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从理解医学的前提、什么是病、医疗活动的本质重新认识疾病、医学演化的里程碑改变医学的大医生、医生的精神与病人的修炼这七章来做了介绍,脉络清晰,概括全面,是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
编辑于2021-08-03 14:02:53《倾听着的教育》 李政涛 著 内容简介: 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名教育学者李政涛从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请从倾听开始! 作者简介: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一土全村公众号视频线上直播课程之财商培养,导图介绍了孩子与金钱、财商思维、书籍、总结等方面,收藏下图了解吧!
这是一篇关于《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从理解医学的前提、什么是病、医疗活动的本质重新认识疾病、医学演化的里程碑改变医学的大医生、医生的精神与病人的修炼这七章来做了介绍,脉络清晰,概括全面,是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倾听着的教育》 李政涛 著 内容简介: 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名教育学者李政涛从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请从倾听开始! 作者简介: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一土全村公众号视频线上直播课程之财商培养,导图介绍了孩子与金钱、财商思维、书籍、总结等方面,收藏下图了解吧!
这是一篇关于《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从理解医学的前提、什么是病、医疗活动的本质重新认识疾病、医学演化的里程碑改变医学的大医生、医生的精神与病人的修炼这七章来做了介绍,脉络清晰,概括全面,是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
医学通识讲义
第一章 理解医学的前提
01讲 生命第一
划重点
医学保障不了人类物种的延续
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
生命第一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活着、尊严、意义。
举例:打破常规,作者给患者“灌”酒,李拉海作儿科心脏手术
02讲 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划重点
疾病和感觉没有必然联系。
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疾病和健康是可以共存的。
疾病也有价值,疾病可以刺激人体免疫,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推动整个物种进化。
说理:人类不完美
03讲 生命自我修复
划重点
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自我修复缺失,医疗也无能为力。
医疗的作用是为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创造条件。
举例:致死量中毒阻断了细胞分裂,美国前总统卡特恶性黑色素瘤治愈
04讲 医学的双重性格
划重点
医生的态度不是判断人文的唯一标准。
真正的人文,要有科学基础。
真正的科学,要考虑病人的整体。
举例:乳腺癌手术的进步;乙肝疫苗的作用等等
05讲 医患是联盟
划重点
医疗过程的实质不是消费
治疗更像过河,医患关系的本质是联盟
联盟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举例:慢性心衰的治疗;作者治疗羊水栓塞病患
第二章 什么是病
06讲 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划重点
进化不能消除疾病,很多病反而和进化有密切关系。
进化的三个不完美和疾病密切相关:器官性状的不完美,适应的不完美,需求和能力匹配的不完美。
举例:小马生下就能走,而人不行
07讲 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划重点
用神鬼解释病因是蒙昧的神鬼巫术,不是医学。
四体液学说用哲学思辨解释疾病,也没有带来突破。
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找病因。它相信任何病都有病理基础,这为解释一切病带来了希望。
举例:SARS找病原、同性恋找原因
08讲 为什么这些“病”不用治
划重点
疾病带来的症状,绝大多数时候是提醒、是保护。
症状和疾病应该区别对待。病要治,症状只能适度干预。
举例:低血压减少流血,高血压提高供血……
09讲 疾病是突然发现的
划重点
代偿是人体面对持续损伤的一种妥协机制。
代偿让器官满足基本功能,却掩盖了症状。
针对慢病,我们可以主动筛查,阻断发病环节,放大代偿。
主动筛查,如50岁以上结肠镜检
源头预防,如HPV疫苗
放大代偿,如冠心病患者帮助小血管生长
举例: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病
10讲 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划重点
人和体内的细菌是相爱相杀、互惠互利的内共生关系。
打破内共生,会带来很多病。
重建内共生可以治疗或者预防很多疾病。
少用抗生素
若要用问医生
健康人不要用含杀菌剂的洗液、漱口水
别太干净
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
产妇能顺产不要剖
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如: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
少吃糖,糖阻止拟杆菌的定植,“拟杆菌”可以让人变瘦
11讲 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划重点
零免疫意味着疾病和死亡。
人体免疫认不出“坏人”,把“好人”当“坏人”,认出来但是打不过“坏人”,是发病的三个原因。
通过打疫苗,保护内共生,得小病,可以提高免疫力。
举例:非典时期,医生丈夫给重症妻子做人工呼吸未感染
第三章 医疗活动的本质
12讲 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划重点
诊断是一个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的不断循环。
高手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定的知识储备,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的能力。
举例:《豪斯医生》肺移植;作者遇到大出血却血压高(判断脑积水)
13讲 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划重点
任何治疗的核心问题都是先定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开展治疗。
治疗目标必须基于患者需求。
