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全册的知识点汇总,包括语言的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和音系、语法、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演变、这九章的内容,非常的详细全面,快收藏起来吧!
编辑于2021-08-03 22:53:44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学纲要
导言
(从学科发展史入手)
一、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一)语文学时期
1.中国
2.印度
3.希腊-罗马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19世纪)
历史比较语言学
主要学派
青年语法学派
喀山学派
(三)现代语言学时期(20世纪前半叶)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结构主义的三个流派
布拉格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四)当代语言学时期(20世纪中期以来)
形式语言学派
功能语言学派
语言类型学派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言语交际
五个阶段
1.编码(语言现象)
2.发送(生理现象)
3.传递(声学现象)
4.接受(生理和心理现象)
5.解码(语言现象)
语言学史
语文学时期
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
现代语言学时期
当代语言学时期
三、语言学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地位
重要地位
正在成为领先学科
应用价值
1.为解读古代经典、传承文化提供重要保证
2.语言文字教学是语言理论最直接的应用
3.跨文化交往时,语言学知识十分必要
4.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以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
6.语言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7.语言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四、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一)根据研究内容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语音学和音系学
词汇学
语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又称“边缘学科”)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数理语言学
(二)根据语言学的研究范式
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三)根据语言学的研究性质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四)根据研究语言的理论视角
结构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总论语言的功能(第六、七、八章为其分论)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离不开语言
语言离不开社会
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功能)
意义
交流的基本方式
分享彼此的经验感知
更好地分工协作
符号
文字、旗语
信号灯、电报代码
数字符号、化学公式
神态、身势
优越性
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无穷尽、跨时空,人类知识的积累、社会文明的进步得益于此功能
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是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独自传递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传递信息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的)
例子
身势神态帮助语言传递某种信息:《红楼梦》第44回对凤姐的言语神态描写,说了反语
身势伴随动作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
欢迎鼓掌,举手为礼,挥手送别,伸舌头表示惊讶
汉族:用手指刮着脸皮羞人
西方人:耸肩表示不知道
是否赞同
汉族人:点头同意,摇头不同意
佤族人:摇头同意
马来半岛的塞孟人:人头往前冲表示同意
西南非安哥拉的奥文本杜人:人伸出食指在脸前晃动表示不同意
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的两个方面
说话者表达主观信息,对听话者施加影响
听话者接收主观性信息,对说话者作出回应
例子
甲和乙在等一个朋友: 甲:快到时间了,小王肯定不会来了。 乙:还有五分钟,他一定会来的。
两个熟人在电梯里碰到:甲:出去啊?乙:出去。
特点
可以不传递实质的信息(即客观经验的信息),只是为了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如:寒暄语、问候语。
人际互动不仅存在于口头的语言交际,也存在于书面的语言交际。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人说话,也是以接收者的存在为前提的。例如:咒骂、自言自语、呼天抢地。
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信息传递功能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人际互动功能一定是双向的。
信息传递的目的既可以是传递实质性的信息也可以是传递主观信息,人际互动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建立、保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社会关联。
联系
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语言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时也在传递信息。
语言在发挥信息传递功能时,其中的主观性信息会使交际主体之间发生互动。
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总括)
语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思维不是社会现象而是心理现象,必须依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存在。
思维不完全等同于语言的内容或意义,因为语义受语言系统的制约,而思维目前还不能断定是受语言系统的制约。
语言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无论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从心理学看语言的思维功能(分述)
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信息加工的过程。
思维过程必须有一套符号,符号是客观物质性和主观概括性的结合体,因而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中介。
客观现实经过符号的抽象概括作用才可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有了符号之后,主观化的信息也具有了可观的物质载体,并且可以用来抽象概括其他的客观对象。
从认知精神科学看语言的思维功能
思维是人脑的活动,思维具有脑神经的生理基础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是具有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的
例如: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掌管着抽象思维,同时也掌管着语言,即语言的机制和思维活动同在左脑。
从儿童语言习得看语言的思维功能
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的过程,也指人的第一语言的自然获得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
前语言阶段
1.非自控阶段(三到六个月):婴儿语期
2.咿呀学语阶段(六个月到一岁):幼儿语期
语言阶段
1.独词句阶段(一岁到一岁半):模仿期
2.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莫名其妙话语期
3.简单句阶段(两岁或两岁半):说话期
4.复杂句阶段(三岁到四五岁):多话期
儿童学话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非自控阶段:婴儿处于前语言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婴儿听觉开始语言化
独词句阶段:儿童初步学会概括,具备了最早的语义能力,但不具备语法能力
双词句阶段:儿童具备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简单句阶段:儿童能正确掌握语序、基本的句法结构类型,但不会使用虚词,不能区别形态变化
复杂句阶段:儿童能正确使用虚词和形态变化
儿童语言习得具有先天生理基础
大脑左右半球专门化的过程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以及语言对思维发展的作用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是说思维能力是全人类都有的,只要是正常的人,就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但语言却有民族性,这是二者不一致的地方
语言具有普遍性,这是二者一致的地方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说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或者各民族看世界的视角具有民族性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跟语言的民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
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
语言既有普遍性也有民族性。语言的普遍性和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语言的民族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一致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
语言符号
语言与说话
为什么要从说话入手谈语言
认识语言自身的属性,需要从语言现象入手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也就是说,语言存在于最自然、最平常的语言现象——“说话”之中。透过“说话”可以发现说话时反复使用的、有限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即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和说话的关系”是认识和理解语言自身结构的前提条件
说话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说话是无限的,语言是有限的。
2.说话是具体的,语言是一般的。
3.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4.说话是自由的,语言是强制的(或不自由的)
联系
1.说话是运用语言的现象,语言是说话背后隐含着的、由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
2.语言存在于语言的使用之中,即“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收集大量的话语,可以归纳概括出其中的语言材料和规则,最终认识语言系统自身。
语言与符号
符号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形式”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到的物质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意义”是指符号使用者所在社会赋予的某种观念
成为符号的条件(四个条件必须都具备)
1.必须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
4.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区别符号与征候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例如:信号灯、旗语、上课铃、盲文,军号、图腾、数字、标点符号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例如: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这些都与它们所隐含的信息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
