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普通心理学思维导图,包含脑神经、意识与注意、感觉、知觉、记忆等详细知识点。
编辑于2024-05-22 00:57:23普心
1. 第二章 脑神经
1.神经元
概念: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接受与传输
胞体
树突
轴突
分类
突起
单级细胞
双级细胞
多级细胞(最多)
功能
感觉(传入)
收集传导
运动(传出)
将脊髓与大脑信息传到效应器
中间(联络)
联络作用
胶质细胞
支持、保护
线路、支架、当脑细胞受损可以恢复
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组成髓鞘,绝缘,防止神经冲动扩散
为神经元输送营养,清楚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2.神经冲动的传导
静息
外正内负,外Na、CL,内K、大分子
动作
外负内正
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电传导
同一细胞内,全或无
化学传导
突触间的传导
神经递质
主要方式
突触
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越大越强
结构
突触前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类型
兴奋性
抑制性
3.神经回路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灰质
白质
胼胝体
边缘系统
间脑
脑干
小脑
脊髓
上接延脑、下端终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 由于灰质(中央)、白质(位于灰质表明)构成
脑与周围神经的桥梁
简单的反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紧急
副交感神经系统
安静
5.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初级感觉区
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视觉
听觉
机体感觉区
初级运动区
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头部正直
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
失认症
运动联合区
精细运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
初级运动区与运动联合区的前方
6.大脑半球单侧化优势
两半球有明显差异
1.左边灰质多,右边大与重
2.两半球颞叶不对称
3.神经递质分布不均匀
割裂脑
左半球(文化):语言阅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右半球(艺术):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
7.脑功能学说
定位说
颅相说
加尔、斯柏兹姆
失语症
开端
电刺激
潘菲尔德
整体说
弗洛伦斯:鸡鸽
拉什利:小白鼠
均势原理
每个部位均等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总体活动原理
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面积大小成反比
机能系统说
鲁利亚
第一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激活调节
网状结构与边缘系统
用来保持大脑皮层一般觉醒状态
第二机能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
枕叶、颞叶、顶叶以及皮下组织
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各种刺激、实现对空间时间的整合并保存
第三机能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
额叶广大脑区
产生活动意图,实现对复杂行为的调节控制
模块说
独立网块
神经网络
格施温德
最早用来描述语言
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神经网络
8.神经系统的进化与脑的可塑性
脑指数
皮层指数
进化
原生动物没有神经
多细胞动物:最初的网状神经系统
无脊椎
环节动物:链状神经
节肢:节状神经
发头现象:无脊椎动物出现头部神经发达
低等脊椎
2.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
1.意识
1.意识
定义:3个玩意
性质
局限
内容有限
能动
人可以主动
功能
觉知
意识到客观事物与自身存在,以及两者关系
计划
目的性计划性
选择
选择最有效 过滤无效
监控
监视自己内部与外部环境刺激
理论
剧院模型
巴尔斯、迪昂
强调意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公共空间,特别是意识的全局性
整合信息理论 (托诺尼)
高度整合
高度分化
杂七杂八
阈下知觉
阈上知觉
盲视
视盲
非注意
变化盲
无意识行为
2.生物节律
定义:基本生理活动过程与心理状态周期变化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松果体
超级生物钟
褪黑激素
松果体分泌
镇静
3.睡眠
定义:与觉醒对立
研究方法:脑电图EEG
α(安静)
低频高幅
β(清醒)
高频低幅
睡眠锭
双高
△
低频高幅
阶段图
第一阶段
低频低幅(混合双底)
10min
浅睡容易醒
第二阶段
高频高幅(睡眠锭)
20min
难唤醒
第三阶段
低频高幅(△)
40min
肌肉放松
第四阶段
低频高幅(△)
?
