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甫]人生轨迹与主要诗词作品成就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杜甫]人生轨迹与诗词作品,Main content: 三、人物整体评价,二、经典诗词与名句,一、人生轨迹。详细描述了杜甫的生平、重要诗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杜甫]人生轨迹与诗词作品
一、人生轨迹
1. 早年求学与漫游(34岁前)
出生于河南巩县官宦家庭
7岁能诗
青年时漫游吴越、齐赵等地
与李白、高适结交并同游梁宋
2. 长安困顿时期(35-44岁)
科举屡次落第,献赋求官未果,生活贫困,写下《兵车行》《丽人行》等反映社会矛盾的诗作
3. 安史之乱与流亡(45-48岁)
战乱中被俘,后逃至凤翔任左拾遗,目睹战乱惨状后创作《春望》《三吏》《三别》等史诗级作品
4. 晚年漂泊(49岁后)
辗转成都、夔州等地,生活困苦,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晚年代表作,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
二、经典诗词与名句
代表作品
《春望》、《三吏》、《三别》、《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北征》、《蜀相》、《春夜喜雨》等,以“诗史”著称,记录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以征兵场景揭露战争对底层的摧残。如《石壕吏》中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通过老妇被迫应征的细节,展现乱世中家庭的破碎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聚焦个体命运。《新婚别》以新娘口吻倾诉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大义交织,体现杜甫对战争的复杂态度
传世名句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青年时期豪情)
诗词特点
杜甫的诗歌 ,沉郁顿挫”,善于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结合,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更开创了 “即事名篇” 的新乐府传统,对白居易、元稹等中唐诗人影响深远。
三、人物整体评价
诗史地位 :被誉为“诗圣”,其诗真实记录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开创现实主义诗歌高峰 。
精神内核 :以“穷年忧黎元”的悲悯情怀关注底层,体现儒家济世精神,作品中饱含家国情怀与人道主义光辉 。
后世影响 :对宋代陆游等诗人影响深远,其作品跨越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人评价
苏轼:称杜甫 “一饭未尝忘君”(《王定国诗集叙》),将其忠君爱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并论,视为士大夫精神的典范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评杜诗 “所以为冠冕者,固不独以其诗也”,认为其诗歌中 “民胞物与” 的情怀与儒家 “仁者爱人” 思想高度契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个人困境推己及人,展现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