语言是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
说话所运用的“有限的材料”就是语言符号,具体地说,语言中的单纯词、单音节语素就是语言符号。
说话所运用的“有限的规则”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系统性的联系,如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些规则就是语法规则。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能指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或者说“规则”、它们分别指的是生成话语的音系规则和语义规则。
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知觉性心理现实进行概括的结果。
心里显示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一种信息存在状态,从编码的角度看,它既与客观现实互动,也与语言符号互动。
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的关系是相互的。
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是相互的。
从解码的角度看,语言符号在指称离散化的心理现实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
以心理现实为中介的双向互动,使得“客观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心理现实为语言编码提供材料→使用语言符号提高认知水平”这样的认知进程循环往复,从而能把更多的客观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不断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
考研重点:教材23页对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语言系统
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形式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种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不同层面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单位。这个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是由语言符号组成的语言系统。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基本性质)
由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来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社会性)
定义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语言的音义关系由社会约定。
即使是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和不同的语音形式结合,例如:“雪”——xuě, snow
即使是相近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和不同的意义结合,例如:[ai]——“爱” “我”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是会发生变化的。(音义联系)例如:raise:[ri:s]→[reiz]
单个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的关联,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
为什么说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
语言符号的其他性质由任意性决定
例如: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是可变的,这是因为音义关系是任意的,而不是自然属性的联系。
又如:每个人一出生就落入了“语言之网”,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已经约定俗成,不可改变,这也是由任意性决定的。
拟声词的存在,证明如果没有任意性,符号之间、能指之间、所指之前的系统性关联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就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任意性是理解语言的系统的前提。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自然性)
定义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线条性使我们想表达的复杂的意义可以通过符号序列得以实现。
在符号序列中,符号和符号之间,符号和序列之间的关系,都是表达和理解复杂意义需要把握的。而这些关系实质上就是语言结构的一般规则。 例如“红苹果”和“苹果红”的意义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结构规则不同。
语言结构规则就是隐含在这些线性序列中。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语言符号系统的构造特点——两层性
什么是两层性
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由小单位组成的多级的大单位,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音系层
音系层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面,又叫“形式层”,由音位、音位组合成更大的语音单位(如音节等)构成。拥有专门的形式层,这是语音符号系统独有的特点。
音系具有社会性,它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语法层
“语法层”是指语言符号所处的语言层面,又叫“符号层”,由语素、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词、词组成的更大单位——词组、词和词组组成的更大单位——句子构成。
语法也具有社会性,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系统。
语法层和音系层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语法层上的语言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音系层上的单位是纯语音的形式。
音系层的最小单位在数量上远远小于语法层上的最小单位的数量。但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
联系
音系层为语法层提供物质材料,是语法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两层性符号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小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符号层中低层级的单位比高层级的单位少得多,高层级的单位都是低层级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方式与根本关系
运转方式——组合和替换
语言符号系统这个分层装置是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的。
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所有单位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
定义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怎样理解
组合关系是指结构的整体意义。
子主题
组合关系就是彼此限制的关系,成分的前后位置不能随意改变。
组合关系是一般性的,是对具体结构中一类成分和另一类成分的结合关系的概括。
聚合关系
定义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叫做聚合关系。
怎样理解
聚合关系是语言单位的一种分类关系。
语言单位的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组合位置上的可替换性进行的分类,即根据聚合关系分类。
另一种是根据语言单位的某种共同特征进行的分类。例如:同音词,是根据语音特征相同而进行的分类,不是根据可替换性进行的分类。
聚合关系可以使语言单位系统化、条理化。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者区别
组合关系是横向的、现行的结合关系,聚合关系是纵向的、联想的聚集关系。
组合关系表现在具体的话语中,因而是现实的、有限的,聚合关系在具体的话语中不是现实的,而是联想的,是潜在于使用者的头脑中的、潜在于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语言系统中。
二者联系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组合关系可以作为聚合关系的分类标准,例如:判断“忽然”和“突然”是不是同一类词,可以根据它们的组合是否相同来判断。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实现的基础,如果语言系统中没有基本的分类,也就无法证明组合关系的一般性,无法证明关系的存在。
二者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轴说明符号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任意性
单位的明晰性
结构的二层性
能产性
传授性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分论第二章
语音研究的单位和工具
语音研究的两大学科——语音学和音系学
语音研究的发展历史
1.传统语文学时期的语音研究
2.现代与文学早期的语音研究
3.现代语言学后期的语音研究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不同
(语音学从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出发,音系学从社会属性出发)
2.在语言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音系学占核心地位,语言学是交叉学科)
3.单位不同
联系
1.音系学和语音学是有各自独立研究领域又彼此有交叉、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
2.音系学研究的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就自然需要先搞清楚语音的自然属性。
3.语音学研究的是语言中的声音而不是自然界的声音,这就必然要关注具有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言系统中作用。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语音学界涌起了融合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大潮。
语言研究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什么是线性单位
这里所说的线性单位就是指从连续的、线性的语音形式中离散出来的单位。
最小的线性单位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分析
语音学
音系学
因素和音位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从所属学科的角度看,因素是语音学的单位,音位是音系学的单位。
2.从单位的确立方法看,因素是从语流中切分出来的音段,音位是对音素进行归纳和概括的结果。
3.从对语音细节的处理看,因素是对人类发音的细致描写,音位是对语音细节的系统性概括,只要在交际中大家认为是同一个音,就不必再往下细分。
联系
1.对于语音的细节掌握到什么程度,要结合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来看。
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可能被归入不同的音位
2.任何一个音位在具体的语境中被使用时,总会有不同的语音细节,总会表现为具体的音素。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记音工具 ——国际音标
什么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各国通用的一套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是:“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来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
