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
cpa 经济法第一章,介绍了法的特征、 法律体系、 法律渊源、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等。
编辑于2024-04-17 21:39:01第一章
法的特征 5个
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整体意志)
制定或认可(多种途径) 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兜底)
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法是行为规范的社会规范,但不是唯一的社会规范)
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人与人)
技术规范(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
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法律体系(7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刑法
行政法
民商法(知产权)
经济法(税收法律制度)
社会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渊源(制定法)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大法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效率仅次于宪法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规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尽在本辖区适用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 (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协同制定
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地方法律规定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行,审计署,行政管理直属机构及法律规定的机构
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律
制定权: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可以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定相关法法律(24新增)
修改权全国人大; 闭会期间,人大常委可以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一般法律
制定权:全国人大常务会员会
修改权: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
具有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可重复适用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
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种类
法律规范的性质
民事、刑事、行政
法律关系:主体单方or双方
绝对法律关系 一对多
物权法
相对法律关系 一对一
债权、劳动法、行政法
法律关系:合法or违法
调整性(民事)
保护性(刑事)
法律关系(总述)
基本构成(3要素)
主体:
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国家
客体:(遥控器)
物、行为、人格利益、智力成果
个人信息、数据、网络虚拟CIA产
内容:权利和义务
引发法律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行为、事件
法律关系主体
概述
民事权利能力
享有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
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无权利能力谈不上行为能力
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从出生到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3个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 <8周岁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完全民事形式能力人
18周岁以上 ≥18周岁
16周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
法人
法人成立时产生,终止(注销)时消灭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 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代理人来实现
法律关系客体
物:
自然物(土地、森林)、人类劳动的创造物(建筑物、各类产品)
行为:
作为(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 运送旅客的行为) 不作为(竞业禁止合同的客体不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经营)
人格利益:
姓名、名誉
智力成果:
著作、专利、商标
新型法律关系客体(24新增)
个人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
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
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变动的原因
行为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法律行为(签章)
与表意无关:事实行为(如创作行为、侵权行为) 不需要签章
事件
人的出生与死亡
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时间的经过
***法制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 对依法治国做了重要论述(3个)
法制国家
法制政府
法制社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以下四方面提出重点要求(4个)
完善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严格公正司法
加快建设法制社会
***法制思想是《马斯克主义法制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法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知道思想(24年调整)
***法制思想的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背 5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兼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论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形成高水平开放格局,提升国籍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
DB项目
BR项目(新)
更新后保持10项
市场准入
获取经营场所
公共设施连接
雇佣劳动
获取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
税收
争端解决
市场竞争和企业破产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应秉持的基本原则(4个)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平等对待
营商环境评价体系(3个)
建立完善以 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
开展营商环境,不得影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
不得利用营商环境评价谋取利益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5个)
市场主体保护
市场环境
政务服务
监管执法
法治保障
例如:
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界定
通过意思表示设立
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分类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一方说了算)
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例如:债务的免除,抛弃动产,遗嘱行为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多方民事法律行为(2/3以上)
多数决的方式作出,而且对没有表示同意的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有偿or无偿
有偿:买卖合同、租赁合同
无偿:赠与
负担行为or处分行为
负担:交付货物的义务,请求货款的权利
处分:交付设备、房屋登记
主民事or从民事
要式or非要式
核心要素-意思表示(内心意思真实准确的表达出去)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 例:立遗嘱、抛弃动产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对话方式:相对人知道其内容生效
非对话方式:
电文形式:进入该系统时生效
未指定系统:相对人知道或应道知道该数据进入系统时生效
其他形式:达到相对人时生效
公告方式:公告发布时生效
意思表示的撤回:还没生效,阻值生效
意思表示的撤销:生效后撤销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代理制度
诉讼时效制度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