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马原哲学总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总论总结。包括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哲学史的贡献。除了基础知识点,还有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重点知识也做出了着重标注。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可以说占据了我们考研英语的半壁江山,所以阅读是我们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但是到底该如何备考阅读理解题呢?给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快来看看吧~
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哲学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的人在社会历史中起着不一样的作用。本思维导图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以及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同时概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它的发展,反之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哲学总论
1、哲学的含义
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提供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高频考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但是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本原? (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物质归结于原子。 2、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找所谓最小的东西,如金木水火土、气、原子 2、缺陷:自发性、猜测性。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认为: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唯有这个共性、唯一特性,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因而也认为人类历史社会也是物质的。因此创立了唯物史观。) 因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的物质现象(个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共性),从哲学上作了最高的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本质规定。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精神——认为是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 2、表现形态——感觉、经验、意志、理性、思想(中国人认为的——心),最终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
1、精神——认为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 2、表现形态——理念(柏拉图)、绝对观念和绝对精神(黑格尔)、宇宙精神、神、(中国人认为的道、理)
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两者是否存在联系)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唯物主义、彻底的唯心主义 ( 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两者认知的过程不一样。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则反之。)
不可知论
二元论(也称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认为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代表观点:眼见未必为实)
意义: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存在与思维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③决定着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2.1、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世界是怎么存在的?
凡是认为世界是联系、全面、发展、矛盾的,叫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2.近代唯心辩证法。
3.现代唯物辩证法。
凡是认为世界是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的,叫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面对认识的问题,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了解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面对社会历史的问题,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历史。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首先,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次,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1、马克思在哲学史的两大贡献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统一起来)
哲学的逻辑框架: 两大观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两大运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