2005版国际音标表
国际音标和字母文字的区别
1.符号体系不同。
国际音标是国际通行的记音符号系统,字母文字是记录具体语言的符号以及符号序列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2.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不同。
国际音标表中的符号是专门记录音素或者音位的符号,字母文字中的字母可以记录音素或音位,也可以不记录。
3.同一书写形式,字母和音标符号代表不同的音素。
4.同一音素,字母和音标符号各不相同。
5.有的字母及其所记的音,暂时未收进国际音标表。
从声学看语音
声波
音高
指声源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即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音长
指声源振动时间的长短
音质
指一个音特有的共鸣或音色,亦即声波的样式。
音强
指声波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越大,到达耳膜的力量就越大。
声音要素
音质成分(音段成分)
非音质成分(超音段成分)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生理语音学基础
语音的发生过程(语音是在声道中产生、传送、调节而形成的)
1.气流过程(肺部)
2.发声过程(喉部)
3.调音过程(口腔)
4.共鸣过程(口鼻)
发音器官与发音部位
发音器官
发音体
主动发音器官
被动发音器官
发音方法
从发音态的角度看
带音、不带音
送气音、不送气音
从调音方法的角度看
元音
辅音
元音的分类和描写
元音间的差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元音的差别决定于共鸣腔(口腔)的不同形状。
影响口腔形状的音素
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
元音的描写系统
元音舌位图
定位元音系统
二级定位元音
普通话的主要元音
普通话的舌面元音(12个)
普通话的舌尖元音(2个)
辅音的分类和描写
根据辅音的发音部位分类
1.双唇音
2.唇齿音
3.舌尖齿间音
4.舌尖龈前音
5.舌叶龈后音
6.舌尖龈后音
7.舌下龈后音
8.舌面前音腭音
9.舌面中硬腭音
10.舌面后软腭音
11.小舌音
12.咽音
13.会厌音
14.声门音
根据辅音的发音方法分类
根据发声态可分为
送气音、不送气音
清音、浊音
根据调音方法可分为
根据除阻时气流的强弱
阻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
响音分为:鼻音、颤音、闪音或搭音、近音半元音、边音
辅音的描写模式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主动发音部位
被动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发声态
调音方法
汉语普通话记音训练
声母
韵母
零声母音节记音训练
什么是零声母音节
在汉语普通话韵母表中,共有39个韵母,除去开口呼韵母中的两个舌尖高元音和韵母 ong以外,其他韵母都可以在零形式的声母后面出现。这种以无标记形式为声母的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
零声母音节的分类
以[a]、[o]、[ɤ]、[ε]、[ə]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由开口呼韵母组成)
以[i]、[u]、[y]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由非开口呼韵母构成)
音位
音位的基本知识
音位的定义
教材: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
指导书: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综上: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处于对立关系的、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的特点
1.区别性
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2.系统性
音位的区别性是属于特定系统的,即同样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3.变异性
音位在使用中,会受到周围相邻音素的发音特征的影响 而发生某种变异,产生不同的变异形式。
归纳音位的前提——对立和互补
音位是对若干具体的语音成分(如音素)进行归纳概括的结果。音位的归纳是基于因素之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它们是归纳音位的前提。
对立关系
对立关系是指,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素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对立关系”。
不对立关系
不对立关系是指,两个音素如果在语音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不能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对立关系。
不对立关系的两种情况
两个音素可以自由替换。
两个音素不在相同的环境下出现,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这种关系就叫做互补关系。
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
对立原则
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 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语音相似原则
互补的原则一定要结合语音相似特征来运用,不然也可能会把毫不相干的语音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的变体
音位变体的定义
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变异形式(或具体读音)叫做该音位的变体。
音位变体的类型
条件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它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这种类型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
普通话的元音音位变体
音位的类型
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分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三种类型
调位:指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
重位(也叫势位):指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
时位:指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音位的聚合
区别特征
区别特征的定义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为什么把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
因为这些发音特征是被社会约定的、被具体语言的系统选择出来的,用来在交际中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
区别特征是怎样确定的?
音位的区别特征是通过比较分析得来的。
当我们把某个音位和其他音位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能找到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来。
特征值
区别特征有两个值:正值和负值。政治(+)表示该特征生效,负值(-)表示该特征缺位。
当一个语音特征在某些词中实现为正值,在另一些词中为负值,两者出现对立的时候,这个特征就是区别性的。
区别特征矩阵图
把区别特征用矩阵图的方式,对它们的特征值加以描写和说明,更便于揭示音位之间的关系。
提出“区别特征”的意义何在?
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中的组织方式。
区别特征分析表明,音位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一个音位在具体语言系统中既可以和其他音位形成聚合关系,又可以和其他音位形成组合关系。
音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决定音位在系统中的地位。
区别特征,是描述音位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特别是音位之间的聚合关系的关键。
音位聚合的性质和类型
音位聚合的定义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因为都是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共有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
音位聚合的类型
双向聚合
一个音位既有发音部位方面的聚合群,有瘾发音方法方面的聚合群,这样的聚合群就叫做双向聚合群。
双向聚合群是音位系统的主流,最能说明语音的系统性。
单向聚合
有一小部分音位,它只和某些同部位的音位聚合,而在发音方法上离群索居,说明它只有单向的聚合。
单向聚合的音位是语言习得中最晚习得的音,是历史演变中最不未定并变化方向多变的音。
音位聚合的性质
处于双向聚和中的音位,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1.什么是平行对称性
所谓“平行对称”是指如果一个音位处于双向聚和中,那么它与其他音位的对立性也会类推到双向聚和中的其他音位上,并呈现出横行与横行平行对称、纵行与纵行平行对称的特点。
处在同一聚合内的音位,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此外,当处于双向聚合群内的某一成员发生语音变化时,也会引起其他音位的变化。
2.为什么音位系统会具有平行对称性
音位系统的平行、对称的特点来自语言的发音基础。
每种语言在可能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中选择若干种部位和方法以及彼此的结合方式作为发音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充分、合理的搭配自然会使音位系统呈现出平行的、对称的结构格局。
3.为什么语音系统中会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
在古代是平行的、对称的现象,可能在现代社会变得不平行、不对称。这是因为语言的演变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们可以据此推知古代的语言的一些情况。
处于单向聚合中的音位的变化,一般不会波及其他的音位,从而使平行对称的语音系统显得不平行、不对称。
音位的组合
音质音位的线性组合——音节
什么是音位的线性组合
当代音系学区分音位的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把由音段音位组合而成的、不考虑超音段特征的语音组合叫做“线性组合”。
音位的线性组合的典型代表是音节。
此外,音节中还有复合音位,如复元音、复辅音。
音节
音节的定义
从语音学的角度讲,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
从音系学的角度讲,音节是由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从发音的角度看音节
从发音的角度看,音节主要是根据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肌肉的紧张程度来确定的,是由音峰和音谷构成的。
1.肌肉紧张假说
音峰
当肌肉紧张度由弱渐强达到肌肉紧张的最高点时,这个最高点叫做“音峰”,对应着音节的中心。
音谷
音节的起始阶段和收尾阶段,肌肉紧张度都比较低,对应着音节的分界处,叫做“音谷”。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谷既是前一个音节的结束点,又是下一个音节的开始点,因而成为感知音节结界的标记。
领音
语音学中把音峰叫领音
起音
把处于渐强阶段的音谷叫做起音
收音
把处于渐弱阶段的音谷叫做收音
处于渐强阶段的起音和处于渐弱阶段的收音,可以是单辅音,也可以是复辅音。
2.从肌肉紧张的角度看音节结构
根据音节发音的三个阶段,音节结构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四种
1.起音+领音+收音
2.起音+领音
3.领音+收音
4.领音
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收音,但不能没有领音。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但也有少数辅音可以自称音节
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复辅音,领音主要是由单元音充当。英语的领音可以由复元音充当,起音和收音可以由复辅音充当。这些差异,是语音系统不同造成的。
3.从发音角度分析音节时的两个问题
1.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的开头音,归为起音还是领音?