深度睡眠
REM
高频低幅(β)
5-10min→1h
梦境
规律:双底-双高-低高-低高-高低 123432REM
4.梦
定义:无意性、被动性、怪诞离奇
研究手段:夜晚帽
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梦是潜意识显现、通往潜意识最佳路径
生理学观点
随机神经活动主观体验
认知观点
睡觉的时候继续对知觉行为经验进行编码整合
5.失眠
6.催眠
定义:特殊的意识状态、轻易地对暗示做出反应
容易被催眠的人:
白日梦
想象力丰富
依赖性强
沉溺眼前
经常寻求他人帮助
对催眠深信不疑
作用
角色扮演
意识功能分离
7.冥想
8.神经药物
2.注意
注意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特定对象或事物,同时忽略其他事物的心理现象。
功能
选择
保持
调节整合监督
注意的种类
线索分类
外源性
内源性
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功能
选择性注意:双耳分听、负启动、注意瞬脱
持续性注意:警戒作业、划消作业
分配性注意:双作业操作
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
定义:数量
影响 3
客观 对象特点
客观 活动任务
主观 个人经验
注意稳定性
定义:能稳定保持多久
影响 2
主观 人
客观 对象特点
另外2种
注意分散
注意起伏动摇
注意分配
定义:同一时间分配给2或2以上
影响 2
主观 熟练度自动化
客观 活动的内在联系
注意转移
定义:由于任务的变化,从一种对象到另外一种对象
影响 3
原有紧张
新事物特点
个人神经
依据意志努力程度
不随意注意
含义:无目的 不需要意志努力
原因
客观 刺激物本身
主观 个体兴趣动机····
随意注意
含义: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原因(任性火锅人)
目的
间接兴趣
活动组织
过去经验
人格
随意后注意
含义:事前有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原因
直接兴趣
熟练程度
注意生理机制
脑干网状
脊髓上端到丘脑
边缘系统
前扣带回、海马、杏仁核
注意认知活动
大脑皮层
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最高部位
主动调节行动、信息检索
注意的理论
注意选择理论
过滤器
布罗德本特
别名:早期选择、瓶颈、单通道
神经系统有限、进入神经系统前先进入过滤器、全或无、只有部分可以进入别的都阻挡
评价: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性注意等现象(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衰减
特瑞斯曼
别名:中期
过滤器按衰减,不同信息阈限不同,未被注意或非追随只是强度弱
评价:更好了一点(鸡尾酒)
后期选择
多伊奇、诺曼
别名:反应选择模型、完善加工理论
多阶段
约翰斯顿
什么时候都有
注意分配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
卡尼曼
别名:中枢能量分配理论、资源限制模型、资源分配理论
内容
注意是一组资源,资源有限
复杂占多
刺激不主动,有一个机制负责自动分配
唤醒决定
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自动化加工
前注意加工
不需注意,不占资源
受意识控制
需要注意,占用资源,练习可变自动化
3. 第四章 感觉
1.感觉
1. 基本概念
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器、效应器
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的作用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考夫卡分类
近刺激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远刺激
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感觉编码理论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缪勒
只强调了感觉的主观性,不承认人的感觉依赖外物性质
特异化理论
不同性质感觉由不同神经元传递信息,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对其进行分别解释
模式化理论
编码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某种大,其他的小
2. 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
感觉阈限
可以引起感觉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刺激范围),可以间接测量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觉察到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
我们对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差(JND),指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3. 感觉定律
