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13:为什么明知宦官里有小人,还非用不可?
宋真宗虽然天天在搞迷信活动,但是他并不是疯了。他这么做,有他自己的理由。在其他的政治事务上,他还是挺正常的一个皇帝。 比如,就在这一年的2月,朝廷连续下发了两道诏书,针对的是同一类人,就是宦官。讲的是同一件事:禁止宦官在替皇帝办事的时候,惹是生非。
编辑于2024-05-29 13:50:20《文明之旅》第80期探讨苏轼如何成为印刷时代的"出头鸟":当他的诗作被雕版技术大规模传播,文字竟成了权力争夺的战场作为首个自费出文集的文人,苏轼在杭州刚上任就被出版商盯上,却不知新时代的传播力已将他推向风暴中心乌台诗案本质是朝廷与民间声望的较量王安石的"斗鸡走犬过一生"道破时代转型的残酷真相:旧时代的文人在新传播生态中,随时可能被"一粒灰"压垮本期解析1079年北宋为何难容苏轼的诗文霸权。
《文明之旅》第79期:汴河如何撬动战国格局?一条运河竟成文明杠杆!本期由罗振宇主讲,从魏国战略抉择切入:向东争霸中原还是向西灭秦?大梁城运河系统曾助魏国崛起,但历史惯性使其错失关键机遇节目剖析"天人合一"新解从愚公移山到大禹治水,展现中国人改造地理的文明韧性汴河串联黄淮长江,不仅改写魏国命运,更揭示文明发展的空间逻辑:方向感决定兴衰,个体选择需顺应时代变迁。
1077年,王安石变法落下帷幕,变法大将们各奔东西。曾布在广州当知州,章惇在湖州养伤,王韶被外放到江西南昌。看起来都挺惨,但他们心里都还有个盼头——总有一天能重返朝堂。可有一个人却格外孤独,他叫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最器重的助手。但现在,无论新党还是旧党,谁都不愿意和他沾边。为什么最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孤立的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文明之旅》第80期探讨苏轼如何成为印刷时代的"出头鸟":当他的诗作被雕版技术大规模传播,文字竟成了权力争夺的战场作为首个自费出文集的文人,苏轼在杭州刚上任就被出版商盯上,却不知新时代的传播力已将他推向风暴中心乌台诗案本质是朝廷与民间声望的较量王安石的"斗鸡走犬过一生"道破时代转型的残酷真相:旧时代的文人在新传播生态中,随时可能被"一粒灰"压垮本期解析1079年北宋为何难容苏轼的诗文霸权。
《文明之旅》第79期:汴河如何撬动战国格局?一条运河竟成文明杠杆!本期由罗振宇主讲,从魏国战略抉择切入:向东争霸中原还是向西灭秦?大梁城运河系统曾助魏国崛起,但历史惯性使其错失关键机遇节目剖析"天人合一"新解从愚公移山到大禹治水,展现中国人改造地理的文明韧性汴河串联黄淮长江,不仅改写魏国命运,更揭示文明发展的空间逻辑:方向感决定兴衰,个体选择需顺应时代变迁。
1077年,王安石变法落下帷幕,变法大将们各奔东西。曾布在广州当知州,章惇在湖州养伤,王韶被外放到江西南昌。看起来都挺惨,但他们心里都还有个盼头——总有一天能重返朝堂。可有一个人却格外孤独,他叫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最器重的助手。但现在,无论新党还是旧党,谁都不愿意和他沾边。为什么最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孤立的人?
明朝末年,宦官有10万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宦官不到100人
宋仁宗时,4000多人了
宋太祖的时候,就50人
既然放心,就会多用,越用越多
宦官的用处
在宫廷里面,宦官是仆人,让君主的后宫没有歪门邪道
出了宫廷,他们也可以帮皇帝做事,很多事
帮皇帝搞钱,帮皇帝出使外国,甚至带兵打仗
皇帝最需要的是让他们作为皇帝的耳目,去探听消息,让内外的信息得以互通
皇帝能不用宦官吗
不能
公元189年,袁绍带兵冲进皇宫,见宦官就杀
公元903年,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又一次把宦官杀光
但很快,宦官就又卷土重来了。
因为 更放心
因为那一刀下去,宦官就失去了独立的社会身份
他们即使出了皇宫,举目四望,他能有什么呢?他们入不了宗祠,也没有子女,更不可能加入任何皇宫之外的社会网络。
宦官所有的希望都在宫廷内,在皇帝的喜怒之间。他们就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
宦官是皇权永远的 附庸
他们是真能给皇帝丢脸
皇帝生气的原因
什么是 宦官?
皇帝的家奴
宦官就是最卑贱的身份和最高的权力混合在一起的奇怪角色
宦官到 宫市
商人要做皇宫的生意,免不了也要给宦官好处
有一些宦官欺行霸市,抢老百姓的东西
地方官也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生气的 原因
他们在外面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可都记在皇帝的账上了
宦官为什么越来越多?
大宋
玉清昭应宫竣工,铸造神像四尊
玉皇大帝一尊
真宗皇帝新编排的祖宗赵玄朗一尊
太祖赵匡胤的圣像
太宗赵光义的圣像
宋真宗整治宦官
朝廷连续下发了两道诏书,禁止宦官在替皇帝办事的时候,惹是生非
真宗又给宦官写了一份《内侍箴》,刻成石碑,立在宦官衙门的门口
大辽
调动大军去镇压蒙古草原上的一系列叛乱
世界
德王亨利二世与波兰公爵签署和约
苏莱曼征服科尔多瓦,成为第五任哈里发
德王亨利二世率军开展第二次意大利军事行动
维京领袖福克比德自称英格兰国王
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大辽开泰二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宦官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明之旅》第14期
文明1013:为什么明知宦官里有小人,还非用不可?