2.复合元音中的结尾音归为领音还是收音
从音系的角度看音节
从音系的角度看音节,音节是由音位组合而成的结构。每种语言或方言的音节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
从音系的角度描写某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音节最多可以有几个组合位置
2.组合层次是什么
3.聚合类是什么
复合音位
所谓复合音位是指,在音节的内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复元音,或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复辅音。
汉语有复元音,没有复辅音
复元音
二合复元音
组合模式:
领音+收音
居间音+领音
三合复元音
组合模式:
居间音+领音+收音
三合元音中的中心是舌位较低、口腔开口度较大的元音。
临时性的语音变化——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的定义
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受相邻音的发音影响,而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和音位变体的区别
1.音位变体的分布一般只限于语素或词音形的内部,而语流音变则通常可以跨越语素或跨词发生。例如:面包、英语的冠词a。
2.语流音变只是可能出现的变化,而音位变体则是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一定出现的不同。
3.语流音变可能是一个音位变成另外一个音位,而音位变体只能是音位内部的几个成员。
语流音变的类型
1.同化
2.异化
3.弱化
4.脱落
5.合音
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的关系
语流音变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 历史音变则是指某种语音变化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
语流音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历史音变,这种条件通常和语法位置、使用频率有关。
非线性组合——韵律
非线性组合涉及语音的非音质要素,包括音高、音强、音长,它们在语音系统中被称为“非音质单位”“超音质单位”“韵律单位”。
韵律单位也可以构建语言系统的一个层级——韵律层级
韵律层级
在由音质单位组合的线性语流中,也伴随着韵律单位,且由低到高构成一个韵律层级。最基本的韵律单位是音步,音步可以组成停延段,停延段可以组成语调段。
韵律层级的基本单位
1.音步
比音节大的、最基本的节奏单元。用()表示。
2.停延段
在音步之上,由停延分隔开的更大的韵律单元。
停延分停顿和延宕两种情况
停顿
停延是在段后停止发音动作。延宕是把段中最后一个音节的韵母延长。两者都是用来标志比音步更大的韵律单元。用|表示。
延宕
3.语调段
比停延段更大的韵律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停延段组成,其特点是语调段的末尾部分有承担语气的语调曲线。用||表示。
韵律的基本单位与语言的节奏类型
根据基本节奏单元是由何种韵律单位充当的,可以区分不同语言的节奏类型。
音节型/韵素型节奏
例如:法语、日语
音步型节奏
例如:汉语普通话、英语
语言的韵律单位不同,则语言的节奏类型和语言的韵律层级也不同。
语言的节奏
语言的节奏指音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可以等时地打拍子。
汉语语法结构和韵律组配的关系
汉语的某些句法结构在韵律组配上有不同的选择倾向。
例如:汉语的定中结构和动宾结构在韵律组配上都可以由两个双音节的音步构成
但定中结构和述宾结构韵律选择的倾向不同
如果一个句法结构既可以表示定中关系,也可以表示动宾关系,那么可以通过的韵律组配来加以区别。
另外,我们还需注意,韵律组配和句法结构的层次未必是一致的。
第四章(语法)
语法规则和语法单位
语法规则的特点和类型
什么是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语言使用者说话时必须共同遵守的构词规则和造句规则,它潜存在每个人的脑子里通过说话表现出来。
语法规则的特点
1.语法规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共有的。
2.语法规则潜存在每个人的脑子里,通过说话表现出来。
3.语法规则是有限的,可以从话语中归纳出来。
语法规则的类型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
语法规则就体现在这两种关系中,所有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1.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
2.聚合规则
能够出现在相同位置上的语法单位形成一个聚合。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关系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存在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不同语言的语法系统中有不同的语法规则。
语法单位的确定和划分
语法单位的确定
语法单位是通过语言学的“替换”方法实现的。凡是在话语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语言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的划分
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由各级不同的语法单位。各级语法单位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语法层上的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可划分为:句子、词组、词、语素。
1.句子
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最大: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说的
最小:是从外部的、语言使用的角度说的。
2.词组
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由词组成
自由词组:由词自由地组成
固定词组:由词固化地组合在一起
固定词组内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够颠倒,甚至有的成分在现代的共时系统中,已经不再能独立运用了。
固定词组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都很像词。
3.词
词是语法系统中的“枢纽性单位”,研究词以上单位的语法叫做句法,研究词以下单位的语法叫做词法。
但是词是没有一个非常严格而科学的定义,比较通行的定义是: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自由运用
1.典型的自由运用
指能独立成句(即能单说),加上适当的语调就可直接实现为句子。大部分实词都是能独立成句的。(自由词组也是能自由运用的,但不是最小的)
2.程度较差的自由运用
指不能单独成句,但是它们在造句中能够与许多不同的实词或自由词组搭配,而这些 与之搭配的成分在造句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
虚词一般都是程度较差的自由运用的单位。
词和词组在造句上的作用相同,但也有区别,如何区别词和词组?