治疗的本质就是用客观的、可量化的医学目标去匹配患者需求。治疗的过程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互动的过程。
14讲 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划重点
指南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它用规范降低水平差异,用科学保证疗效,控制风险。
指南制定的基础是证据,会随时更新和迭代。
灵活运用指南,可以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举例:作者拯救心脏停跳的姑娘
15讲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划重点
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它背后是整个医学认知体系。
认知越来越深入,是增加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核心。
举例:伟哥、格列卫、砒霜、反应停
16讲 医院:医疗服务最高效的组织形式
划重点
医疗服务要解决两个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医院高度分工协作,才能汇聚前沿技术解决难题。
医院让能量高效匹配利用,让信息充分流动传承。医院是医疗服务高质、高效的组织形式。
举例:孙宇主任做颈椎畸形手术
17讲 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划重点
公共卫生利用公共管理机制,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建立公共卫生体系,付出过血的代价。
公共卫生三个特点:效益非即时显现,群体利益和个体风险的权衡,性价比最高。
举例:澳大利亚禁烟;英国因霍乱爆发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第四章 重新认识疾病
18讲 癌的生成机制
划重点
癌症就像一辆“疯狂跑车”,它有六个环节: (1)图纸错误。癌基因造出了癌细胞; (2)自检体系失效。癌细胞赖着不死; (3)癌细胞有丰富的血管和独特的能量利用系统; (4)免疫逃逸,癌细胞躲过了警察; (5)篡改里程,拒绝报废; (6)导航错乱,同归于尽。
癌症的所有治疗,都是针对这6个环节。
19讲 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划重点
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细胞分裂会带来基因突变,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
既然年龄因素无法改变,通过避免其他危险因素,仍然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癌症发病。
建议
去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
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已经感染了,要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腺瘤就切除
接纳癌症,和它共存
抑制在安全数量下,照样可以健康生存
20讲 冠心病是全身病
划重点
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改变生活方式加药物,这种全身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在关键或者病变严重的时候可以救命
21讲 心身疾病是真病了
划重点
心身疾病的三个环节:应激,心理变化,躯体疾病。
不同性格的人,心身疾病发病风险不同,容易发生的病也不同。
治疗应该心、身同治。
三种性格
A类性格,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苛求自己,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
B类性格,谦逊谨慎,不自以为是;主动调节心态,不偏执,不自虐。更少患心脏病,并且更长寿。
C类性格,内向;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憋着,爱生闷气。容易发生肿瘤。
举例:猴子电击试验;因结扎而“阳痿”的县长
22讲 医源性损害
划重点
医源性损害分为两种:医疗事故和医疗局限性的代价。
通过制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更多的医源性损害是医疗局限性的代价,要通过整体认知水平提高来降低。
举例:梁启超肾切除手术;庆大霉素“一针致聋”
23讲 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划重点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具有客观的神经传导通路。
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病。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疼痛不能忍,需要科学治疗。
癌症病人吗啡药物上瘾的比例低于1%。
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举例:最疼的病有三种,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癌症带来的疼痛和三叉神经痛。
24讲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划重点
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增长。
衰老的机理分为三个层面:基因损伤,细胞功能异常,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是衰老的本质。
运动、节食、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衰老。
第七章 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44讲 精进第一关:少即是多
划重点
繁冗和复杂未必带来好的结局。
少即是多,是医生成长必须要过的第一关。
做到少即是多的三个方法:寻求杠杆解,寻找最小代价,终局思维。
认识误区
越多越安全
把所有异常都当成病
把高消费当成好医疗
举例:多数药只对30~50%人有效,微小甲状腺癌很常见并不影响健康
45讲 精进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下快速决策
信息不完备下的快速决策,由4条原则组成: 1. 唐僧原则,先保命,把紧急事件转化为常规事件。 2. 第一张骨牌原则,找到复杂问题的关键点。 3. 马蹄声原则,按照概率大小考虑问题。 4. 高尔夫原则,不断校正,避免主观错误。
46讲 精进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划重点
情感过于强烈会带来不理性。
不理性在医疗过程中会引起思维窄化。
正确转换理性思维和不理性思维,是医生要过的第三关。
