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高中美术教资笔试适用,可能不是很到位,也请各位大佬指点,制图不易,欢迎点赞收藏!
编辑于2024-05-09 18:01:0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版2020年修订)
前言
工作目标: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美术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修订工作
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坚持科学论证
《富春山居图》 — 水墨山水 / 浅绛山水 司母戊大方鼎 → 后母戊大方鼎
坚持继承发展
修订主要内容和变化
关于课程方案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活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
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以美育人
要体现普通高中方案提出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
基本理念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强调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个性需求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
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美术表现
实践
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审美判断
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鉴赏方法/步骤:感知、描述、分析、评价
创意实践
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
文化理解
态度
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结构
设计依据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体系
依据美术学科媒材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学习内容
按照美术门类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 雕塑、设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七个学习模块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采用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相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设置的课程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整合为“现代媒体艺术”
“中国画”“书法”“篆刻”整合为“中国书画”
结构
必修1;选必6;选修5
模块
美术鉴赏(必修)
两画和一雕,社工玩媒体(选必)
史论+四基(选修)
学分与选课
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1学分
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3个基本学分,其中 必修美术鉴赏内容系列1学分,选择性必修美术表现内容系列2学分
取得必修的3学分之后,可学习选修的全部内容或在选必中选学一些内容获得9学分
选择性必修:建议学生学习其中的两个模块(也可以连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模块)
课程内容(模板)
内容要求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和评价
知道/认识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风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学习美术作品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掌握2—3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行解读、评价和交流
探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绘画、中国书画、雕塑、工艺
了解……的种类和工具材料 认识……的特征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 体验……创作过程,完成……作品
通过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名家作品的学习,运用相关术语 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加强对……的艺术见解
设计
了解设计的概念、种类等知识,学会使用恰当的设计用语
通过社会调研以及与生活的结合,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 室内设计的创意练习,并辅以文字说明
通过鉴赏优秀设计作品,认知视觉传达、产品和环境设计的过程,并领悟到特定的 功能定位和审美倾向
现代媒体艺术
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内涵、表现手段和基本知识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以及练习,自主分析现代媒体艺术中美术语言的运用
通过教师示范和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以更多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达
教学提示(所有模块适用)
设计模块学习单元
运用不同的学习媒介、学习方式,丰富……的教学过程
运用小组讨论或者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制作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水平模板
能从不同角度对……进行分析
针对课题填写
能跟你要求和主题,运用……方法 进行创意练习
在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改和优化自己的作品
实施建议
教学与评价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
倡导主题性研究型美术教学
追求真实性学习效果
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原则
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
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要求
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架
提供观摩艺术家作品、扮演多重角色的机会
支持协作性知识建构
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促进自我反思
促进清晰表达
提供情境化评价
用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和运用多种学习工具,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会 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经历“想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主题、鉴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
将“基本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以多种角度和方法进行美术鉴赏
鉴赏步骤/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联系生活进行跨学科美术学习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的跨学科课程
美术与现实情境相联系的跨学科课程
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美术教学
教学评价建议
树立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评价理念
合理量化质性评价
运用学习档案袋
提供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展示:美术学习的重要活动,美术学习评价的独特方式
发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能力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和自我决策 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水平考试
以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考试依据
重点考试学生的能力
运用不同考试形式和题型
以等级划分的方式记录考试结果
确定合适的考试时间
教材编写建议
美术教科书编写指导思想
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国际视野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政策、法规要求
美术教科书内容的呈现
有利于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选图应体现典型性和多样性
重视助读系统的设计
文字和用语应规范、准确
版式应新颖活泼、美观明了
美术教科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教辅材料的开发
基于学习内容搭建信息资源平台
配合教科书开发辅助教材
根据需要编写地方或校本教材
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建议
对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建议
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改善实施高中美术课程的学校的软硬件环境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
广泛汲取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
充分而理性地利用信息化资源
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原则
开放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