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词的内部不能再分解出能自由运用的单位来了。
自由词组内部是可以再分解出能自由运用的单位来的。换句话说就是,词不能扩展,自由词组是可以扩展的。
区别词和自由词组,通常用的方法就是扩展法。
离合词
扩展法对有些语法单位不适用
语法系统中有这样一种中间状态的单位,它既有词的特点,又有词组的特点。例如鞠躬、鼓掌、敬礼。它们有的时候不拆开使用,有的时候拆开使用,和自由词组相比,这种扩展是有限的。这样的语法单位我们叫做“离合词”。
离合词是介于词和词组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语法单位,它既不是典型的词,也不是典型的词组。这种中间状态的语法单位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
4.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一方面是语法层的最小单位,另一方面和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的对应关系表现得不尽相同。
语素和语音的关联:
(1).就汉语来说
语素和音节大致是对应的,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
例外的情况也有,比如儿化词。从音系的角度说是一个音节,从语法的角度说是两个语素。
此外,汉语还有一些双音节语素,从其来源来看,来自古代的“联绵字”,或者某些外来音译词。
这种音系和语法的不对应情况,往往是由于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历时或共时的音变。
(2).就英语来说
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如book,也可以大于一个音节,如mother,还可以不足一个音节,如books中的“s”。
英语还有这样的情况——语法语素既涉及语法规则又涉及音系规则,研究这种问题的分支学科叫做“形态音系学”。例如英语的名词复数语素“s”有多种形式,如/s/ (books)、/z/(dogs)、/iz/(buses),语素s的音位变体也是它的语素变体。
组合规则
“组合规则”就是下一级的语法单位在一定的位置上、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上一级单位或语法结构的规则。
语素的类型及组合规则
语素的类型
1.根据语素在组合成词过程中的作用
(1)词根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如:剪
词根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如:剪刀,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如:剪子。
(2)词缀
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缀的再分类
1.根据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前缀
中缀
后缀
2.根据是否能派生新词
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上,增加了新的词汇意义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是构成新词的词缀。例如:worker中的er。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增加新的词汇意义,也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但能增加句法范畴意义,不能构成新的词缀。例如:works中的s。
同一个词缀,从不同的标准看,可能分属不同的类。
2.根据语素能否单独成词
1.自由语素
能单独成词
如果语素能单独成词,这种词叫做单纯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词缀构成的词。
2.黏着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
语素(组)组合的基本方法
语素组合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指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复合构词法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按一定的组合关系构成词的规则。
一定的组合关系:并列、偏正、陈述、支配等
复合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派生构词法
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语素组合起来构成词的规则。
派生构词法在英语、俄语等形态语言中占优势。
复合构词法和派生构词法,都至少由两个构词语素组成的词,这样的构词规则叫做“合成构词法”,这样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组合成句法结构的规则
句法结构的一般特点
什么是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即句法组合,是由一定的句法成分组成的结构体。词组和句子都属于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的特点
1.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句法关系的统一体。
2.句法结构具有层次性。
3.句法结构具有递归性。
4.句法结构具有二分性。
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
1.主谓结构
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句法形式
语类配列:多数语言为NP+VP
词序:多数语言为主前谓后(SV)
形态配合
句法关系(或句法意义)
句法层面上:主谓关系
表达层面上:陈述意义
2.述宾结构
句法成分
术语
宾语
句法形式
语类配列:NP+VP或VP+NP
词序:述宾前后(VO)或宾前述后(OV)
形态配合:宾语名词变为宾格
虚词: 宾语之后加虚词,如日语
句法关系(或句法意义)
句法层面上:述宾关系
表达层面上:支配意义
3.偏正结构
句法成分
修饰语
中心语
句法形式
语类配列:AP+NP或AdP+VP;NP+AP或VP+AdP
词序:修饰语在中心语前或修饰语在中心语后
形态配合:形容词、冠词等和名词在性、数等方面保持一致
虚词:加虚词表示修饰关系,如汉语
句法关系(或句法意义)
句法层面上:偏正关系
表达层面上:修饰、限定意义
4.联合结构
句法成分
平等并列、同类
句法形式
语类配列:NP+NP,VP+VP
词序: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形态配合:宾语名词变为宾格
虚词:加虚词表示句法关系,如:汉语、英语
句法关系(或句法意义)
句法层面上:联合关系
表达层面上:并列、选择意义
5.述补结构
句法成分
述语
补语
句法形式
语类配列:VP+Comp
词序:述前补后(VC)
虚词:述语和补语之间加虚词“得”
句法关系(或句法意义)
句法层面上:述补关系
表达层面上:补充意义
句法结构的分析
1.直接成分分析法
汉语学界使用两种具体的方法分析直接成分
1.从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
2.从小到大的符号分析法
2.生成语法的语类树形图分析法
聚合规则
词类
什么是词类
词类就是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词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是指不同语言中词的句法功能有某种普遍特征,比如各种语言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又如名词一般都能做主语、宾语,动词一般都能作谓语或述语。
个性:是指词的句法功能在具体语言中又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比如,不同语言对实词、对虚词的划分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词类,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不同。
划分词类的原则——功能原则
1.功能原则(基本原则)
2.形态原则(次要原则)
3.功能原则和形态原则的关系
汉语词类划分的鉴别格式
(1)名词的鉴别各式
a.前面不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很”“不”
b.后面不能加“了”
c.不能作谓语的叫名词
(2)形容词的鉴别格式
a.前面能加“很”
b.后面能加“了”“的”
c.在偏正结构中能修饰名词
d.能做述语
(3)动词的鉴别格式
a.后面能加“的”“了”
b.前面能加“不”,但不能加“很”
c.能做述语
词类是一套由粗到细的体系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较大的类,在基本结构中的分布及与某些虚词的搭配方面有大致的区分,往里细看,每一类词的“大同”中有“小异”,“异”在更细致的结构类型中的分布不相同,据此可以分为更小的类。
词的兼类
定义
各种语言里面都有跨类的词,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这可称为兼类。
确定兼类的条件
首先,要确定所讨论的是同一个词。
其次,已经建立起词类体系的知识,有明确的词类界限。
形态
定义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形态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
总的来说,在形态语言中,俄语的词形变化最为复杂,它的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还有六个格的变化,还有阴性、阳性、中性的区别。
语法范畴
定义
语法范畴就是词形变化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2.数
3.格
4.体
5.时
6.人称
7.态
变换
什么是变换
“变换”一词的由来
变换的定义
变换就是将一种结构变成包含与之部分相同词目(实词)的另一种结构。
映射和变换
集合论中的映射
哈里斯所说的变换
变换矩阵
如果把两类可变换的句式的所有句例都排列出来,就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在变换矩阵中,横行之间的句子,其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相同的,语义关系相同的句子之间是可变换的。
纵行之间的句子,其语类配列是相同的,语类配列相同的句子之间是同构(同形)的。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的含义
“变换”一词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里有三种不同的的用法:
1.变换关系
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指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或对立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受某种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的制约。
2.变换分析
对句子之间的变换分析关系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变换方法
根据变换关系对有关句式进行变换分析的操作程序,如移位、添加、删除等。
变换和句法同义
句法同义
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动-名语义关系,称为句法同义。
句法同义和变换的关系
处在句法同义关系中的格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变换。句法同义是变换分析的基础。如果句式之间没有同义关系,既不可能进行变换。
另一方面,变换也使得具有同义关系的句子可以聚合成类,为交际提供选择的多种可能性,还可以分化多义现象。
变换和句法多义
句法多义
同一种句子格式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动-名语义关系的现象。
变化与歧义分化
同一种句子格式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动-名语义关系现象。
语义结构的多以(或歧义)现象,有时无法通过层次分析来解决,例如“鸡不吃了”,变换分析可以比较合理地揭示这种多以(歧义)现象。
句法多义和句法歧义的区别
句法多义是句法结构自身具有的,属于语言范畴,在具体的语境中一般会受到限制,而使意义单一化,不会造成歧义。
句法歧义是语言使用中出现的多义现象,属于言语范畴,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多义没有得到分化,就会造成歧义。
多义是产生歧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变换分析的作用即实例解析
1.建立句子的同义联系
2.分化歧义句
