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思维导图,整理了 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表现、疾病诊断这几个部分,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编辑于2024-05-13 13:49:00骨骼与肌肉系统
正常影像表现
骨骼正常表现
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的结构
按形状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按结构分为:密质骨(哈氏系统:哈氏管+多层环形同心板层骨)、松质骨(骨小梁)
骨的发育
软骨内化骨,膜内化骨,混合化骨
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成骨细胞活动、矿物盐沉积、破骨细胞活动
钙磷代谢、内分泌激素、维生素
长骨
小儿骨
3个骨化中心,1个在骨干(原始骨化中心),2个在两端(继发骨化中心)
骨干(骨皮质均匀致密影,骨松质致密网状影),干骺端,骺板
成年骨
骨骺与干骺端已融合,骺线消失,只有骨干和骨端
脊柱
脊椎,椎间盘(纤维环+髓核)
关节正常表现
软组织正常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骨骼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
定义: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成比例减少
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变细并减少
影像表现
X线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稀疏)、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
CT:与X线基本相同
MRI
骨小梁减少,黄骨髓增多,T1WI和T2WI上信号增高
广泛性骨质疏松主要见于老年、绝经后、甲亢、维生素C缺乏、酒精中毒等
局限性骨质疏松多见于骨折后、感染、肿瘤等
骨质软化
定义: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减少
组织学变化:骨样组织钙化不足,常见骨小梁中央部钙化,而周围环绕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影像表现
X线
骨密度普遍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可见假骨折线
发生于生长期:佝偻病;发生于成年:骨软化症
骨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消失而形成骨缺损,并被病理组织填充
病因:病变组织产生的酶消化或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破坏
影像表现
X线
骨质局限性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
早期骨松质破坏: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其扩大,X线上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当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则呈虫蚀状改变
骨破坏严重: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大片缺失
CT
骨松质的破坏:斑片状缺损区
骨皮质破坏:皮质内筛孔样破坏和其内外表面的不规则虫蚀样改变、骨皮质变薄,甚至斑块状的骨皮质和骨松质缺损
MRI
低信号的骨质被不同信号的病理组织所取代
常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
骨质增生硬化
定义: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
影像表现
X线
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CT:与X线相似
MRI:增生硬化的骨质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成骨增多和(或)破骨减少所致
局限性、普遍性
骨膜增生(骨膜反应)
定义: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影像表现
X线和CT
早期: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
骨膜新生骨增厚: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新生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
恶性肿瘤的象征
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及骨膜下出血等
骨与软骨钙化
定义:骨内钙化为骨内钙盐异常沉积,见于骨内软骨类肿瘤、骨梗死、骨结核等
分类:病理性(瘤软骨钙化)、生理性(肋软骨钙化)
骨质坏死
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死骨形成原因:血液供应的中断
影像表现
X线: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常见于:炎症、骨梗死、外伤等
重金属沉积
骨骼变形
周围软组织病变
关节基本病变
关节肿胀
常由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所致
影像表现
X线平片: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厚、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
CT检查:关节囊肿胀、增厚,关节腔内水样密度影
MRI检查:T2关节囊高信号
关节破坏
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
关节退行性变
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替代
影像表现
关节鼠,骨赘
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接连。纤维性强制关节骨端间为纤维组织连接
关节脱位
是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有完全脱位(原相对的关节面彼此不接触)和半脱位(原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两种
软组织基本病变
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钙化和骨化,软组织内气体
疾病诊断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首选、复查、多方位、特殊位、包全、对照
CT检查
疑难、复杂部位、平扫、软组织窗、骨窗、骨算法
MRI检查
疑难、早期、复杂部位、钙化骨化不敏感、脂肪抑制
骨骼疾病诊断
骨骼创伤
骨折
定义:骨和(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
病理与临床
骨折之后在断端之间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为日后形成骨痂修复的基础
患者一般有明显外伤史,并有局部持续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有时有局部畸形
影像
X线
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为骨折线
骨的移位
对位:骨折端面与面的关系
对线:骨折端轴与线的关系
分类
骨折是否完全断裂: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行、斜行、螺旋形
骨折线形状: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压缩性、粉碎性
儿童骨折的特点
骺离骨折
在X线上骨骺软骨 不显影,骨骺骨折导致骨骺移位后表现为骨骺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加
青枝骨折
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
愈合
血肿形成,纤维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造再塑
并发症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折畸形骨愈合、骨质疏松、骨感染、骨缺血坏死、关节强直、关节退行性变
常见的长骨骨折
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3cm以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短向掌侧形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侧端多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骨折
常见于老年妇女。骨折可发生于股骨下、股骨颈中部、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插。
脊柱骨折
脊柱受到突然的纵向性暴力冲击,脊柱骤然发生过度前屈,使受力的锥体发生压缩
影像
X线
单纯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并脱位
椎间盘突出
影像学表现
X线:不能显示椎间盘结构
CT
椎间盘突出
直接征象:突出于椎体边缘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后缘多见,其内可出现钙化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
MRI
明确显示椎间盘变性、膨出和突出,也可以清晰显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骨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早期(2周内)
X线和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从模糊并可出现网状影
MRI上显示广泛的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
进展期,起病两周后
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模糊,骨膜新生骨
炎症进一步进展
死骨出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质破坏区周围大量骨质增生硬化
骨结核
长骨干骺端与骨骺结核
骨质破坏:局限,边缘清晰,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
骨膜反应:少见
“泥沙样”死骨:碎屑状,密度不高 边缘模糊
骨质疏松
关节结核
短骨结核
10岁以下儿童
骨质疏松,骨干膨胀,皮质变薄,骨膜新生骨较明显,称“骨气臌”
脊椎结核
表现
骨质破坏、骨质疏松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后突畸形:晚期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可伴有侧弯
冷肿胀:周围软组织肿胀
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
骨囊肿
中间型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特点:骨端性,偏侧性,膨胀性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肿瘤
骨质破坏:溶骨性、成骨性或混合性,边缘多不清楚
骨膜反应:呈葱皮样、平形状,且可被再破坏而形成Codman三角
肿瘤骨: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
软组织肿块: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也可以出现肿瘤骨
转移性骨肿瘤
骨肿瘤良恶性鉴别
关节疾病诊断
退行性骨关节病
椎体
边缘
变尖考虑骨质增生
排列
生理曲度(看棘突连线)
椎间隙
狭窄
schmorl结节
不是向后突 向椎体内突出,特点是累及多个
周围软组织
”真空”现象
软组织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