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一章 劳动与就业问题
00294 劳动社会学,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5-20 17:42:07第十一章 劳动与就业问题
(1)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
一、 就业
1. 就业的概念
(1) 从劳动社会学视角分析就业概念的要点:
1||| 具有劳动能力(劳动行为能力 + 劳动权利能力)
2||| 法定劳动年龄(年满 16 周岁)
3||| 从事具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
4||| 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合法。
(2) 从经济角度规定就业的含义:
指劳动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同生存资料相结合,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者收入,被视为实现了劳动就业,反应劳动力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被利用的状况;
(3) 从就业统计视角有更明确的界定:
1||| 弹性就业:非全日制、临时就业、派遣就业、钟点工等
2||| 阶段性就业:例如生育期的妈妈,阶段性就业与终生就业相对应;
3||| 非正规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微型企业、家庭的生存服务单位、独立个体劳动者;
4||| 不充分就业( 就业不足):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 判断标准:工作时间不到正常一半、时间短非个人原因、 有意愿从事更多工作;
弹段非分
2. 就业的功能
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
1||| 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是最基本的,也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2||| 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
3||| 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保价发服
就业的社会功能
1||| 增加社会财富的功能;
2||| 社会稳定的功能;
3||| 社会发展的功能
财稳社发
二、 失业
1. 失业与失业者
概念:劳动力供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者判断标准:
没有工作;能够工作;寻找工作。
不是失业者的5种情形:
1||| 年龄规定范围之外的无工作者;
2||| 丧失工作能力者;
3||| 在校学习者;
4||| 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5||| 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
2. 失业者的社会后果
1||| 失业与家庭生活
激化原有的家庭矛盾、未必引发新的矛盾;
2||| 失业与社会孤立
3||| 失业与政治经济活动
家社政
3. 失业社会后果的三特征
多样性;累积性;地方性。
(2) 第二节 失业的类型和就业方案
一、 我国的失业问题
失业主体具备三个条件
有劳动能力;
有就业愿望;
没有工作
二、 失业的类型
(1) 摩擦性失业—— 动态、信息、时间,工作变换期;
(2) 结构性失业 —— 科技、地理位置、技能型失调;
(3) 季节性失业 —— 季节;
(4) 周期性失业 —— 经济周期、有效需求失衡;
(5) 隐形性失业 —— 制度、体制转轨。
摩结季周隐
三、 失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1) 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根本原因;
(2) 科技进步与结构性失业;
(3) 经济周期的影响;
(4) 体制转轨带来体制性,隐形失业的必然性 — 下岗;
四、 失业治理的途径
1. 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刺激经济的有效需求是根本出路(凯恩斯理论)
2. 培育劳动力市场;
完善现代就业服务体系和法治显示,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失业的前提,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就业培训覆盖面,增加教育培训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
(3) 第三节 非正规就业
一、 发端和发展
1. 长远发展看,鼓励自主创业发展非正规就业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就业的多元化,改变单一的就业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和方式:
(1) 概念:
广义上是指:有关人员创造就业和提高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的部门;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而自主就业;
国际上是指:在非正规部门中从事经济活动的就业原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而自主就业
(2) 方式:
发达国家的就业方式:非全日制就业和零食就也成为了主要的就业方式
发展中国家就业方式:以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为主,非常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城镇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3. 我国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指:
1||| 在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
2||| 非正规部门;
3||| 正式部门中非正式就业形式;
二、 非正规就业发展及其意义
(1) 发展
1||| 从社会的发展变化看;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需要更多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 从劳动力市场两个主体与政府的角度看;
雇主需要多种雇用方式,劳动者选择多种就业方式,政府推动非正规就业发展
3||| 从用工的形式看
企业需要灵活的用人方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 意义:
1||| 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2||| 促进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3||| 利于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
4||| 走向所有制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缓稳促化利革多化
三、 指定扶持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政策
(1) 制定优惠政策;
(2) 加强监督检查和咨询服务;
(3) 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
(4)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 我国劳动力转移现状:
1. 概念:劳动力转移实际指的是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或者城镇进行转移
2. 特点:
1||| 从总体数量上看,数量巨大;
2|||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式严峻
3||| 从地区分布上看,各地区数量分布不均衡;
4|||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低。
二、 劳动力转移的类型
1||| 排挤型转移:
指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被强制性的冲突第三排挤出农业部门流向其他行业部门,英国“羊吃人”圈地运动;
2||| 控制型转移:
劳动力按照管理者的行政部署,从农业农业劳动力调配转入农业之外,其他的部门,例如我国以前的大跃进
3||| 自主型转移
三、 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反思
(1) 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功能
1||| 支援吸纳地的经济建设;
2||| 反哺流出地的经济建设;
3||| 推动第三产业的勃兴;
4||| 推动农民的“第三次解放
(2) 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功能
1||| 盲动性;
2||| 紊乱性;
3||| 无序性
忙乱无
四、 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 农村内部消化;
(2) 发展乡镇企业 —— 主渠道;
(3) 组织和管理有序流动
1||| 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2||| 加强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
3|||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4) 国际劳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