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06:瓷都景德镇凭什么千年不衰?
公元1006年在大宋,是景德三年;在大辽,是统和二十四年。 这一年,是澶渊之盟签订后的第二年。二十多年来,宋朝的头等大事一直是对辽战争。兵荒马乱了一代人,现在和平终于来了,政治局面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大宋朝廷里,今年发生的最大的事情,应该就是寇准罢相。澶渊之战公认的最大的功臣寇准,不再担任宰相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有后宫干政的情况,比如大宋朝的刘太后,还有辽朝的萧太后。实际上,除了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故事里的萧太后,辽朝还有十几位萧太后。辽朝怎么会那么多萧太后?辽朝按说也是男权社会,怎么动不动就是女主掌权?
历史上,“和亲”是两个国家经常使用的外交手段,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都属于和亲。这一招,要说有用吧,汉代初年就跟匈奴搞和亲,但匈奴也还是不断地过来烧杀抢掠,你要说它没用吧,这一招,历朝历代又都在用。那和亲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在现代,虽然大多数人都不怎么跟马打交道,但在古代,马却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宋朝因为缺少战马,所以很难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抗衡。那宋朝为什么会缺马?缺马对宋朝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一个工业基地的存续,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的存续,是和千里之外的对手竞争胜利的结果。景德镇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1000年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1||| 躲在山里的生产基地,有机会逃过战乱
2||| 工业经济和农耕经济的一个很本质的区别
1. 农耕经济主要看自然禀赋
农耕时代,占有了土地,就占有了财富。
2. 工业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的知识和技术。
如果把有知识有技术的人跑了,那占有土地也没用
工业视角看景德镇
1||| 山地坡度大,不适合开垦,但正好建龙窑
景德镇有一座64米的“天宝龙窑”,至今仍在生产
2||| 深山老林,但木材正是烧造瓷器的燃料,而且盛产的是耐烧的松木
3||| 这里降水多,烧造瓷器,就是需要水力资源。
景德镇
躲在江西东北部的山区
土地贫瘠,又经常发洪水,不适合种地
江西
北边是长江,东边是武夷山,南边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围起来的一个区域。主要的富庶地带,就是一个个的河谷平原。
在农耕时代,河流两岸的这样的平原谷地,人口聚集、物产丰富
临川才子、庐陵才子打出品牌,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都是江西人,晏殊、晏几道、黄庭坚,也都是江西人
景德镇陶瓷业
宋代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
五大官窑很快就断了传承,质量不算上乘的景德镇,反而能够不断延续下去,这是为什么?
景德镇的陶瓷业,是工业文明的一粒小火种,它是怎么在周围汪洋大海一样的农耕文明的包围下长明不灭的?
景德镇的工业化图景:十万人口的城市,就围绕一个产业聚集在一起,火焰、烟囱、昼夜不停地工作
宋朝
寇准第一次罢相
世界
世界各地观察到超新星SN1006出现
比萨舰队击败阿拉伯的萨拉森舰队
冰岛宣布决斗是非法行为
阿尔菲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宋景德三年|辽统和二十四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景德镇是怎么活下来的?
《文明之旅》第七期
文明1006:瓷都景德镇凭什么千年不衰?
楔子:1006
未来时代的样子,其实就在身边的某个角落里
另一条路
王世懋说:这个地方老百姓很富,小孩子很多都上学,但是这么多年,一个中举人的都没有。这恐怕是因为你们这帮人天天挖、天天挖,把风水搞坏的了原因。
在景德镇这里,大人小孩分明都看到了另一条人生发展之路,那同样是一条可以发家立业,可以安放理想的路。那还考什么科举呢?
他们的一部分心智,已经隐隐然进入了另一条和农耕社会平行的文明轨道。
1000年前的景德镇,它在传统社会的底色中,提供另一种文明的样式,提供另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可能,直到有机会把小小的火种变成燎原的大火。
工业 文明
农耕文明,有一种不自觉的趋势,按照固定方向堆叠内在的复杂性
现代工业文明,就反其道而行之,往下探索,怎么样能更方便、更易得、更便宜,工业文明就怎么努力。
工业文明在大宋
在工业经济里面,没有确定的创新方向,任何方向的突围都有可能成功。
多元创新
青白瓷
景德镇刚刚兴起的时候,瓷器是“南青北白”,南方爱青瓷,北方爱白瓷
安史之乱以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景德镇开始做青白瓷
遇上风口
由于辽朝和党项的阻隔,丝绸之路断掉了。喜欢玉石的中国人,很难买到玉石。而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青白瓷,被民间捧作“假玉”
接地创新
芒口
为了能能烧出更多的产品,把原先碗一个一个地烧,改成倒扣着摞起来烧
同等容积的窑炉,能堆叠4-5倍的量
会导致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倒扣着的碗口,上不了釉。在宋朝叫它“芒口”
避税
国家收税有一个原则,不仅要收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税得好收
宋朝的衙门收景德镇的税按窑的大小来收。
景德镇的这些民窑,他们能怎么办呢?
想办法减少残次品、一年多烧几窑,每一窑里要尽可能多出产产品。
初心是为了逃税避税,结果全是技术创新
重税
宋神宗时期,朝廷缺钱了,景德镇的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重
神宗熙宁年间,景德镇的商税3000多贯
大县商税才5000多贯
元丰年间,给景德镇专门定制了一个机构,不光管理瓷器买卖,而且盯着收税
“镇”
宋之前的“镇”,就是军镇
到了宋初,南方已经深度开发,一片和平繁荣
军镇失去了军事意义,渐渐就形成了一个商业化的市镇,政府就可以收税
宋朝开始在这些市镇设立监镇官,既收税,也维护一下当地治安。
景德镇有了监镇官,就是从景德年间开始的
对手
景德镇旁边的所有力量,都在对它虎视眈眈
土匪、豪绅、帮会、朝廷,都在想:你这里这么有钱,我怎么也能分一杯羹呢?
景德镇怎么赢得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