3.鉴别句子是否同构
4.进一步划分句式或词类的小类
5.给某些特殊结构或特殊成分定性
变换的平行性原则
句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变换矩阵里的句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表现出一些列的平行性。这主要是指:
1.竖行的句子,无论变换前还是变换后,在语类配列上和语法关系一致。
2.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在动——名语义关系上一致,但句式的语义不同。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语言的结构类型
根据语言符号组成符号序列的特点,给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这是语言的结构分类
语言的分类还可以从地狱、亲属关系等角度进行
语言的结构分类,主要分两种情况:
传统的语言结构分类
孤立语
孤立语的特点
1.缺乏词形的变化
2.词几乎都是由词根语素构成的
3.句法组合的词序比较严格
4.虚词在句法组合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属于孤立语的语言有:汉语、彝语、状语、苗语、越南语等。
屈折语
屈折语的特点
1.词形变化丰富。如屈折后缀、内部屈折、一致性变化等
2.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3.一个屈折词缀可以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意义
4.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的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属于屈折语的语言有:俄语、德语、英语、法语等,其中,英语和法语的屈折变化在历史演变中已经大大简化。
黏着语
黏着语的特点
1.词形变化比较丰富,但没有内部屈折
2.每一个语法范畴意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意义
3.词根和黏附语素的结合并不紧密,词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黏附语素是黏附在词根上的
属于黏着语的语言有:土耳其语、日语、芬兰语、维吾尔族语、朝鲜语等。
复综语
复综语的特点
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有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由于在词里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可以构成一个句子。
例如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
当代的语言结构分类
1.根据语序分类
根据句法上的主谓宾的次序是SVO还是SOV,可以把世界语言分为SVO型语言和SOV型语言。
属于SVO型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德语等
属于SOV型语言的有:日语、傈傈、彝语、土耳其语、朝鲜语等
2.根据语素音节数目分类
根据语素的音节数目,可以把世界语言分为单音节语素语言和多音节语素语言
属于单音节语素语言的有:古苏美尔语、古汉语、越南语等
属于多音节语素语言的有:古埃及语、古巴比伦语等
3.根据不及物动词句的主语的格标记分类
不及物动词句中的主语的标记如果与及物动词句的主语的格标记相同,则是“主格-宾格”型语言;如果和及物动词句中的宾语的格标记相同,则是“作格-通格”型语言。
多数欧洲语言都属于“主格-宾格”型语言
南岛语系的语言、澳大利亚语系的语言和少数欧洲语系的语言(如巴斯克语、高加索语系的语言)属于“作格-通格”型语言。
语言结构不能分优劣
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的普遍特征是指,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所具有的结构上的一些共同性。语言的共性分为绝对共性和蕴含共性。
语言的绝对共性
基本原理方面的绝对共性
语言最一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原理。所有语言结构的共同性之一在于语言的两层性,在于分为两层的组合、聚合关系。
具体特点方面的绝对共性
适用于任何语言的较为具体的共同特点
例如,一切语言都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的基本区分,一切语言的语音系统中都有元音和辅音,等等
语言的蕴含共性(相对共性)
蕴含共性是指有些特征在许多语言中都能见到,但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切语言,这种共性往往具有蕴含关系,即某种语言如果具备了特征A,一般也会具备特征B。
例如:如果一种语言的动词在宾语前,那么,很可能介词也位于宾语前。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词汇和词义
词汇的构成
什么是词汇
在语言学中,“词汇”和词是不同的概念
词汇是集合概念,指的是具体语言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会
词是个体概念,指的是具体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成员。
固定词组之所以属于词汇,是因为它更像词而不是更像自由词组。
固定词组与词一样,都存在与人的心理词库,可作为造句单位被直接调用,其成分是固定的,不能自由拆卸重新组装,其意义也不是由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加和而成的。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具有稳定性,这些词构成一种语言词汇的核心能部分。
核心词常常是单音节的,而且构词能力强,常常作为语素构成复合词。
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不常用、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强
一般词汇主要包括新闻、古词、方言词、专业术语和外来词
社会变化首先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词义的不同层面
什么是词义
词义是对显示现象的认识成果,包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应和主观态度
教材: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性质、状态、动作等个体现象投射在心理世界的个体映像。
词义的构成
概念意义(理性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也称“理性意义”,它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识的成果。
伴随意义(联想意义)
感情色彩
褒义色彩
贬义色彩
语体色彩
口语色彩
书面语色彩
象征意义
和特定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的词语,往往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富裕的象征意义。
词的象征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如“喜鹊”“狗”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词义的概括性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
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有三种重要的表现
1.一般性
2.模糊性
3.全民性
词义的各种关系
多义关系
什么是多义关系
“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个概念意义,这多个概念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多义词内部的各种关系
本意和派生意
中心意义和非中心意义
多义词词义派生(或引申)的认知模式
词义派生的途径和人类的认知方式有关。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有两种
隐喻
隐喻是建立在现实想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
从多义词的一个概念意义出发,根据现实想象之间的相似特征,就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
转喻
转喻是建立在现实现象的某种相关的基础上。
这种“相关”如同一种“索引关系”,即由现象A总是可以找到现象B,因此,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用其中一种来指称另一种。
同义关系
“同义”是指几个词的词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同义关系有三种情况
词义几乎完全相同。
等义词
词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
近义词
词的概念意义相同,但词义色彩有差别
近义词
反义关系
“反义”是指词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对立的方面。
三种情况
1.极性反义对立
对立的词义之间有中间状态
2.互补反义对立
对立的词义之间没有中间状态
3.关系对立
上下位关系
上下位义是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例如:树木和乔木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上位义的内涵属性更丰富,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区别于同类其他的现象。
一个词的上下位义之上可能还有上下位义,因此,上下位义关系是有层次的。
词义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语义特征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对词义进行比较后所得到的若干语义成分,能够使词义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
语义场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
语义场的特点
1.同一语义场中的词义相互有一定的制约关系性。
2.不同的语义场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句义
句义和词义
句义的定义
句义是比较复杂的语义单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句子和词语的关系看,句义是在词语搭配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从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看,句义是普遍性的人类经验和具体性的人类经验在句子中的映像。
普遍性的人类经验指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及其经验,体现为句子的语义结构。
具体性的人类经验指说话者的具体经验,体现为句子的句法语义范畴。
句义和词义的关系
1.词义是句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2.句义使概括性的词义具体化
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定义
语义结构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动程”之间的抽象的关系模式在语言中的体现。
通常在句法层面上表现为“动词和名次”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动程
“动程”就是依附于现实现象身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各种存在和变动。
“动程”在句法层面上由谓词性成分来担任
动程的三大类
1.自主性动作(单事件)
自主性动作指有生命的物体可以发出各种动作行为。
自主性动作的句法表征是:动作动词、自主动词
有的动作行为只涉及到一个物体,有的动作行为涉及到两个或三个物体,这样的动词在语法学中分别叫做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
2.性质或状态
事物既有动态的存在,也有静态的存在,所谓静态的存在是指事物自身的性质、状态、变化的呈现。
性质或状态的句法表征是:形容词、非自主动词
3.致使型动作(双事件)
与自主性动作不同,典型的致使型动作,指的是由甲事件导致乙事件的动作行为。
致使型动作的句法表征是:致使动词以及“使、叫、让”等非自主动词,有时也可以利用句法结构造成致使意义,如:形容词+宾语
语义角色
语义角色是指由动词决定的事物的语义身份,是通过名词性成分表征出来的。
语义角色分为基本角色和外围角色两大类
基本角色