举例:两次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47讲 健康的智慧: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划重点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之前的因果关系链条可以概括为: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针对第一个环节:预防或者治疗慢性感染,避免高危行为,健康饮食。针对第二个环节,可以适度节食,运动。针对第三个环节,可以进行科学的筛查。
健康生活
高危行为包括抽烟,过度饮酒,熬夜,过烫饮食,雾霾天不戴口罩,应减少食用可能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黄曲霉素的食物等等。
少吃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盐。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全谷物、杂粮,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某些海产品。
多吃膳食纤维能挽救生命,这应该被载入史册。建议每天摄入至少25-29克或更多的膳食纤维。
疾病早期筛查
用低剂量肺部CT筛查早期肺癌; 用乳腺钼靶检查,或者加上超声、核磁共振筛查早期乳腺癌; 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或者加上HPV检测筛查早期宫颈癌; 用结肠镜筛查结肠癌和直肠癌。
48讲 聪明的患者:会知情、会选择、会寻找支持
划重点
决策体系的三个环节:知情、选择、寻求支持。
五个关键问题可以帮助医患共同决策。
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手术吗?
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足之处?
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寻求医生的支持有利于作出最佳选择。
举例:卫燕教授父亲病例
49讲 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划重点
正确认识死亡可以让人实现有尊严的死亡。
自己的成长、社会的支持、医学的温情是让死亡质量提高的解决方案。
善终的含义包括6个层面,缓和医疗和生前预嘱是目前做到善终的有益尝试。
善终的六个要求
无痛苦的死亡
公开承认死亡即将到来
在家中去世,有家属和朋友陪伴
“明明白白”地死亡,内心冲突和未尽事宜都得到了解决
认定死亡是个体的成长过程
与个人的爱好和与特征相符合的方式死亡
缓和医疗
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缓和医疗不是安乐死。缓和医疗不是“顺其自然”。缓和医疗也不仅是纯粹的医学干预,应该是身体、心理、精神三个层面的全方位干预。
生前预嘱
一、我要或者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二、我希望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 三、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四、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 五、我希望谁帮助我。
50讲 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医学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永存。 医学研究的方法,永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方法永存。 医学带给咱们的希望永存。
第六章 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38讲 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希波克拉底废巫立医,他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
医生作为一门独立职业诞生的标志有三个:疾病观形成,医学技术出现,行业规则确立。
《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行业自律,它成为医生的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
39讲 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奥斯勒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医学教育制度。
实践可以架起理论和诊断、治疗之间的桥梁。
实践是临床医学的核心理念。
40讲 福斯曼:医疗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凡是科学问题,凡是对病人有益的,尽管是禁区,都需要有人探索。
医学探索面临三个困境:技术规范困境,伦理规范困境,特殊情况下的现实困境。
对特殊的现实困境制定特殊政策,是医学科学和人文的体现。
41讲 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无知之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导致犯错误。
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体系的无知之错。
提高认知水平,是解决无知之错的根本方法。
42讲 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伍连徳医生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用科学方法战胜鼠疫,为人类战胜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突发、不明原因的大型传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了解病原体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群体防控流程,就有助于控制疫情。
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3讲 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林巧稚医生是中国医生和中国女医生的典范。
在以前,女性从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医生正在发挥着突出的贡献和作用。
第五章 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25讲 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划重点
疫苗的工作原理:用生小病来预防大病;不得病也能防病;疫苗在未来还可以治病。
疫苗安全源于原理,安全源于设计,安全源于覆盖。
虽然疫苗永远做不到100%安全,但是可以越来越安全。
举例子:脊灰疫苗
26讲 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划重点
静脉补液诞生于霍乱,它是一个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新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打开新思路的过程。
