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00294 劳动社会学,所谓的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 “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 不同的等级序列。
编辑于2024-05-20 17:37:31第五章 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第一节 职业分层 概述
职业声望(occupational reputation)
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有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每一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职业;
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
职业的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
职业要求(requirements)
职业报酬(rewards)
职业环境(environment)
SRRE
中国职业声望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如科学家、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 师等职业一直稳居职业声望等级的绝对上层
企业老总不及国家干部;个体户及农民声望上升
在美国:医生、科学家及教师是最受尊敬的职业,而对会计师、银行家、记者、律师等职业的评价反面不高
职业分层(occupational stratification)
概念:
所谓的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分类:
按行业划分的职业分层
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力、收益和声望的差别,不同的职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的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具有权利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异。
我国职业划分为20类;
按职业技术划分的职业分层
按照技术分类,可以分为9类
社会分层理论及其发展
(一)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根据生产资料爱划分社会阶层,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地位解体和阶级》、《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财富、声望、权利是三个确定指标
(二)社会分层理论新发展
马韦新网市 撒妮不平等
1、新马克思主义
2、网络结构观
3、市场转型理论与社会分层
代表人物撒拉尼(I.Szelenyi)和维克多·倪(VictorNee)认为,过去关于社会不平等的理论,都是将不平等看作是某种经济整合机制固有的特征,而忽视了这种机制身处其中的制度环境
关于不平等的制度主义理论即植根于对社会关系的分析之中。
第二节 职业分层研究及意义
一、西方社会结构演变中的职业分层思想
(一)西方社会分层思想进一步发展
1、选择职业分层作为社会分层的基础。
2、中产阶级的壮大推动西方社会分层思想发展。
(二)西方社会分层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
功能涂戴摩帕 冲突达伦道夫
1、社会分层的功能理论
(1)涂尔干(Durkheim)的功能理论
认为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涂尔干道德理论与他的人性观有关,同韦伯一致对人性抱有悲观态度
其理论著作《社会分工论》
(2)戴维斯(Davis)和摩尔(Moore) 的功能分层理论
1954年提出其理论,目的是为了说明社会分层和不平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帕森斯 (Parsons)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其理论认为社会学最重要的问题是社会秩序问题,其答案就是规范和价值,所以需要经济、国家、法律、宗教、家庭、学校和文化制度来实现;
社会生存所必须的条件,提出了四个主要功能子系统
(1) 适应环境
(2) 目标获取
(3) 整合
(4) 潜在模式维持(或简称AGIL)
2、社会分层冲突理论
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继承了马克思的两个阶级模式,但是他不同意马克思的一些观点;
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是其根据统治和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
冲突理论可以分为
批判性冲突理论
非批判性冲突理论”
3、功能论与冲突论之社会分层观比较
功能论:
冲突论:
二、社会分层的意义
(一)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1、有利于理解社会
2、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与内容
(二)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1、改革开放前的社会资源配置
2、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源配置方式
(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四)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描基揭制 缓矛调建
第三节 职业流动(career mobility)
一、职业流动概况
(一)职业流动基本分析
1、职业流动的概念: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
2、职业流动的原因:
大材小用、才疏学浅、二者兼有,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S= V (个人实现值)╱ VO(期望值) (0≤S≤1); S数值越大证明个人实现率较高,反之
(二)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
年龄与职业流动
40岁后流动性降低
单位负责人、商业人员、办事员职业流动率高
第三产品服务人员流动率在青年阶段
文化程度与职业流动
性别与职业流动
二、职业流动的决策过程:
1、明确职业流动目标
2、选取适宜的用人单位
3、分析接收单位情况
4、离开原单位的可能性
5、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
6、完成流动
三、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
(一)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
1 、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 、从地域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展地区,沿海开发城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
3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二)对青年人才职业流动的引导
1、要为青年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渠道;(生物工程、咨询服务业、信息产业)
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发展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社区学院、企业办学、加强在职教育);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2 、要从青年人才的客观条件出发, 给他们以正确有利的引导。
引导青年人才从根本上认清自我;
给自己的职业作出定位,明确的职业观
第四节 中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流动
一、改革开放后职业流动的特点
(一)职业流动的双向性
1、城市-农村
2、南方-北方
3、国营-私营
(二)职业流动的双为性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一)初次职业流动
农民工的初次职业流动,最明显的特点是从农业转向工业和其他产业
(二)再次职业流动
指在初次职业流动后,又再次改变职业、工作或者单位;
城市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的比例比较高;
(三)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特点:
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工作变动是比较频繁的
农民工通过初次职业流动,实现地位明显上升
城市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地址变化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