主体类语义角色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主事
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致事
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客体类语义角色
受事
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与事
施事所发动的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因施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
结果
由施事的动作或行为造成的结果
系事(或客事)
在性质、状态或变化动程中和主事相对的事物,表示主事的属性或类型
外围角色
工具
方所
时间
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二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组合
语义结构
动程和语义角色关系间的关系模式,相对多样、具体。
句法结构
语法单位之间的句法关系,一般性的、高度概括的。
2.反映的对象不同
语义结构
外部世界物体的动作、性质、状态。认识活动的结果,属于意义层面。
句法结构
语言系统内部语言符号之间的系统性的关系。语言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统一体。
联系
1.二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一定的语义成分对应一定的句法位置。例如:动词一般占据述语的位置,施事一般占据句法结构的主语位置,受事一般占据宾语的位置。
一定的句法成分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
2.二者也有不对应的情况
一种语义结构可以由多种语法结构表现,一种句法结构也可能具有不只一种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不对应关系,在句法上分别表现为句法多义和句法同义。
句子的句法语义范围
什么是句法语义范畴
句法语义范畴是具体的句子所表达的具体的人类经验的映像,即与说话者、说话者的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语义范畴。
句法语义范畴的类型及其句法表现
索引范畴
人称范畴
时范畴
指示范畴
语气范畴
情态范畴
语法范畴和句法语义范畴的关系
1.语法范畴是传统语言学的术语,特指词的语法意义。句法语义范畴是后起的语法学术语,特指句法结构中的语法意义。
2.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的,句法语义范畴主要是通过句法位置、句法结构等表现的。
3.形态和句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主谓一致,因此,句法语义范畴也包括某些和句法有关的语法范畴。
4.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一般具有强制性,语法化的程度较高。句法语义范畴的语法形式更加丰富,不限于形态,不一定都具有强制性,语法化的程度不一定很高。
句子的蕴含、预设关系
句子的真值
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是的现象或事件,这在语义学中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的真值”问题。
句子真值之间的关系
句子间的真值关系指的是句子的真值之间存在的某种可推导的关系。
蕴含关系
句子之间的蕴含关系与具有相同语义角色的词语的上下位义关系有关。
预设关系
句子之间的预设关系与句子的前提有关,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一个句子,它都以另外一个句子为前提。
蕴含和预设的区别
1.蕴含包含在话语之内,预设是话语的背景意义。
2.句子a为假的情况下,作为预设的句子b的真值只有“真”的可能,作为蕴含的句子b的真值则有真和假两种可能。
语用
语用与句义
语境和句义
语境
物理语境
话语语境
共同背景知识语境
语境和句义的关系
作为交际单位,句子反映的是与语境、特别是说话者相关的特定人类经验的信息,理解句义需要的语境的支持。
1.与说话相关的物理语境是理解句义的条件
2.说话时省略的内容,必须依靠语境来补充
3.语境之外的共同背景知识语境,可以接受帮助受话者理解说话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语篇和语义
绘画、言语行为和句义
话题
什么是话题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
话题的特点
1.话题是说话者话语中所关涉的某个实体,是信息的基点。
2.话题具有有定性。
3.话题具有句法上的标志。
不同的语言中,话题的句法表现不同。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用专门的虚词来标记,例如:日语
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例如:汉语
焦点和语用预设
什么是焦点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焦点的标志
1.语调重音
2.句法形式
3.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
什么是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就是指句子传递信息所依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信息。
焦点和语用预设的区别和联系
焦点是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不知道的新信息
预设是说话者认为自己和听话者已知的信息
言外之意及其语用推导原则
什么是言外之意
1.会话合作原则
两个准则
关系准则
数量准则
2.得体原则
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
1.言内行为
2.言外行为
3.言后行为
言语行为的句法表现
有一些动词能明显体现相应的言语行为,这种动词叫做“施为动词”,带有施为动词并且主语为说话者“我”的句子叫做施为句。
言语行为的划分标准
1.从言语功能的角度看,言语行为可以分为阐述、命令、请求等多种类型。
2.从句型与行为意向的关联度看,言语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别
直接言语行为是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间接言语行为是非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
二者都是听话者所能把握的,但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的真正目的。
听话人如何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第六章(文字)
什么是文字
文字的基本性质
文字定义: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基本性质:
文字是第二性的
任何文字必然有一级单位与语言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
文字是视觉形体符号系统
文字系统的单位及其排列规则
单位
次小单位——“单位”
文字的次小单位是文字系统的必有单位
最小单位——“字符”
排列规则
文字单位排列顺序对应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
如何正确认识文字
如何判定人类早期的图形符号是否文字
判定文字系统是否已经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文字的共性即分类(共时)
文字的共性
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文字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关系,决定了所有文字系统的共性
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分类
1.语素-音节文字
2.语法词-音系词文字
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分类
表音文字
1.辅音文字
2.音位文字
3.音节文字
意音文字
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至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意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从文字的发展与传播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自源文字的发展
什么是自源文字
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自源文字的发展
1.古埃及文字
2.古汉字
3.古苏美尔文字
他源文字的发展
什么是他源文字
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
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换用
1.引进两河流域文字的他源文字
2.引进汉字的他源文字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1.文字要适应语言
2.文字有相对独立性
文字导致的语言变体——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口语可以利用语调、身势和情景,所以用词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书面语只能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讲究照应和连贯。
口语容易变化,书面语比较保守
联系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是表达媒介的不同导致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的变体。
书面语的规范
书面语是语言规范化的对象。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什么是语言演变
广义:包括基于社会动因的语言变化(如语言分化、语言接触),也包括基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的语言变化(通常指语言系统的历时演变)
狭义:仅指语言系统的历时演变
语言演变的原因(或条件)
外部原因
从语言外部看,社会和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1.语言演变的社会条件
2.语言演变的交际条件
内部原因
从语言内部看,语言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决定语言的演变。
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之间的关系
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最基本条件,但是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个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
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语言演变的渐变性是指语言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不平衡性
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语言的各个子系统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2.语言各个子系统内部成员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3.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变化是不平衡的。
4.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地区是不平衡的。
语言的分化
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分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定义
1.社会方言
2.地域方言
3.亲属语言
4.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同与异
社会方言的特点
1.社会方言是言语社团的标志,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表达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3.一个人可以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发生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语言变异可以扩散到其他言语社团中去。