举例:讲述静脉补液的发展史,以及口服补液
27讲 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划重点
疼,阻碍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不疼,带来了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还带来了其他治疗技术的发展。
不疼,体现了医学伟大的人道主义关怀。
举例:乙醚发现与麻醉的历史
28讲 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划重点
南丁格尔用数据说明了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她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
护理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
护理有三个重要作用:保证医疗质量,体现医疗体验,医疗安全的代言人。
举例:护理发展的历史,以及“渐冻人”病例护理、手术监督
29讲 X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划重点
医学永远面临一个矛盾:活体信息采集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X射线大大缩小这个矛盾,它是用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只有让X射线对人体干预最小,才能让X射线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干预X射线的能量,又带来疾病治疗的新手段。
举例:X射线以及放射医学发展史
30讲 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划重点
青霉素的发现虽然是偶然,但它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菌群紊乱、真菌感染。
正确对待抗生素的态度:感染性疾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鼓励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
抗生素使用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抗生素是好药,不会带来多大的副作用。
任何感染都不能单纯地“杀”,除了应用抗生素之外,应该鼓励人体的自我防御。
家里的小药箱,少备抗生素。
举例:青霉素发现、粪菌止泻
31讲 呼吸机:热修复的新起点
划重点
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告诉我们呼吸支持的重要。
保证人活着的同时让人体修复,是医学上的热修复。
热修复的三个层面:器官支持、降低功能、器官替代。
举例:呼吸机的发展历史,病患emco使用
32讲 癌症的免疫疗法:激发生态韧性
划重点
科利医生为癌症免疫疗法作出了初步尝试。
斯坦曼告诉我们,要想杀“敌”,就要首先认出“敌人”。
癌症免疫疗法的工作原理是,从外部干预,转为增强内力。内力就是人体免疫。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的恢复告诉我们,要对自身的修复保持信心。人体免疫就是伟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举例:免疫疗法与诺奖获得者的故事
33讲 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划重点
精神和肉体不是两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东西。
从控制因果,到阻断因果链条,这是医学对疾病认知的进步。
氯丙嗪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举例:氯丙嗪等药发展过程
34讲 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划重点
脑死亡作为死亡的诊断标准更科学。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是生与死的区别。
脑死亡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脑死亡案例
35讲 循证医学:如何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划重点
综合现阶段能够获得的全部证据,才能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就是证据+医生经验+患者意愿,核心是证据。
循证医学的五级证据依次是:个人经验,前后对比,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荟萃分析。
36讲 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划重点
口服避孕药,让生育和性爱分割。
专业助产技术,让生育和死亡分割。
冻卵技术,让生育和年龄分割。
举例:避孕药诞生,口服避孕药与紧急避孕药区别以及对身体危害
37讲 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划重点
所有自然科学的进步,都终将为医学所用。
基础研究是地基,临床项目是应用。基础越扎实,临床就越可靠。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医学研究越深入越微观,也就为认知和治愈疾病带来了无限可能。
举例:急性白血病应用CAR-T疗法治愈,基因修复机制发现者桑卡获诺贝尔化学奖
医学通识讲义
第一章 理解医学的前提
01讲 生命第一
02讲 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03讲 生命自我修复
04讲 医学的双重性格
05讲 医患是联盟
第二章 什么是病
06讲 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07讲 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08讲 为什么这些“病”不用治
09讲 疾病是突然发现的
10讲 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11讲 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第三章 医疗活动的本质
12讲 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13讲 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14讲 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15讲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16讲 医院:医疗服务最高效的组织形式
17讲 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第四章 重新认识疾病
18讲 癌的生成机制
19讲 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20讲 冠心病是全身病
