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07:辽朝皇帝为什么建五座京城,移动办公?
辽朝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由游牧者建立的王朝,不是表面上的什么分南北两套治理班子这么简单,更关键的是,最高层的统治者愿意四处奔走,愿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编辑于2024-04-17 16:12:50《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范仲淹晚年为范氏家族搞了个基金,他给整个家族存了一笔资产,用这笔资产带来的田租收入来帮衬家族里的贫寒子弟。范仲淹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义庄”,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义庄”,它的功能有点像现代的“家族信托基金”。谁家吃不起饭,给他发点口粮;谁家上学考科举没钱,给他垫付点学费。 那“义庄”这个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还延续到了1949年,持续900年这么久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范仲淹晚年为范氏家族搞了个基金,他给整个家族存了一笔资产,用这笔资产带来的田租收入来帮衬家族里的贫寒子弟。范仲淹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义庄”,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义庄”,它的功能有点像现代的“家族信托基金”。谁家吃不起饭,给他发点口粮;谁家上学考科举没钱,给他垫付点学费。 那“义庄”这个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还延续到了1949年,持续900年这么久呢?
自古的民族矛盾
南方和北方,中原和草原,农耕和游牧
不融合,两败俱伤
分家单过,谁也过不好
汉朝、唐朝、明朝都在尝试民族大融合方案
北魏、元朝、清朝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民族大融合的方案
澶渊之盟之后,辽朝的向南的边界基本定型,更深入地考虑怎么完成国土各个板块之间的深度融合。
经略西夏
今天的山西大同
1044年
西京
中京
1007年
上京以南
为了更好地连接辽朝的四个地理板块:老家也是发祥地的西拉木伦河谷、蒙古大草原、东北的森林和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北部的农耕地带。
向南经略中原
就是今天的北京
938年
南京
为了经略东北平原,甚至经略朝鲜半岛
在今天的辽阳
929年
东京
辽的文明是同时受到游牧、渔猎、农耕三种生活方式的滋养的,拥有多元性和丰富性
在大兴安岭和燕山间的西拉木伦河谷
918年
上京
作用
地点
时间
都城
五个都城经略四方
文化 繁荣
契丹也有儒释道这些精神信仰
公元918年,建造了“上京”,有孔子庙,佛寺,道观
建造很多佛教遗迹
大同的华严寺
山西应县木塔
河北涿州的双塔
印了一部《大藏经》
在佛教史上地位很高
华夏 正统
唐朝的太宗皇帝把自己的姓赐给契丹人,和大唐血脉相连
太祖耶律阿保机是907年登基的,是唐朝灭亡的那一年
公元947年,灭了后唐,在开封城里把国号从“契丹”改成了“辽”
土地广袤、欣欣向荣,军事和文化都傲视中原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辽朝人为什么自豪?
中国
辽朝
萧太后杀了两个亲姐姐
一个要带兵谋反
一个要毒死她
修建了一个新的都城“中京”
辽朝修建的第四个都城
在今天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大宋
真宗皇帝的郭皇后去世
五年后,刘娥封后
世界
英格兰向维京人支付和平赎金
阿尔泰地区的克烈部开始信仰景教
《凯尔斯书〉被从凯尔斯修道院盗走
德王亨利二世设立班贝格教区
大宋景德四年,大辽统和二十五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辽朝人为什么自豪?
《文明之旅》第八期
文明1007:辽朝皇帝为什么建五座京城,移动办公?
楔子:1007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个大命题,如何完成草原和中原的民族融合?做出独创性贡献的佼佼者,给后来者以巨大启发的优等生,就是辽朝。
帝王的巡幸制度
秦始皇
统一六国之后,就五次出巡
让各个文化区域的人都看看皇家的威严
获得全国各地老百姓的认同
后来的中原皇帝
内部的文化整合完成,官僚体系健全, 皇帝垂拱而治
元朝
皇帝在大都和上都,也就是农耕区和游牧区两个地方来回巡幸
清朝的时候
皇帝已经可以常住北京。但是他们秋天到避暑山庄,去“木兰秋狝”,见见草原上的蒙古王公和西藏来的喇嘛
临时性的东巡盛京、南下江南,去看看满族老乡,汉族精英们到底在搞些啥?
辽朝皇帝的四季
春
春天去鸭子河泺(pō),大概在今天吉林白城
看望一下森林里的女真等部落
女真部落打了一冬天的毛皮,皇帝和百官现场交易
夏
去草原的北边避暑
夏天、秋天草长马肥,是这些游牧部落每年力量最强大的时候
去看看他们是不是忠心,有没有内部问题
游牧部落的马牛羊也要换粮食、铁锅
秋
去草原西边
鞑靼、党项那些部落也需要抚慰
冬
去南方,暖和
南方是农耕地区,秋天的粮食征收上来,等皇帝去做年度预算,把粮食分一分
从森林、草原带回来的毛皮、马牛羊,可以交易
四时 捺钵
辽朝的皇帝在春夏秋冬四季,到不同的地方去扎帐篷搞野营活动。
解决一个大问题
跟帝国版图内不同文化区域的人的沟通
在自然界,一头雄狮怎么控制领地? 就是在领地上四处巡视
草原王朝的3.0版本
辽朝人口分布
契丹人75万
汉人240万
渔猎经济的渤海人大概45万
小部落人口20万
南北两院制度
南院用儒家的方式来治理汉人,治理的地方主要就是幽云十六州
北院则以草原的方式来治理契丹人
辽朝到底是怎么搞定这种内部复杂性的?
草原王朝的2.0版本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发生的故事
是一道单选题,而且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用草原部落传统,要么用中原的汉人传统
用草原部落传统,那在中原要摆出征服者的姿势,统治成本巨高;
用中原的汉人传统,草原老家的人觉得你数典忘祖,又容易断了根儿。
北魏孝文帝,他就选择了后一个选项:彻底地汉化。
北方六镇的老兄弟们被冷落了、被歧视了,就起义了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草原王朝的1.0版本
政治逻辑:部落提供军队,单于负责带领打仗,打了胜仗之后,单于负责公平地分配战利品
是秦汉时期的匈奴,汉朝皇帝选择和亲
后遗症:单于不再组织对中原的大规模进攻,但是边境部落对中原的小规模骚扰还是经常有
中原皇帝不知:单于对手下部落的约束能力是有限的,管不了。所以后来汉武帝不得不和匈奴全面开战。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辽朝皇帝为什么四处跑?
《文明之旅》第八期
文明1007:辽朝皇帝为什么建五座京城,移动办公?
融合方案是怎么迭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