韦伯定律
K=△I/I(K是一个常数,△I是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量)只适用中等强度刺激
对数定律
费希纳,假设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
P=KlgI(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K是一个常数)只适用中等强度刺激
幂定律
斯蒂文斯
数量估计法
P=KI的n次方
信号检测论
4. 感觉的现象
同一感受器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视觉变化
感觉对比
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同时对比
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红绿配色)
继时对比
两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先吃糖再吃橘子)
不同感受器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联觉
不同感觉相互补偿
失去某种能力后别的能力获得补偿
2.视觉
1. 适宜刺激:380-780nm
2. 生理机制
眼球
眼球壁
角膜
屈光
虹膜
调节光线摄入量
视网膜
感光部分,含有感光细胞
眼球内容物
屈光介质:房水、晶状体(调节)、玻璃体
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
视网膜
视锥
椎体细胞、数量少、短粗、锥形、中央窝、昼视器官、分辨物体细节与颜色
视杆
棒体细胞、数量多、细长、棒状、视网膜边缘、夜视器官、物体明暗
盲点
中央凹附近对光不敏感的地区,没有感光细胞,用来合成视神经
换能作用
传导机制
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
中枢机制
传导终于大脑枕叶纹状区,也称视觉初级加工区
1. 视觉感受野
哈特兰,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者范围,受到刺激的时候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神经细胞活动就会被激活
感受野
大脑皮层的感受野更大
特征觉察器
休柏与维泽尔,说明物体识别是从特征分析开始的
2. 视觉系统的神经通路
A. 腹侧通路
what系统
枕颞,物体识别
B. 背侧通路
where系统
枕顶,运动空间位置
3. 基本现象
明度
照明强度、反射系数
长波→短波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颜色
基本概念
色调
波长
饱和度
照明强度、反射系数
明度
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加色混合RGB,加法原则,不同波长光混合一起
三原色:红绿蓝,合成变白,用于发光产品
颜料混合
定义
减色混合CMY,减法原则,混合后明度纯度都降低
混合定律
补色律
每种颜色跟另一种颜色产生白色跟灰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
间色律
非补色混合产生一种新的中间色(红绿变黄)
代替率
相同颜色不同光谱,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
色觉缺陷
色弱
色盲
全色盲
缺乏锥体,只能看到灰色与白色
局部色盲
只有一些颜色经验,不全
色觉理论
三色说
托马斯杨
人的视网膜有3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知红、绿、蓝,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种特殊成分敏感
赫尔姆霍兹
每种感受器都能对各种波长的光产生反应(红色-长波,绿色-中波,蓝色-短波),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会让这三种感受器引起不同程度兴奋,各种颜色经验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产生
视网膜上3种视锥细胞(SML分别对应短波中波长波),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ps:红绿色盲把短波看成蓝色,把长波看成黄色
对立过程理论
四色说、拮抗过程说
黑林提出
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存在,并且视网膜存在3对对立的颜色过程(红绿,黄蓝,白黑),他们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
负后像
指颜色的后像是原来颜色的互补色(看到红,后像就是绿)
颜色互补
评价:无法用三原色解释一切颜色现象
两阶段理论
施夫曼
光感受阶段颜色加工符合三色理论。信息传导阶段,颜色加工符合对立过程理论
4. 空间与时间因素
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
由于背景灰度不同,对比效果不同
颜色对比
一个物体颜色因受到它周围颜色影响发生变化,朝背景补色变化
边界突出和马赫带
马赫带
侧抑制
相邻感受器之间相互抑制
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