21讲 心身疾病是真病了
22讲 医源性损害
23讲 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24讲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第七章 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44讲 精进第一关:少即是多
45讲 精进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下快速决策
46讲 精进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47讲 健康的智慧: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48讲 聪明的患者:会知情、会选择、会寻找支持
49讲 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50讲 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第六章 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38讲 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39讲 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40讲 福斯曼:医疗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41讲 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42讲 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43讲 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第五章 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25讲 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26讲 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27讲 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28讲 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29讲 X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30讲 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31讲 呼吸机:热修复的新起点
32讲 癌症的免疫疗法:激发生态韧性
33讲 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34讲 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35讲 循证医学:如何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36讲 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37讲 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第一章 理解医学的前提
01讲 生命第一
划重点
医学保障不了人类物种的延续
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
生命第一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活着、尊严、意义。
举例:打破常规,作者给患者“灌”酒,李拉海做儿科心脏手术
02讲 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划重点
疾病和感觉没有必然联系。
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疾病和健康是可以共存的。
疾病也有价值,疾病可以刺激人体免疫,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推动整个物种进化。
说理:人类不完美
03讲 生命自我修复
划重点
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自我修复缺失,医疗也无能为力。
医疗的作用是为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创造条件。
举例:致死量中毒阻断了细胞分裂,美国前总统卡特恶性黑色素瘤治愈
04讲 医学的双重性格
划重点
医生的态度不是判断人文的唯一标准。
真正的人文,要有科学基础。
真正的科学,要考虑病人的整体。
举例:乳腺癌手术的进步;乙肝疫苗的作用等等
05讲 医患是联盟
划重点
医疗过程的实质不是消费
治疗更像过河,医患关系的本质是联盟
联盟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举例:慢性心衰的治疗;作者治疗羊水栓塞病患
第二章 什么是病
06讲 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划重点
进化不能消除疾病,很多病反而和进化有密切关系。
进化的三个不完美和疾病密切相关:器官性状的不完美,适应的不完美,需求和能力匹配的不完美。
举例:小马生下就能走,而人不行
07讲 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划重点
用神鬼解释病因是蒙昧的神鬼巫术,不是医学。
四体液学说用哲学思辨解释疾病,也没有带来突破。
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找病因。它相信任何病都有病理基础,这为解释一切病带来了希望。
举例:SARS找病原、同性恋找原因
08讲 为什么这些“病”不用治
划重点
疾病带来的症状,绝大多数时候是提醒、是保护。
症状和疾病应该区别对待。病要治,症状只能适度干预。
举例:低血压减少流血,高血压提高供血……
09讲 疾病是突然发现的
划重点
代偿是人体面对持续损伤的一种妥协机制。
代偿让器官满足基本功能,却掩盖了症状。
针对慢病,我们可以主动筛查,阻断发病环节,放大代偿。
主动筛查,如50岁以上结肠镜检
源头预防,如HPV疫苗
放大代偿,如冠心病患者帮助小血管生长
举例: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病
10讲 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划重点
人和体内的细菌是相爱相杀、互惠互利的内共生关系。
打破内共生,会带来很多病。
重建内共生可以治疗或者预防很多疾病。
少用抗生素
若要用问医生
健康人不要用含杀菌剂的洗液、漱口水
别太干净
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
产妇能顺产不要剖
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如: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
少吃糖,糖阻止拟杆菌的定植,“拟杆菌”可以让人变瘦