楔子:1013年
皇帝把信息渠道进行各种角度的分拆,每个人都不知道皇帝到底见了谁,关于自己手头的这摊子事,皇帝到底知道多少,又有多少隐伏在身边的信息源。皇权就是在这种信息渠道分拆的过程中,越来越巩固
宋代的皇帝怎么上朝
前殿视朝
每天早晨“五更”,现在的3点到5点钟,皇宫的大门打开,官员进宫
宰相和枢密院、翰林院、三司、开封府等衙门的官员,到垂拱殿,向皇帝行礼问安。
需要跟皇帝汇报的官员要退到殿外门廊上等着,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一拨一拨地上殿奏事
有时候皇帝会临时下旨,让某一位官员插队,保障他们能见到皇帝
在等候的地方都有大木板子竖在那里,等候上殿的大臣,是不可以从木板的缝隙里往里看的
皇帝知道所有的事,而每个大臣只能知道自己该知道的事儿
后殿再坐
皇帝换衣服、吃饭,然后在崇政殿、延和殿接见其他人
各个衙门的官员、宦官、走马承受,分头向皇帝汇报
经筵
皇帝要上课长学问,经筵的讲师,难免要借题发挥对时政做一些评论,这也是皇帝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
内引奏事
由后宫的宦官来安排,皇帝见了谁,什么时候见的,谁先谁后,这些关键信息,外界就一概不知道了。
禁中夜对
就是夜里召见一些人私下谈话
转对/轮对
就是皇帝按照某种固定的次序,把低品级的官员也接见一遍,一次接见一到两个人,很长时间轮一遍
宦官是皇帝分拆信息渠道的最后的撒手锏
皇帝怎么办
疯狂地逼迫自己占有信息
秦始皇一天要看竹简一百二十斤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共处置各种文件将近20万件,光批语就有1000多万字
那是担心一个不小心,漏掉了重要的信息,决策就会犯错,权力就会弱化。
皇帝就这么一个肉身,累死也处理不过来啊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不能只有一个信息源,同一件事情,要有至少两个信息渠道
“兼”字,它在本义就是一手抓着两把禾苗。同时抓住两个信息线头,这才叫兼听则明。
对信息渠道进行拆分:一个正式的官僚体系负责干活,再建立一个信息体系从旁边负责监督。
中国历史上地方官的官名“刺史”、“采访使”、“巡抚”,一开始,是信息监察官,只是皇帝的信息渠道。
皇帝上朝就是“兼听则明”,分拆信息渠道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制度设计的各个角落里的体现
一个人的权力
拥有权力,就是拥有“位子”?
位子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特定的信息流经过这个位子。信息流程一变,一个位子的实质权力很容易就发生变化了。
如很多领导非常介意下属“越级汇报”,信息流绕过了他的位子,削减了他的权力
拥有权力,就是“说了算”?
在没有足够信息的领域,说了算,而且还负有很大的责任,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情形。
一个皇帝的权力
第一,他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动员足够多的力量
第二,他能不能及时搜集和处理足够多的信息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上朝是个技术活?
《文明之旅》第14期
文明1013:为什么明知宦官里有小人,还非用不可?
上朝是个技术活?
信息交叉验证
作为皇帝本人,一直面临着如何打破信息茧房的挑战。宦官的存在,是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但它本身也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挑战。
宦官李神祐
此时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掌管着御厨。性格非常谨慎, 喜欢音乐、作诗和读书
第一个被宋太祖派到军中的大宦官
968年,讨伐北汉的军中有他;970年,讨伐南汉的军中有他;975年,讨伐南唐的军中也有他
负责搜集情报、传递信息、监督将帅和安抚新征服的地区
有他在,皇帝的耳目就在,军队就不太敢胡作非为
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搜集更多信息
今天的人,要想卸下信息负担,用一点点信息量就做出关键判断,也得用类似的方法
比如用卫星来统计一些工厂和大型商超的停车场的数据,用这个维度的信息,来交叉验证公开的业务数据,看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到底好不好。
天下事有盾就有矛,聪明的臣子利用这个机制反过来也算计皇帝
王钦若想排挤一名官员,就故意在真宗皇帝面前夸他,说这个人最有长者风范,常常要报答一个前任宰相的知遇之恩。
这位前宰相的女儿,是真宗的一个妃子,而这个官员,曾经向真宗推荐这个妃子做皇后。
真宗一琢磨,好家伙,原来你是在拿我家皇后的位置来报答你自己的知遇之恩啊
王钦若利用的就是皇帝的信息交叉验证的机制。我给你提供不同维度的信息,你自己在脑子里去拼接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正好是我希望你拼出来的。
皇帝和臣子的信息博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细微的信息变量
王旦曾经向真宗皇帝推荐过一个官员
被真宗皇帝派出的密探给发现了
这个官员到京城后,当天晚上到王旦家拜访,但是为了避嫌,王旦也没接见
这个密探,为皇帝获得了一点点额外的信息,能帮皇帝做出多个重大判断:
第一,王旦没有结党营私,值得继续信任
第二,这个官员有讨好王旦的动机,私德可疑,提拔的事,放放再说
第三,外地官员来京城,要拜访宰相王旦,这说明宰相的威望在升高,敲打敲打也好。
皇帝为什么一定要任用宦官来刺探信息?
宦官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人,他们在关键时刻提供的关键信息,能够帮助皇帝做关键决策。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文明之旅》第14期
文明1013:为什么明知宦官里有小人,还非用不可?
信息交叉验证