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编辑于2024-04-18 02:01:05行为学习理论
1. 桑代克的猫-联结试误说
1.1. 桑代克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刺激-反应联结
定义:把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在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来建立,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1.2. 教育启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效果律奖励小红花或表扬使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1.3. 评价: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2. 巴普洛夫的狗- 经典型条件作用说
2.1. 定义: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 ,由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射。
2.2. 经典型条件反射作用的注意规律
习得,强化,消退
泛化
分化(辨别)
高级条件作用
两个信号系统理论
2.3. 教育应用
可以用来解释教育中许多学习现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的行为
运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进行心理治疗,可以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消除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恐惧
3. 斯金纳的白鼠-操作性条件说
3.1. 经典型实验及行为分类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特定刺激引起-风吹眨眼)和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婴儿喃喃自语)
3.2.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
惩罚与消退
3.3.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小步子,自定步调,及时强化,积极反应,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矫正(的基本程序:确定目标行为,建立目标行为的基线水平,选择强化物,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实施行为矫正程序,观察目标行为并与基线水平作比较,减少强化频率-多用正强化塑造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
3.4. 评价
恭现:斯金纳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拓展类联结派的眼界,使人们能成功的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局限:把人的学习等同于动物的,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
4. 班杜拉榜样-观察(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4.1. 班杜拉经典实验
赏罚控制实验说明;儿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替代强化,引起相应行为的增加和抑制
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4.2.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定义: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
基本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影响注意的因素-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保持过程:使学习者的瞬间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保留在记忆中。这一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动作系统。
动作再现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但若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
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过程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替代和自我强化。
4.3. 教育应用
选择适当的榜样行为并反复示范榜样行为。观察学习是大量存在的,-学习和德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好的鼓励表扬,错的批评和教育
要充分发挥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发挥学习者的主管能动性
消除环境中的不良榜样行为
4.4. 补充: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论,社会认知论及交互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1.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组织
重视学的内在动机-认为学习的最好的动机是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等外在刺激
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应用-学习任何一门的学科最终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
从而使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1.2.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序列原则)
强化原则
1.3.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
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一般步骤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检验假设
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发现学习的四项原则
将学习情境和材料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适当组织材料
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
确保教材的难度适中
学生是发现学习的主动者,教师的作用
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知识的联系
训练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评价
优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批判思维的发展
局限性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点,歪曲了接受学习的本意
2.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
2.1.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
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
材料应在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主观条件
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倾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
2.2. 认知同化理论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派生下位学习
相关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并列学习
2.3.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2.4. 接受学习的界定和评价
界定
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
学生主要通过相关的旧知识的同化或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
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具有意义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
任何学习,只要符合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
评价
接受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便于储蓄和巩固
都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的构建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