11讲 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划重点
零免疫意味着疾病和死亡。
人体免疫认不出“坏人”,把“好人”当“坏人”,认出来但是打不过“坏人”,是发病的三个原因。
通过打疫苗,保护内共生,得小病,可以提高免疫力。
举例:非典时期,医生丈夫给重症妻子做人工呼吸未感染
第三章 医疗活动的本质
12讲 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划重点
诊断是一个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的不断循环。
高手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定的知识储备,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的能力。
举例:《豪斯医生》肺移植;作者遇到大出血却血压高(判断脑积水)
13讲 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划重点
任何治疗的核心问题都是先定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开展治疗。
治疗目标必须基于患者需求。
治疗的本质就是用客观的、可量化的医学目标去匹配患者需求。治疗的过程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互动的过程。
14讲 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划重点
指南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它用规范降低水平差异,用科学保证疗效,控制风险。
指南制定的基础是证据,会随时更新和迭代。
灵活运用指南,可以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举例:作者拯救心脏停跳的姑娘
15讲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划重点
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它背后是整个医学认知体系。
认知越来越深入,是增加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核心。
举例:伟哥、格列卫、砒霜、反应停
16讲 医院:医疗服务最高效的组织形式
划重点
医疗服务要解决两个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医院高度分工协作,才能汇聚前沿技术解决难题。
医院让能量高效匹配利用,让信息充分流动传承。医院是医疗服务高质、高效的组织形式。
举例:孙宇主任做颈椎畸形手术
17讲 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划重点
公共卫生利用公共管理机制,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建立公共卫生体系,付出过血的代价。
公共卫生三个特点:效益非即时显现, 群体利益和个体风险的权衡,性价比最高。
举例:澳大利亚禁烟;英国因霍乱爆发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第四章 重新认识疾病
18讲 癌的生成机制
划重点
癌症就像一辆“疯狂跑车”,它有六个环节: (1)图纸错误。癌基因造出了癌细胞; (2)自检体系失效。癌细胞赖着不死; (3)癌细胞有丰富的血管和独特的能量利用系统; (4)免疫逃逸,癌细胞躲过了警察; (5)篡改里程,拒绝报废; (6)导航错乱,同归于尽。
癌症的所有治疗,都是针对这6个环节。
19讲 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划重点
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细胞分裂会带来基因突变,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
既然年龄因素无法改变,通过避免其他危险因素,仍然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癌症发病。
建议
去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 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 少吃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
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 已经感染了,要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腺瘤就切除
接纳癌症,和它共存
抑制在安全数量下,照样可以健康生存
20讲 冠心病是全身病
划重点
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改变生活方式加药物,这种全身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在关键或者病变严重的时候可以救命
24讲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划重点
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增长。
衰老的机理分为三个层面:基因损伤,细胞功能异常,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是衰老的本质。
运动、节食、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衰老。
23讲 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划重点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具有客观的神经传导通路。
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病。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疼痛不能忍,需要科学治疗。
癌症病人吗啡药物上瘾的比例低于1%。
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举例:最疼的病有三种,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癌症带来的疼痛和三叉神经痛。
22讲 医源性损害
划重点
医源性损害分为两种:医疗事故和医疗局限性的代价。
通过制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更多的医源性损害是医疗局限性的代价,要通过整体认知水平提高来降低。
举例:梁启超肾切除手术;庆大霉素“一针致聋”
21讲 心身疾病是真病了
划重点
心身疾病的三个环节:应激,心理变化,躯体疾病。
不同性格的人,心身疾病发病风险不同,容易发生的病也不同。
治疗应该心、身同治。
三种性格
A类性格,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苛求自己,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
B类性格,谦逊谨慎,不自以为是;主动调节心态,不偏执,不自虐。更少患心脏病,并且更长寿。