暗
感受性上升,时间长
明
感受性下降,时间短
后像
正
负
视觉掩蔽
视觉刺激受到时空上相邻另一个视觉影响,可见度下降
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听觉
1. 机制
1. 物理
1. 频率
人耳范围:20-20000Hz,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低于20Hz为次声波。人耳最敏感区域为1000-4000Hz
2. 振幅
3. 波形
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正弦波的时候纯音,日常生活是复合音
2. 类型
1. 乐音
2. 噪音
2. 生理机制
A. 外耳
耳郭、外耳道
B. 中耳
类型
生理性传导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振动
空气传导
鼓膜→正圆窗
骨传导
颅骨→内耳
鼓膜、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正圆窗
C. 内耳
前庭器官、耳蜗
基底膜(毛细胞)是听觉的感觉器,基底膜上长下短,基底膜运动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传导机制:听神经→脑干髓质→丘脑内侧膝状体
中枢机制:大脑颞叶听觉皮层
3. 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电话理论)
拉瑟福德
外界声音振动引起基底膜同频振动,类似电话送话机与接受机
comment:只能解释1000Hz以下
位置理论
共鸣理论(竖琴理论)
赫尔姆霍兹
上长下短高低相反
comment:可以解释1000Hz以上,不能解释1000以下
行波理论(新位置理论)
冯贝克西
上长下短高低相反,向上推进,最大振幅
comment:难以解释500以下
神经齐射
韦弗尔
神经齐射
只能解释5000以下,超过5000用位置
总结:
4. 声音的掩蔽
类型
纯音掩蔽
噪音对纯音掩蔽
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因素
声音的频率
掩蔽音强度
掩蔽音与被掩蔽音间隔
5. 响度
0-130dB是人耳适宜
化学感觉
1. 嗅觉
唯一不通过丘脑、感受器是鼻腔粘膜嗅细胞
一把钥匙一把锁
2. 味觉
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感受器是舌面味蕾
苦酸咸甜,从后往前,尖中侧根
鲜,谷氨酸与天冬氨酸
躯体感觉
1. 触压觉
触觉
压觉
面部最敏感
2. 温度觉
温觉
罗弗尼氏
冷觉
克劳斯
3. 痛觉
感受器:自由神经末梢
4. 动觉
感受器: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关节
5. 平衡觉
感受器:内耳的前庭器官
半规管
旋转运动,毛细胞发生反应
前庭
直线加速或者减速
6. 内脏感觉
4. 第五章 知觉
1. 知觉
定义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是对感觉信息进行解释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相同
1.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不同于感觉,又相互存在
2. 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反映
3. 都离不开人脑
区别
1. 内容
感觉是个别,知觉是整体
2. 产生性质
感觉主要来于物理特性,不需要多少经验。知觉需要的主观经验多
3. 生理机制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生态光学理论
直接知觉理论,由詹姆斯与埃莉诺提出,认为知觉由刺激的特性直接决定,通过外部环境刺激的属性来理解知觉,而不是知觉的刺激机制
2. 知觉的信息加工
1. 自下而上(数据驱动加工)
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
2. 自上而下(概念驱动加工)
非感觉信息
3. 知觉的模式识别(直接知觉的理论、模式识别理论)
1. 模板假说
人脑中有无数模板,刺激模式与人脑最佳模板匹配
优点
说明知识经验的作用,得到支持
缺点
缺乏灵活性、记忆负担
2. 原型假说
当前刺激与头脑原型比较
原型:人对某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反映了某类客体的基本成分或关键特征
减轻记忆负担
3. 特征假说
任何模式都能分解诸多特征,长时记忆的编码是模式各具有的基本特征
具有学习的色彩
理论:塞尔弗里奇:“泛魔”识别模型
1. 映像鬼
对外部刺激信息编码,形成刺激模式的表象
2. 特征鬼
对刺激模式分析,分解成各种特征
3. 认知鬼
监视处理“特征鬼”的喊叫新号,一旦发现有关特征就叫
4. 决策鬼
选择喊叫声最大的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要识别的模式
4.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布鲁斯
整体优势
4. 知觉特性
1. 选择性
选择对象,忽略背景(双歧图)
影响因素
客观:对象特点
主观:目的态度动机
2. 整体性
突出整体,忽略细节(管中窥豹)
影响因素
客观:刺激物结构
主观:经验
作用:提高知觉能力、抑制个别成分
原则
1. 相似性
2. 邻近性
