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劳动者
00294 劳动社会学,含义:在一定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的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编辑于2024-05-20 17:35:40第三章 劳动者
第一节 劳动者与劳动力
劳动者
劳动者的含义
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在一定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的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劳动者的特征
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capacity)
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position)
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standard)。
参与实际劳动过(worked)
劳动力
劳动力的含义
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实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在业人口数
劳动力就业率与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就业率=在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数+正在谋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劳动力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程度的变动情况,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一个重要工具
第二节 作为社会人的劳动者
劳动者素质
自然素质:
体力
力量(power)、速度(speed)、耐力(endurance)、柔韧(flexibility)、灵敏(sensitivity)
PSFSE
智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
TOMIJ
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素质体现为:气质
巴普洛夫四种基本气质: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性 /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第四章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
社会素质:
文化素质
受教育程度,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
思想道德素质
代表主体劳动者的感情趋向、价值指向、行为导向
包括价值观、劳动态度
劳动者的现代化
劳动者人格
人格含义:
个体在生理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形成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反映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遗传、环境两个方面因素组成的,也受到情境条件的影响。
人格因素的五维度(五大人格):
外倾性;随和性(亲和性);责任性(可靠性);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第四章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
外和责情开
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三种形式:
自主控制 —— 相一致;
诱导控制 —— 不完全一致;
胁迫控制 —— 不一致。
劳动者的观念
先进的生产力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应有的价值观念:
劳动者新观念的产生主要靠劳动者思维方式改变
效率观念(Efficiency);
时间观念(time);
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观念(benefit);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coexist);
创新观念(Innovative);
自主观念(autonomy);
民主观念(democratic)
betcida
第三节 劳动者与社会文化环境
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进行劳动,这种分工体系时间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社会框架,社会文化环境是此社会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文化因素的总和;
微观社会文化环境
(一)劳动者与技术
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大:
技术首先构成了劳动者工作环境基础,技术设备类型、技术复杂程度与技术装备不同,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就不同;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劳动者对工作组织、工作本身会有不同的劳动的态度;
技术异化:
人日益被自己有机身体延伸的工具系统--科学技术所确立和构建的物质社会和物质力量所支配、所统治
技术异化的影响:
1、技术异化使得人在生产实践中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2 、技术异化使人社会生活中趋于同质化。
3 、技术异化使人的内在价值变异、缺失。
4 、技术异化使人的生命物化。
失同缺物
(二)劳动者与操作过程
劳动者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是通过劳动者的实际操作表现出来的
(三)劳动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同事关系
2、上下级关系
概念: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所结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领导力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有效的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力的影响力由两种:
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四)劳动纪律
想要获得对劳动行为正向的强化作用,必须有严明而自觉的纪律
中观社会文化环境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
是以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意识、3、管理方式、4、企业规范、5、企业英雄人物、6、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内容讲述企业英雄形象价值观,并有意识的做好管理和规范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1、独特性、2、功能整合性、3、实践性、4、渗透性、5、社区性、6、行业性、7、群体性
企业文化特征,拥有企业独特的实践整合功能,能够渗透群众社区行业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约束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5、效率功能 6、协调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企业通过约束员工,协调效率功能和导向作用,由此来做好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宏观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习俗、社会规范
劳动者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又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者与构建者
第四节 劳动者行为
劳动者行为的概念
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
是指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劳动者行为类型
个体、群体和社会者三种行为
劳动个体行为
劳动者群体行为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重点
正式群体行为和非正式群体行为(参考第二章)
劳动者社会行为
劳动者具有一定社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行为
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
劳动性行为指在制造产品或者提供劳务劳动是有直接联系的劳动者行为
非流动性行为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之外发生的,有间接联系的其他行为,例如罢工,工会活动等
正式行为与非正式行为
正式行为指由正式行为规范控制的行为,厂长行使职权
非正式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情感需求而发生的互动,拉帮结派等
劳动者行为分析
(一)劳动行为系统
包括四个子系统:
动机子系统
需要、动机、目标
劳动行动子系统
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
劳动结果子系统
劳动结果、影响
制约子系统
微观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
级动结制
(二)劳动行为与劳动效用
劳动效用:
劳动效用:以劳动者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相应的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
劳动边际效用: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相应增加的劳动效用,相对于劳动量的变化率
劳动者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当人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时,其享受满足的幸福感强度也在不断下降。在这里就表现为劳动边际效用随劳动量的增大而减小。
劳动效用与劳动行为相互作用
劳动效用最大化和劳动行为
劳动者的劳动代价率和相应的边际效用的比重相等时,劳动总效用可能最大,也就是劳动者平衡
第五节 劳动者社会化
劳动者社会化分析
社会化
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接受社会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与影响,发展完善自身个性的过程,是一个人从“生物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劳动者社会化
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文化的环境,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劳动者社会化的特点
劳动社会化作为社会化的一个特殊层面,与一般社会化在起点、目标、社会化施体、社会化受体、过程图式、引导方式、引导者等七个方面有自身的特点
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内容:KSCRRR
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教化
学校教化
社会教化
网络互动
劳动组织教化
途径:HSCIO
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
预期社会化准备(anticipated socialization) ;
心理认同准备和行为上的准备;途径主要是教育
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initial socialization);
劳动者的基础社会化 (Basic socialization);
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 (continuing socialization);
年龄变化;地位变化;技术变化
进程:AIBC
劳动者再社会化
自觉的改造过程;
强制的教化过程
第六节 闲暇与劳动
闲暇与劳动相关概念
闲暇的有关概念
闲暇的概念:为个体自由支配的和工作没有联系的任何活动
闲暇时间:自由支配时间,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文化以及发展技能所花费的时间
劳动时间
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那部分时间
劳动时间广义上包括:制度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
闲暇与劳动
闲暇和劳动的选择
个人劳动力供给影响劳动和闲暇的选择
个人劳动力供给问题,实际上是个人在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之间的选择问题
效用:个人从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组合中观得到满足程度 U=f(Y,H)
子主题
边际效用: 增加以单位货币收入或者增加一位单闲暇时间所获得的效用
等效用曲线:
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所连起来的曲线
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斜率为负;效用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时间可以代替,凸离原点时体现边际瞎用递减规律;
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
最重要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此我们从工资率的变动来分析劳动者的劳动决策
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
生活时间的分配现状
增加闲暇时间是全球性运动,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闲暇时间增多也是社会富裕程度的表征,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就业结构多元化,工作形式多样化,生活需求多模式化使得弹性时间工作制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其次现代化家庭社会不段提高也使得人们用于劳务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
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关系
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劳动时间在本质上决定着闲暇时间
互相替代,互相协调; 决定结构; 补偿、改善
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变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