C类性格,内向;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憋着,爱生闷气。容易发生肿瘤。
举例:猴子电击试验;因结扎而“阳痿”的县长
第五章 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37讲 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划重点
所有自然科学的进步,都终将为医学所用。
基础研究是地基,临床项目是应用。基础越扎实,临床就越可靠。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医学研究越深入越微观,也就为认知和治愈疾病带来了无限可能。
举例:急性白血病应用CAR-T疗法治愈,基因修复机制发现者桑卡获诺贝尔化学奖
36讲 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划重点
口服避孕药,让生育和性爱分割。
专业助产技术,让生育和死亡分割。
冻卵技术,让生育和年龄分割。
举例:避孕药诞生,口服避孕药与紧急避孕药区别以及对身体危害
35讲 循证医学:如何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划重点
综合现阶段能够获得的全部证据,才能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就是证据+医生经验+患者意愿,核心是证据。
循证医学的五级证据依次是:个人经验,前后对比,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荟萃分析。
34讲 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划重点
脑死亡作为死亡的诊断标准更科学。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是生与死的区别。
脑死亡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脑死亡案例
33讲 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划重点
精神和肉体不是两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东西。
从控制因果,到阻断因果链条,这是医学对疾病认知的进步。
氯丙嗪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举例:氯丙嗪等药发展过程
32讲 癌症的免疫疗法:激发生态韧性
划重点
科利医生为癌症免疫疗法作出了初步尝试。
斯坦曼告诉我们,要想杀“敌”,就要首先认出“敌人”。
癌症免疫疗法的工作原理是,从外部干预,转为增强内力。内力就是人体免疫。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的恢复告诉我们,要对自身的修复保持信心。 人体免疫就是伟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举例:免疫疗法与诺奖获得者的故事
31讲 呼吸机:热修复的新起点
划重点
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告诉我们呼吸支持的重要。
保证人活着的同时让人体修复,是医学上的热修复。
热修复的三个层面:器官支持、降低功能、器官替代。
举例:呼吸机的发展历史,病患emco使用
30讲 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划重点
青霉素的发现虽然是偶然,但它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菌群紊乱、真菌感染。
正确对待抗生素的态度:感染性疾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鼓励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
抗生素使用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抗生素是好药,不会带来多大的副作用。
任何感染都不能单纯地“杀”,除了应用抗生素之外,应该鼓励人体的自我防御。
家里的小药箱,少备抗生素。
举例:青霉素发现、粪菌止泻
29讲 X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划重点
医学永远面临一个矛盾:活体信息采集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X射线大大缩小这个矛盾,它是用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只有让X射线对人体干预最小,才能让X射线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干预X射线的能量,又带来疾病治疗的新手段。
举例:X射线以及放射医学发展史
28讲 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划重点
南丁格尔用数据说明了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她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
护理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
护理有三个重要作用:保证医疗质量,体现医疗体验,医疗安全的代言人。
举例:护理发展的历史,以及“渐冻人”病例护理、手术监督
27讲 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划重点
疼,阻碍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不疼,带来了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还带来了其他治疗技术的发展。
不疼,体现了医学伟大的人道主义关怀。
举例:乙醚发现与麻醉的历史
26讲 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划重点
静脉补液诞生于霍乱,它是一个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新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打开新思路的过程。
举例:讲述静脉补液的发展史,以及口服补液
25讲 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划重点
疫苗的工作原理:用生小病来预防大病; 不得病也能防病;疫苗在未来还可以治病。
疫苗安全源于原理,安全源于设计,安全源于覆盖。
虽然疫苗永远做不到100%安全,但是可以越来越安全。
举例子:脊灰疫苗
第六章 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38讲 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希波克拉底废巫立医,他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
医生作为一门独立职业诞生的标志有三个:疾病观形成,医学技术出现,行业规则确立。
《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行业自律,它成为医生的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