3. 对称性
4. 简单性
5. 良好连续
6. 线条朝向
7. 共同命运
8. 封闭性
9. 术语:视野中XXX容易组成XXX图形
3. 理解性
根据经验主动解释
影响因素
客观:词语的作用
主观:过去经验、知觉者个人动机偏好
作用
帮助选择
帮助整体
帮助恒常
知觉预测期待
4. 恒常性
物理变化后知觉仍然恒常(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方向)
影响因素
客观:视觉线索
主观:知识经验
作用
建筑、艺术、人工智能发展
危害生活(酒精破坏恒常导致车祸)
5. 知觉种类
阈上知觉
阈是阈限水平,那么刺激超过阈限=上,人对刺激就可以知觉,比如人把手指戳在眼球上
阈下知觉
刺激低于阈限=下,经典例子:盲视
6. 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
类别
面孔识别
物体识别
文字识别
类别2
图形
轮廓
自上而下、与边界检测有关、还受到侧抑制影响
主观轮廓
补充完善的功能
2.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a=A/D)
影响因素
对物体的熟悉度
临近物体的大小
体态变化
3. 深度知觉(立体知觉、距离知觉)
1. 肌肉线索
调节
晶状体
辐合
双眼视轴,眼睛随距离改变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物体上,轴合角近大远小
2. 单眼线索
1. 相对高度
2. 纹理梯度
3. 空气透视
4. 线条透视
5. 运动透视
6. 运动视差
7. 相对大小
8. 对象遮挡
9. 阴影明暗
3. 双眼线索
左右眼到视网膜差异、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作用范围可以达到1300米
4. 知觉定位
视觉
听觉
单耳
双耳
主要线索,由于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一样
类型
相位
时间
强度
7. 时间知觉
1. 定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与顺序性
2. 类型
时序
时距
3s
空时距:一个事件的起止时间
实时距:某个时间间隔内包含另外一个持续的事件
时点
3. 形式
分辨
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确认
现在几点
估量
3s
预测
将来要干嘛
4. 影响因素
通道:听厨师
数量性质:现在——数量多复杂评估的时间短,过去——相反
海克斯扑克牌实验
兴趣情绪:喜欢的快,讨厌的慢;期待的慢,不愿的来的快
注意程度:时间知觉的认知——注意理论,扎卡伊
5. 陶效应与卡帕效应
陶:赫尔森提出,时间知觉对空间知觉有影响
卡帕:科恩提出,空间影响时间
8. 运动知觉
1. 获得物体的运动信息
网像运动系统
格列高里
当物体从一出向另外一出运动,物体在空间的连续位移引起视网膜相应部位的连续变化
头——眼运动系统
格列高里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发出动作指令
2. 真正运动知觉
下阈限
刚刚可以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小视角范围(角速度),低于这个速度人们只能看到相对静止的物体
上阈限
指看到闪烁时的速度,物体太快只能看到弥漫性闪烁
3. 似动
1.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Φ运动)
格式塔,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出现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实际上运动错觉,受到视觉后像机制的影响(电影广告霓虹灯)
2. 诱发运动
指的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香菱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3. 自主运动
游动运动或自动效应,暗室光点会自己动起来
4. 运动后效
瀑布效应
9. 错觉
类型
大小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螺旋错觉
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花火
原因
眼动 移情 完型 透视 常性误用 神经抑制
5. 第六章 记忆
1. 记忆定义
1.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 从信息加工角度
编码
存储
提取
3. 按传统观点
识记
保持
再认与回忆
2. 记忆分类
1. 信息保持时间长短
感觉
短时
长时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情景记忆
个人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地点
语义记忆
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2. 是否需要意识的参与
类型
内隐
外显
影响因素
加工深度
保持时间
干扰
记忆负担量
呈现(影响内隐,不影响外显)
3. 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
前瞻性记忆
对未来完成某项活动的记忆
回溯性记忆
