阶段的男孩领进男人的世界
第3章:学步期——父亲把孩子带往世间
母亲的人际能量是向心的,它把宝宝引向自己的内在;
父亲的能量是离心的,它让宝宝离开中心,从而趋向外部世界
父亲更有挑战性,母亲更有抚慰性:母亲扮演孩子与其内在、情感世界的桥梁;父亲充当孩子与外在、物理世界的连接者。
精神分析师和家庭治疗师两个名字被反复提及,也许我们的成长就是不断的和解的过程,和家人、朋友、社会等等。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在传统世俗的价值观影响下,习以为常或难以开口,逐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许是成长,能够正视面对并坦然接受心理治疗,可能就是社会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