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有七部分内容
所谓”过分“的问题
针对一些反对的声音,指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农民的行为有其合理性,目的是为了彻底打破封建枷锁
革命先锋来自农民
呼应“阶级明确”中提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肯定了农民的重要地位
十四件大事
列举阐述农民运动的具体成果和行动,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推进...”等等
”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一段节选实际上就阐述了一个道理。
对人对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是自己有这特定的“和利益相关”的主观立场;
前段时间,做了一场非暴力沟通的线下读书会,有一个来参加的伙伴,说到她的困扰,感觉无法被理解,就会闹情绪,要么要求对方听自己的,要么断开链接,如果这个人是无法断开关系链接的,她就会很痛苦。
了解,需要有一个前提,深入对方的境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对方的利益冲突点,否则根本无法真正的认知到实际情况。
原来读道德经时候,曾经对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读到农民运动报告这一章,莫名的就想起来了这句。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大多转折之际都会有惊人的相似,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格局,即便出身贫苦的陈胜吴广,也不过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已,最终也是为了自己坐江山。
实际上,道德经的善下,虽然和团结农民阶层有精神内涵上的相通,但所处时代背景/具体指向以及实践意义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居下“是谦逊,包容,却依然是“以我为主”;
而教员强调团结农民阶层,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以及革命形式的深刻认识。
是尊重,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是革命信念,是战略眼光,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
写作目的
为答复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经32天实地考察而写就
内容来源 || 毛泽东选集 版面设计 || 周桐昕
聊一聊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发动广大农民阶层的力量,对中国革命形式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