4.拥有不同社会方言的人,可以根据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社会方言的风格变体。
5.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
地域方言的特点
1.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3.“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次方言”“土语”“腔
4.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而要考虑社会因素特别是语言认同感
亲属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之间彼此有系统性的对应关系
什么是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世界语言谱系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上的语言分为12个语系和3个语群
我国境内诸语言的谱系
我国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借词的定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借此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或固定词组)
借词和意译词、仿译词的区别
意译词实际上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结构,这种方法与是否外语原词无关。我们不把它们看做借词。
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我们不把它们看作介词。
汉语借词的类型
音译
沙发
音译加意译
啤酒
音译兼意译
基因、可口可乐、维他命、托福
借词的特点
1.如果两个社会接触不深,借词在语音、语法上还是得服从本民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2.词语借用的方向取决于两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
3.在词的借用过程中借出去的词有再借回来的、“往返借用”的现象。
4.借词如果适合使用的需要,有时可以取代本族词。
语言联盟
什么是语言联盟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语言联盟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语言联盟的特点
1.语言联盟是后起的语言接触,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不密切。
2.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且相对平衡接触的结果。
3.语言联盟内部的诸语言之间长期互助,导致系统感染。
4.语言联盟内部常会出现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有两种:
区域内的双语(或多语)现象
地区双语(或多语)现象
语言联盟的典型代表
巴尔干语言联盟
东亚/东南亚语言联盟
语言的替换
什么是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替换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客观现实条件
汉语替换其他语言的两种情况
自愿替换
被迫替换
语言替换的过程
语言替换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汉语或多语现象,然后是几种语言中的优势语言逐渐排挤、代替其他语言而完成语言的替换。
底层
什么是底层
在双语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代替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被代替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底层”
底层的主要表现
1.胜利者语言中留有被替代言语社团会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
2.胜利者语言中的地名留有被替代语言的痕迹。
语言联盟和语言替换的同与异
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社会或民族密切接触的结果,都是原来不同的语言因后起的密切接触而趋同,,都要经历漫长的双语或多语并存的阶段。
不同之处
接触的社会条件和接触的结果不同。
语言联盟各方力量相对均衡,密切接触的结果是语言在结构类型上趋同,并不是统一为同一个语言。
语言替换的各方力量失衡,力量强的一方语言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唯一的胜利者,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或使同一种语言带有不同底层的地域变体。
通用书面语对地方语的影响
什么是通用书面语
通用书面语是指一个国家中,书面语言因与文字学习、外交、宗教、文化、科技等高层活动相联系,其使用的地域覆盖一个甚至多个国家,具有高于地方语的地位,联系着不完全统一的社会。
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文白异读
什么是文白异读
是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子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的语音形式。
为什么有的方言的温度会有多个层次
不同时期的通用书面语可能不同,所以文读可能有多个层次。
新文读进入地方语后,旧文读的风格色彩就可能变成“土”了。
判定又问文白异读的依据
方言与同时期通用书面语的字音分合关系差距很大,就会产生文白异读。
为什么说文白异读不是双语现象
文读、白读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同一种方言的。双语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
以外族语言为通用书面语的情况
同一个国家中,人口少、没有文字的民族,用文化上占优势的民族的通用书面语。
一个国家借用其他国家的文字和书面语。
因战争的原因,一个民族以其他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作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官方语言。
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
国家共同语
民族或国家共同语产生的基础
它是在某一方言基础上产生的
产生基础方言的基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话。普通话既是汉族的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共同语。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洋泾浜
定义
洋泾浜是当地人和外来的商人、税收、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首先起因于外来者简化自己的语言,加入一些当地语言的成分,当地人对它进行相应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被外来者所接受。最后双方仿佛在语言上达成一种协议,产生了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交际工具。
特点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性质
发展前途
克里奥尔语
定义
特点
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
什么是土汉语
我国境内混合语的类型
我国境内混合语的特点
世界语
什么是世界语
世界语的特点
词汇材料主要来自阿拉丁族语言
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
多音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
实词有划一的形态。
世界语的本质
第九章(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
探究语音演变的线索
1.方言和亲属方言
2.从古代诗文的用韵中可以看到古音的痕迹
3.利用记录语音的过去状态
4.从古代借词中探索古音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什么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不受外界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痕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因为每个音位都处于系统之中,是音系的平行对称性制约了音系演变的方式和结果。
2.汉语语音演变规律举例——汉语的浊音清华
制约语言演变规律的条件
1.语音条件
2.时间条件
3.地域条件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演变有高度的齐整性,如果处在某种条件下的甲音变成乙音,那么所有处在同样条件下的甲音都会变成乙音。正因为这样,语音的演变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述出来。
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距来拟测原始“族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法的演变
语法演变的结果
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聚合规则的演变
聚合类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形态和语法范畴的改变、词类的改变。
1.形态和语法范畴的改变
2.词类的改变
3.语法单位的改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和聚合规则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有联系,一类的变化可能引起另一类的演变
语法演变的方式
1.类推
2.结构的重新分析
什么是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的一种方式。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重新分析的作用
往往造成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
重新分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实例都是结构a
第二阶段,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a,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b,还有一些实例既可以作结构a理解,也可以作结构b理解。
第三阶段,只有结构b
3.语法化
什么是语法化
语法化的等级序列
汉语语法化的特点
汉语的语法化主要体现于动词虚化为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名词虚化为派生词缀,极少有虚化为屈折成分的。
有一些虚化后的形式单从表面语音看有些像西方语言的屈折。如北京话的派生性后缀“=儿”,其实并不是屈折成分。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词汇的演变
词汇演变的结果
1.新词产生
2.旧词消亡
3.词语替换
词汇演变与语音系统
词语的替换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创制新词的方式,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有关。
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结果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词义演变的原因
现实现象的变化、词义聚合和组合关系影响。
词义演变的方式
1.从词义系统内部看,词的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词义的变化可以引发其他词义的变化;如果同一词汇场中增加了新的词,会引起其他词的意义发生变化。
2.从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认知模式看,词义演变的方式是隐喻和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