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热情呕歌了吉普赛姑娘与敲钟人高尚的品格,深刻鞭挞了卫队长与副主教的虚伪与卑下。
作者简介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巴黎圣母院》入选“世界十大名著”,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
主要人物
卡西莫多
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相貌丑陋、声音难听,但有着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
埃斯梅拉达
美丽善良,乐于助人,勇敢执着,被作者寄托了理想和希望
克洛德·弗洛罗
起初比较善良,但功成名就后逐渐显露出真正的人性,表面上维护正义、保护弱小,实则道貌岸然、自私自利
菲比斯
典型的无情无义、冷酷丑恶之人的形象,外表英俊潇酒,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是一个口蜜腹剑、风流成性的伪君子
作者充分运用自己在《〈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手法,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起来描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加西莫多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但心地善良,行动勇敢,心灵高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的副主教克洛德恰巧形成鲜明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圣母院》面世之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
这部书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震撼经典语句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严酷只能吓唬人们的心,凛冽的北风刮不掉行人的外衣,太阳的光辉照到行人身上,却能使人渐渐热起来,自动把外衣脱掉。
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适当地节制食物、饮料、睡眠和爱情。
艺术家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
人类的行动都是从两个起点开始,在一个人那里受到尊敬,在另一个人那里却被咒骂。
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美的或许是真正的丑陋,丑的或许是真正的美丽。——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