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图学》地图概括、地图制图综合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概括地图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综合的基本原则,制图综合的基本要求,制图综合的目的,制图综合的任务,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编辑于2024-05-27 21:25:53这是一篇关于Donna Haraway 人生经历与理论背景的思维导图,唐娜·哈拉维,1944年出生于美国丹佛市,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美国女性学者。她的家庭背景较为多元化,父亲是一位科学家,母亲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概念。哈拉维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对现代科学话语的文化解构工作上。她的著作《灵长类视觉——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和自然》、《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等作品,均对她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这是一篇关于专题地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几种表示方法的比较,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基本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表示方法的选择与配合,基本特性与定义。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投影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Donna Haraway 人生经历与理论背景的思维导图,唐娜·哈拉维,1944年出生于美国丹佛市,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美国女性学者。她的家庭背景较为多元化,父亲是一位科学家,母亲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概念。哈拉维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对现代科学话语的文化解构工作上。她的著作《灵长类视觉——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和自然》、《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等作品,均对她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这是一篇关于专题地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几种表示方法的比较,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基本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表示方法的选择与配合,基本特性与定义。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投影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地图概括 地图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制图综合的产生
1||| 地物的空间分布与地图平面表达的矛盾
地球曲面与地图平面的矛盾
地图投影
2||| 地面广阔范围与地图有限幅面的矛盾
3||| 地图内容的负载量与地图清晰易懂的矛盾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制图综合
概念
将空间信息庞杂多维的客观世界,清晰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上。 实现由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转变的过程。
实质
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的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两个方面)
正确处理地图的详细性和概括性的矛盾
正确处理地理各要素的几何精度与地理适应性的矛盾
矛盾对立统一
制图综合的任务
用制图综合方法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就是实现资料地图内容到新编地图内容之间的转换;在编绘过程中就是要实现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
1||| 实地复杂现象进行缩小简化为地图模型
2||| 大比例尺地图转换为小比例尺地图
制图综合的目的
抽取地面要素和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并符号化,帮助我们深入研究领域所反应的客观实际的各个方面
突出
类型特征
抽象
基本规律
清晰
传递信息
制图综合的基本原则
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制图物体的主要与次要是由其本身的质与量以及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主要的与次要的是相对的,表示与不表示是有条件的
地图用途
比例尺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
决定着对制图物体和现象的评价及其在地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精确程度
制图综合的基本要求
(在地图用途与比例尺的一定条件下)
1||| 较好地反映原图上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2||| 既详细(尽可能多地表示内容)又清晰,无阅读障碍
考虑方法
选择哪些内容?选多少?
被选内容的图形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图载负量
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两种形式)
面积载负量
数值载负量
面积载负量
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来表达。 eg.23,指每平方厘米面积里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平均为23平方毫米
数值载负量
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对于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100平方厘米面积内的居民地个数。 eg.163,对于线状地物,通常指1平方厘米内平均拥有的线状符号的长度,称为密度系数
极限载负量
指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
适宜载负量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的该地图适当的载负量
2.制约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1) 地图比例尺
是地理信息选取的主要决定因素,也制约了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显示
影响(3个方面)
1||| 制图综合程度
2||| 制图综合的方向
3||| 制图对象的表示方法
(2) 地图用途与主题
地图用途
决定了信息的取舍和概括的程度
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的主题。不同用途的地图,对主题内容的要求不同
行政区划图
普通地理图
地势图
题图主题
地图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影响了对同一要素的具体处理
某一制图区域的居民区和土地利用分布图
某一制图区域的居民区和河流分布图
(3) 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地理环境的异样性决定地理要素所处的地位
水系® 水乡or干旱地区
地形® 山区or平原
居民点 ®山区or平原
(4) 地图数据
制图综合是以地图数据为基础
原始数据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5) 制图表示方法
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
eg.一条弯曲的海岸线,细线表示、粗线表示,直接影响细部表达的程度
(6) 制图者水平
知识水平、创造能力、编图技能、分析研究的深度影响成图质量
3.地图概括的具体措施
(1)选取
概念
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
三个步骤
® 遵循一定的选取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 eg.河流 ·从主要到次要 eg.交通运输 ·从高级到低级 eg. 居民地 ·从大到小 eg. 湖泊、水库
® 确定选取数量
为了保证选取数量的科学性,需要引入数量分析的方法,即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制图物体的选取规律,模拟出数学解析式,并据此计算选取指标
®确定选取对象
应用举例
河流的选取
从制图区域整体出发进行河网密度分区
确定不同密度区的选取标准
按照分区从局部入手选取一条河流,由主流到支流逐级进行
最后再从全局看,各个部分的小河数量是否反映出各区的不同河网密度状况,河网类型表达是否正确
对一条大河的选取,首先保留构成该河主流基本骨架的特征,去掉一些小的弯曲,然后按照指标和类型选取支流和其它小河。
居民地的选取采用资格排队,考虑:
·位于水陆交通要道 ·经济上作出贡献 ·历史、革命、文化圣地(eg.周口店、韶山、十三陵) ·地理上的要冲(eg.山垭口、分水岭位置上的乡村) ·照顾地理分布 ......
