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酵过程及控制(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之发酵过程控制知识总结,包括泡沫的形成与控制、培养基成分、浓度、溶解氧与控制、发酵温度及其控制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发酵过程控制
调控原理
理论基础
决定因素:①优秀的gene②合适的外界条件
影响发酵的环境条件:培养基、pH、温度、 氧气、泡沫、杂菌、噬菌体污染等
调控的理论基础:①微生物学技术②化学化工技术③自动控制技术
发酵控制参数
物理、工程参数:如温度、罐压、搅拌转速、粘度、密度等
生化参数:
1.反映菌体生长参数:①菌体浓度②菌体DNA含量③菌体RNA含量
2.反映菌体代谢活力:①菌体中ATP含量②ADP③AMP
3.反映细胞合成:①NADH2(还原力)
4.反映氧的供应、消耗:①溶氧量②排气中氧气浓度 ③菌摄氧率④呼吸强度⑤氧化还原电位
5.反映菌代谢:①pH
6.反映目标物产量①效价②前体
发酵设备
发酵反应器:为发酵菌体生长及目的产物合成提供:“可调控环境”
成套发酵系统包括:种子罐、发酵罐、控制系统、空气处理系统、专用管阀、补料系统、操作平台、公用配套工程等
pH的变化与控制
pH影响发酵的机理
影响酶活性
影响细胞膜的电荷状况
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和微生物中代谢产物的分离
改变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Eh
pH影响某些微生物的形态
影响pH的因素
1.微生物的代谢特性
2.培养基的成分
3.发酵条件:通气和搅拌,通气不足时产生乳酸
pH的调节
1.调节配方:①调整碳氮比②调整生理酸、 碱性物质比例③加入缓冲物质:CaCO3
2.补料中和:①加酸、碱:NaOH等 ②流加无机氮源:尿素、硝酸铵等③流加C源:加糖调节
发酵温度及其控制
温度影响发酵
1.影响酶活性、核酸活性:高温破坏 酶蛋白和核酸分子结构中的H键、S—S键
2.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及产物形成的影响:①温度影响酶促反应②温度影响细胞对养分的吸收③温度影响代谢产物合成速率④温度影响目标产物合成方向⑤影响代谢调控⑥如:金色链霉菌:<30℃合成金霉素,>35℃合成四环素
温度影响因素
①因微生物菌种而异
②因发酵时期而异
③菌龄:敏感期:分裂期对温度敏感;迟钝期:发酵后期敏感性下降
最适温度
参考因素①菌种②培养条件③酶促反应类型④生长阶段差异
实例:①通气较差:降温②使用速效养分时:降温
发酵升温和控制
发酵升温的原因:生物热(分解产热时散失的热量)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①菌体利用底物时产生生物热
②搅拌产生摩擦热
③蒸发吸热,水带走热
④气体带走热量
⑤发酵罐罐壁散热
发酵温度控制
①外部调控
②培养基成分调整
溶解氧与控制
概念
1.溶解氧对发酵过程影响:①微生物生长发育②代谢途径和产物形成
2.临界溶氧浓度:发酵液中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溶氧浓度。
3.溶氧谷
4.增加溶氧量的方法
①加大通气量
②提高搅拌速度
③降低Medium浓度
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①菌种
②菌体浓度
③菌龄
④培养基
影响氧气传递的因子
1.搅拌(4种有利,3不利)
①将空气打成小泡
②增加液体湍动
③形成涡流
④减少菌丝结块
不利:①耗能多②改变菌体形态③剪切损伤细胞
2通气量与空气流速
①通气量增加有利于减少菌体周围液膜厚度
②通气量过大溶氧效率不再增加
3培养液影响氧气溶解因素
①粘度
②菌丝浓度
③表面张力
④离子浓度
增加溶氧措施
①增加搅拌功率
②补水稀释培养液
③降低温度
④提高罐压
⑤增加通气量
⑥通入纯氧
培养基成分、浓度
1.质:所有原料组分和性质要稳定
2.量
控制底物浓度①防止产生阻遏效应②控制微生物处于适当发育阶段
补料应满足需要但不过量
泡沫的形成与控制
产生与危害
产生:多糖、寡糖+蛋白质+小气泡
危害①灭菌不彻底②溢出造成污染③降低发酵罐利用率
影响泡沫消长的因素
①通气
②培养基组成与配比:蛋白质、多糖多,泡沫多;培养基破坏
③菌体生长快泡沫少
④培养液:发酵初期泡沫稳定;发酵中 期泡沫寿命缩短;发酵后期,泡沫增加
⑤染菌泡沫发生
⑥噬菌体感染泡沫增加
泡沫消除
①机械消泡
②化学消泡:电荷中和;降低液膜表面粘度;改变表面张力
消沫剂
天然油脂类:菜籽油、玉米油、豆油等(消沫、碳源、能源)
化学合成消沫剂:如“泡敌”,硅树脂等
发酵终点
确定原则
①产品质量、数量
②三率:生产率、产品得率及发酵系数
③异常因素:尽早放罐,减少损失
放罐的判断指标
①产物浓度达到高峰
②过滤速度下降
③氨基上升
④菌体碎片增加
⑤pH升高
⑥培养液粘度上升
注意事项:①大多数产品在菌丝自溶开始前放罐②少数在菌丝发生部分自溶后放罐③发酵异常及时放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