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或者以前学过的信息的记忆
一般采取双任务范式进行研究
4. 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
1. 形象记忆(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象的形式储存
2. 语词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意义)
客观事物之间与人的关系,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以语词为中介
3. 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4. 动作记忆
3. 生理机制
1. 神经网络
1. 海马(记忆之门)
颞叶中部,负责巩固记忆,短时记忆从这里进入长时,影响空间记忆与陈述性记忆,but不影响程序性记忆
受损:顺行性遗忘
2. 杏仁核
消极情绪
3. 前额叶
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都发挥重要作用
左侧额叶语言运动区受损,则造成语言记忆缺陷
右侧额叶受损,对非语言刺激的记忆发生困难
2. 生物化学机制
突触
突触传递信息效率的提高对记忆有重要作用
长时程增强机制LTP
波里斯发现突触传递功能的可塑性,该现象是人类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反响回路
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4. 3+1记忆
A. 感觉记忆
1. 编码方式
1. 视觉的感觉记忆
1s,斯柏林用部分报告法证明
2. 听觉的感觉记忆
5-10s,莫瑞证明
3. 触觉的感觉记忆
1-5s,格兰斯
2. 存储与特征
形象性
容量大 9个
注意进入短
B. 短时记忆
1. 编码方式
1. 听觉编码
康拉德发现听觉编码是主要的编码方式,特别是言语材料
2. 视觉编码
波斯纳发现短时记忆最初阶段是视觉编码 AAvsAa
3. 语义编码
舒尔曼
2. 存储与特征
1. 容量的有限性
1. 组块
2. 组块化
2. 复述
1. 精细(最有效的方法)
2. 机械(保持性复述)
3. 遗忘
沃和诺曼——分离消退与干扰,认为主要是干扰
皮特森技术——阻止复述
3. 信息提取方式(斯腾伯格)
1. 平行扫描
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2.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又称系列自中断扫描
3. 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检索然后判断,事实证明是短时记忆主要的提取方式
C. 工作记忆
1. 定义:由巴德利提出,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与加工的容量有限的系统,它是当前工作状态的记忆,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提供存储与加工的空间
2. 模型
语音环路
语音存储
2s衰退
发音复述
把视觉信息转为语音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
存储加工视觉与空间的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
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与前额叶有关
1. 协调语音环路与视觉空间模板
2. 加工信息
3. 分配与控制注意资源
4. 选择性的注意以及切换任务
情景缓冲器
为不同信息间的互相作用提供界面
3. 工作记忆VS短时记忆
1. 组成成分
短时记忆单一 工作记忆是不同成分
2. 主动性
工作记忆更主动
3. 功能
工作记忆强调在复杂认知活动,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
4. 测量方法
阅读广度
德纳曼——要求被试阅读一系列句子
操作广度
要求被试在解决一系列简单数学问题同时记住后面呈现的字母
N-back
测得的反应时越短,说明工作记忆容量越大
D. 长时记忆
1. 编码方式
语义(主要)
形象
2. 影响因素
觉醒状态
加工深度
组块
3. 存储与特征
量的方面
越来越少
质的方面
简略概况、完整合理有意义、具体夸张、错误
4. 信息提取
再认
熟悉感
回想
回忆
5. 提取线索
情境依存
编码特异性原则,提取信息的情景与编码时的越相近就越有助于记忆
状态依存
生理或者心理
自我参照效应
与自己联系
闪光灯记忆
自传体记忆的一种,一个人经历了强烈情感震撼的重要事件时的鲜明生动的记忆
5. 遗忘
类型
1. 不完全遗忘
2. 完全遗忘
3. 临时性遗忘
4. 永久性遗忘
影响
1. 时间
2. 材料性质与数量
3. 系列位置
4. 学习程度
5. 个人态度
理论
1. 衰退
2. 压抑
3. 干扰
4. 提取失败说
6. 提高记忆效果的记忆策略
编码阶段
清醒下记忆
集中注意力记忆
进行深层次加工
把材料形象化、韵律化
存储阶段
及时复习
集中复习
分散复习
精细复述
阅读回忆交替
适当过度
提取阶段
利用编码特异性
利用测试效应,学习某一内容后,进行回忆与再认等提取测试
6. 主题
7. 主题
8. 主题
9. 主题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