方法
(1)资格法
按制图对象的数量或质量标准作为资格所进行的选取方法
数量资格:以数量标准作为选取资格(分界选取) 长度、高度、深度、坡度、密度、面积等
质量资格:以质量标准作为选取资格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只用一个标准 同一资格选取,有时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难以控制各地区间图面负载量的差别
(2)定额法
规定图上单位面积内应选取表示对象的总数或密度,依选取的顺序进行选取的方法
*定额计算法:开方根规律
由费·特普费尔(德国数学家, F.Topfer)提出的建立在经验规律上的一种数学模型
模型:
式中:NB、NA — 新编图与资料图的地物数 MB、MA — 新编图与资料图的比例尺分母
优点:标准明确,易于操作,可在保证地图清晰易读的前提下,使地图内容变得丰富 缺点:难以与质量指标相协调,也不易反映区域的特点
(3)组合选取 定额分界选取 分界定额选取 定额资格选取 eg.选取居民地:等级?数量? 行政区划界线:等级? 水系:密度?数量? 道路:密度?数量?
定额指标和分界尺度组合的选取
(1)先计算选取定额指标,后按地物分界尺度选取
(2)先按地物分界尺度选取,剩余部分按定额指标选取
以湖泊的选取为例
定额指标和地物等级组合的选取
(1)构成综合区,统计制图物体的实地或资料图上的密度值
(2)利用有关公式计算新编图上应选取地物数
(3)按地物等级感或总分级值大小逐级选取,直至达到定额标准
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1||| 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 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弃的都应该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3||| 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 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2)简化(概括)
目的:为显示制图物体的重要特征,删去次要的细部而采用的一种措施
基本规律
1||| 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3||| 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eg.河流、海岸线、高速公路......
4||| 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 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概念: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
方法
1||| 形状概括
通过删除、合并、夸大等手段来实现 删除碎部,保留或适当夸大重要特征
删除:制图物体图形中的某些碎部,在比例尺缩小后无法清晰表示时应予以删除
基本要求
·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准性
·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降维转换
表示数据的符号图形产生维量变化
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及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可以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要特征
合并同类地物,以反映地物主要的结构特征 (在简化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格局特征)
等级合并:在聚类分群后,以一个新点代替原分群
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分割:对不太重要的面状图形进行拆分 eg.林间的防火道、鱼塘的堤埂
2||| 数量特征的概括
概念
制图物体的密度、长度、面积等特征的概括 是选取和形状概括的结果之一(不需要专门操作)
eg.
方法
以分级的级数取代数据的个数
扩大等级间距(极差)以减少分级数
特点
分级的等级越多,概括程度越低 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
3||| 质量特征概括
方法
以概括的分类取代详细的分类
以高一级的分类取代低一级的分类
eg.居民点:首都、省会、地级市、市、县、镇 简化为:首都、省会、市、县
辨析:概括和选取
区别
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地基本特征
选取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应表示或舍去
联系
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
(3)移位
概念
编图时处理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
目的
保证地图各要素总体结构特征的适应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
原则
重要性/定位优先级
点状符号
有坐标位置的点
eg.平面控制点、界碑符号等
有固定位置的点
eg.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
只具相对位置的点
eg.路标、水位点等
定位于区域范围的点
eg.说明路标等
阵列符号
eg.离散符号组成的图案
线状符号
有坐标位置的点
eg.国界线上的界标
具有固定位置的点
eg.铁路、公路、河流等
表达三维特征的线
eg.各种等值线
具有相对位置的线
eg.依附与山脊线、河流的境界线
面状符号的边界线
eg.小湖泊的岸线
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
舍弃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
移位
双方移位
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
单方移位
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括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
压盖
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有时采用压盖的方法处理
4.制图概括的基本规律 (体现在每一类要素的综合过程中)
物体选取
(1)制图物体密度越大,选取标准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保留大的、重要的目标,舍去较小的、次要的目标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之间呈漏斗状
形状概括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eg.等高线图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结构类型、结构密度)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位移
(1)采用位移需要解决的问题
哪个位移,哪个不位移?
往哪个方向位移
位移多少
(2)位移的条件(满足一个,该地物符号必须位移)
毗邻地物之间没有必要的(固定的)最小间隔但又必须放大地物本身的轮廓
加粗线条,加宽符号
在不破坏毗邻地物图形的情况下必须放大地物本身的轮廓
由于毗邻地物的移位不允许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
(3)位移的大小
以两符号间关系能够清晰表达且留有最小间隙(0.2mm)较为适宜
(4)位移的基本要求
一般原则是保证重要物体位置准确,移动次要物体
特殊情况下,要考虑地区特点、各要素制约关系、图形特征、移位难易等条件
相同要素不同等级地物间图解关系的处理
将地表景观表现为地图需要解决的两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