39讲 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奥斯勒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医学教育制度。
实践可以架起理论和诊断、治疗之间的桥梁。
实践是临床医学的核心理念。
40讲 福斯曼:医疗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凡是科学问题,凡是对病人有益的, 尽管是禁区,都需要有人探索。
医学探索面临三个困境:技术规范困境, 伦理规范困境,特殊情况下的现实困境。
对特殊的现实困境制定特殊政策, 是医学科学和人文的体现。
41讲 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无知之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导致犯错误。
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体系的无知之错。
提高认知水平,是解决无知之错的根本方法。
42讲 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伍连徳医生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用科学方法战胜鼠疫, 为人类战胜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突发、不明原因的大型传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了解病原体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群体防控流程,就有助于控制疫情。
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3讲 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林巧稚医生是中国医生和中国女医生的典范。
在以前,女性从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医生正在发挥着突出的贡献和作用。
第七章 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44讲 精进第一关:少即是多
划重点
繁冗和复杂未必带来好的结局。
少即是多,是医生成长必须要过的第一关。
做到少即是多的三个方法:寻求杠杆解,寻找最小代价,终局思维。
认识误区
越多越安全
把所有异常都当成病
把高消费当成好医疗
举例:多数药只对30~50%人有效,微小甲状腺癌很常见并不影响健康
45讲 精进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下快速决策
信息不完备下的快速决策,由4条原则组成: 1. 唐僧原则,先保命,把紧急事件转化为常规事件。 2. 第一张骨牌原则,找到复杂问题的关键点。 3. 马蹄声原则,按照概率大小考虑问题。 4. 高尔夫原则,不断校正,避免主观错误。
46讲 精进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划重点
情感过于强烈会带来不理性。
不理性在医疗过程中会引起思维窄化。
正确转换理性思维和不理性思维,是医生要过的第三关。
举例:两次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47讲 健康的智慧: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划重点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之前的因果关系链条可以概括为: 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针对第一个环节,预防或者治疗慢性感染,避免高危行为,健康饮食。针对第二个环节,可以适度节食,运动。 针对第三个环节,可以进行科学的筛查。
健康生活
高危行为包括抽烟,过度饮酒,熬夜,过烫饮食,雾霾天不戴口罩,应减少食用可能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黄曲霉素的食物等等。
少吃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盐。 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全谷物、杂粮),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某些海产品)
多吃膳食纤维能挽救生命,这应该被载入史册。建议每天摄入至少25-29克或更多的膳食纤维。
疾病早期筛查
用低剂量肺部CT筛查早期肺癌; 用乳腺钼靶检查,或者加上超声、核磁共振筛查早期乳腺癌; 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或者加上HPV检测筛查早期宫颈癌; 用结肠镜筛查结肠癌和直肠癌。
50讲 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医学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永存。 医学研究的方法,永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方法永存。 医学带给咱们的希望永存。
49讲 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划重点
正确认识死亡可以让人实现有尊严的死亡。
自己的成长、社会的支持、医学的温情是让死亡质量提高的解决方案。
善终的含义包括6个层面,缓和医疗和生前预嘱是目前做到善终的有益尝试。
善终的六个要求
无痛苦的死亡
公开承认死亡即将到来
在家中去世,有家属和朋友陪伴
“明明白白”地死亡,内心冲突和未尽事宜都得到了解决
认定死亡是个体的成长过程
与个人的爱好和与特征相符合的方式死亡
缓和医疗
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缓和医疗不是安乐死。缓和医疗不是“顺其自然”。缓和医疗也不仅是纯粹的医学干预,应该是身体、心理、精神三个层面的全方位干预。
生前预嘱
一、我要或者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二、我希望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 三、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四、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 五、我希望谁帮助我。
48讲 聪明的患者:会知情、会选择、会寻找支持
划重点
决策体系的三个环节:知情、选择、寻求支持。
五个关键问题可以帮助医患共同决策。
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手术吗?
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足之处?
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寻求医生的支持有利于作出最佳选择。
举例:卫燕教授父亲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